复杂地质条件下沉井下沉各阶段风险分析及对策

2020-12-11 09:29宋朋远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孤石沉井砂层

宋朋远

(中石化北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北海 536000)

在施工场地有限、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较大或有地下承压水等软土地质条件下修筑深基础时,沉井施工是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挖土量少、施工设备简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设计考虑不周到、施工工艺不合理等问题,沉井下沉可能出现流砂、管涌、突沉、倾斜、位移、扭转、超沉等问题,导致周围地面下沉、位移或出现裂缝,不但严重影响了沉井的施工质量,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1]。文章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沉井下沉施工的施工工艺,对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了应对措施,以保证沉井下沉质量安全可控。

1 工程概况

文章以某LNG接收站海水泵房沉井工程为例,进行复杂地质条件下沉井下沉安全风险分析。该沉井位于距离海岸5.3km的一座人工岛上,长45.2m,宽37.4m,外墙体厚1.2m,重约21720t,四周被海水环绕,施工区域有限,且在距沉井50m处有一座LNG储罐。在沉井底部3.7m范围内,由内外墙刃脚及底梁将沉井分为56个格仓。沉井预制高度为17.25m,设计高程为-9.2m,共计需下沉17.25m。经地质勘探得出沉井地质剖面图:下沉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约7.2m厚的岛域吹填中粗砂层、7m厚的原状粉质黏土及黏土层、0.5m厚的粉细砂及中粗砂层,各地质层间接触面不均匀。地下水位主要随海水潮汐而变化,其中粉细砂及中粗砂层属透水层,具有一定的承压性。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前后采用两种主要的下沉施工方法,即在吹填中粗砂层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在黏土层采用排水下沉施工。

2 沉井下沉各阶段风险分析

2.1 初始下沉阶段

风险分析:在初始下沉阶段,沉井采用不排水下沉方案,由于沉井周围地质条件主要为陆域形成吹填砂,因此相对比较松软,如果井内冲砂除土不均匀,将容易发生偏斜的风险。

对策:为了避免沉井发生初始偏斜,在施工过程中,将沉井底部的56个格仓,划分为两个工作区域,即中间的30个格仓为1#工作区、周边的26个格仓为2#工作区。除土时按照“先1#区后2#区,先中间后四边,深度适当,对称取土”的原则,在沉井内部慢慢形成一个锅底,通过不断调节锅底的深度让沉井平稳下沉。

2.2 穿过吹填砂层与黏土层结合阶段

风险分析:在沉井穿过吹填中粗砂层,下沉至开始接触粉质黏土时,由于两土层间的接触面不是一个平面,因此沉井四周刃脚受到的承载力不一样,此时沉井也容易发生偏斜、扭转或位移。

对策:为了保证沉井此阶段下沉姿态稳定,需要根据地勘资料提前分析出沉井刃脚位置的黏土层高程,然后优先抽除刃脚接触部位黏土,如果抽除后沉井仍不下沉,再依次抽除刃脚处砂,直至沉井周边刃脚全部进入黏土层。

2.3 黏土层下沉阶段

沉井采用不排水下沉法,顺利穿过了吹填中粗砂层。沉井周围地质条件复杂,当下沉7.63m时,沉井进入粉质黏土层,黏土黏性很大,沉井下沉几乎停滞,原来的不排水下沉法已不适应现在的地质条件。为满足沉井进度要求,经过研究决定改变施工方案,采用排水下沉施工。

风险分析:若采用排水下沉,由于沉井临海,地下水位主要随海水潮汐而变化。据2014年该区域潮汐表,海水高潮位在3.84~5.32m、低潮位在3.22~2.32m。若取海水高潮位平均值4.5m,沉井下沉至标高-9.2m时,沉井内外水头差将达到13.7m。另外,根据沉井周边地层的渗透性,沉井位置处的地层可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中粗砂及块石层,属于强透水层;第二层为粉质黏土层,该层渗透系数为2.8×10-8cm/s,可视为不透水层;第三层则为粉砂层,局部有中粗砂,沉井设计标高正位于该层,为透水层。沉井采用排水下沉施工工艺后,在下沉过程中将经过第二层、第三层,其中第三层相对透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需要考虑在沉井下沉过程中的第二层、第三层地质的渗透稳定性,防止发生管涌、流砂等风险。

对策:结合现场地质条件,经研究拟采用在沉井周围做灌浆帷幕的措施来止水[2-3]。止水帷幕底端进入-9.2m以下④粉质黏土及黏土Q2层1.0m;上端自下而上进入上部②粉质黏土及黏土Q3层1.0m。

根据沉井场地的水文特点和地质资料,采用区域多层水平面渗流有限元方法(即平面渗流计算方法)[4-5]对止水方案进行渗流分析。该计算程序基于单层水平二维有限元程序开发,针对复杂地形特性,通过越流补给建立各透水层及地表间联系。其解算方法是简化法,它忽略了次要的强透水层垂向渗流及弱透水层的水平渗流,抓住了强透水层层内流动及越流补给的主要特性,很适合区域范围大、地形多变的情况。

沉井渗流计算区域以沉井为中心,上端和左端边界取防波堤堤外坡脚处,下端和右端边界取距沉井中心100m处,由于第一层埋深较浅,且沉井预制高度为17.25m,完全截断了该层,因此该层对沉井渗透稳定性没有影响。故在计算中将其和第二层合并为一层,并将沉井四周视为不透水连续墙。各层渗透系数和旋喷区域渗透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地质层和旋喷区域渗透系数

区域上端和左侧为海侧,取最高潮均值4.5m为边界水头。根据地质勘探,由于填海造陆区域地下水位在1.8m左右,因此下端和右侧边界取1.8m为边界水头。在实际施工中采用帷幕灌浆止水后,沉井内水头从2.7m降至-3.25m,有效提高了沉井的渗透稳定性。由此可见,止水方案选用帷幕灌浆能够满足要求。

2.4 终沉阶段

风险分析:终沉是沉井下沉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灌浆帷幕的作用导致井壁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沉井易下沉,此阶段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超沉。

对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沉井发生超沉,减缓沉井下沉速度,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一方面加强观测频次,减少除土量,将沉井下沉速度控制在10cm/d以下;另一方面如果沉井下沉速度过快,应立即向沉井内注水,增加沉井受到浮力,使其下沉速度收敛,防止超沉。

2.5 其他风险分析

(1)突沉。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如果沉井锅底太深且周围土质太软,容易发生突沉,从而引起倾斜、扭转、偏移等次生质量问题。

对策:为防止沉井发生突沉,需要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对每个仓格加强测量,绘制沉井挖深图表,严格控制锅底深度。

(2)孤石。在人工岛陆域形成时抛填大量的块石,而沉井位于人工岛的西北角,距离抛石区域很近,如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孤石,会阻碍沉井下沉施工,而清理孤石又会增加工人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

对策:在清理孤石的过程中,首先用高压水枪冲击孤石底部,让其自然滚入沉井格仓中部,然后由工人将其放入吊箱中取出。在工人施工时需要在井上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监护,另外要在格仓内布置防坠器、逃生绳等设施,以防发生意外。

(3)周围地面或周边建筑物发生沉降。沉井下沉施工危险性较高,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大,本工程在距沉井中心50m处有一座储罐,距70m处有防浪墙,在沉井两侧15m处各有一座塔吊。一旦发生塌陷,就容易引起沉井周边建筑物破坏,威胁人身安全。

对策: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制订专门的监测方案,在沉井周围地表均匀布置8个测点,在沉井两侧塔吊周边各布置4个测点,在距沉井70m的储罐基础周围布置5个测点,在防浪墙上布置1个测点。每隔4h对各测点做一次测量,详细记录观测数据,认真分析是否有沉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结束语

文章经过对沉井下沉各阶段可能发生的偏斜、扭转、位移、超沉、突沉等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沉井黏土层及承压层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计算,针对问题提出了分区域对称除土、制订详细的观测方案、加强测量观测并控制锅底深度等措施,旨在有效保证沉井下沉的质量与安全。

猜你喜欢
孤石沉井砂层
花岗岩孤石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珠海凤凰山东南角花岗岩孤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步道工程的影响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沉井压沉工法施工技术
滨海厚砂层地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花岗岩孤石分布特征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
浅析地震波跨孔层析成像(CT)在地下连续墙孤石勘探的运用
顶管工程中沉井下沉处理分析
软黏土中沉井加桩复合基础水平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超大型沉井定位着床及施工过程中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