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某高校为例

2020-12-13 09:39
审计与理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科研经费投入也持续快速增长。随之部分高校违规套取、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合规使用成为了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领域。而高校科研平台作为高校科研经费运行的主要载体,无疑成为科研经费管理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有效开展高校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监督作用,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是保障高校未来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某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发现的问题为基础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在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以期能够通过此文为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借鉴。

2009 年9月1 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将科研管理列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为高校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证。高校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经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如审计委员会、审计联席会等)决定,由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促进高校科研平台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提高防范风险和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平台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目前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主要面临的困难

随着国家、审计署、教育部等行政机关和各大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费和人力等资源的投入,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日趋完善,但在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亟待解决。以某高校目前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时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为基础进行分析,存在问题如下:

1.高校对审计的重视度不够,对审计本身有抵触情绪,审计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材料的提交和对审计结果意见反馈的时间过长。

2.如遇平台负责人更替,被审计单位现任主要负责人对自己应配合审计和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身份不清楚,对审计服务并促进科研平台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健康发展的认识不足,存在新官不理旧账、事不关己、敷衍了事的思想。

3.存在被审计单位送审资料不全,提交时间拖沓;安排的联络人在时间上没有保证,对平台情况不太熟悉;审计整改方案和结果提交不及时。

4.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联络员、平台负责人的沟通、问询不及时;催收审计资料、审计报告反馈意见较难,导致审计时间较长,审计时效性难以保证。

5.审计范围仍停留在传统审计方式上,偏重于平台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收支审计,覆盖面较小;审计发现虽见事、见问题,但在见人并问责上明显难以具体实施;整改要求也不太清晰和具体。

6.内部审计的手段滞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审计程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审计信息作业系统。

7.审计结果运用效率不高。一个科研平台审计结束就结束了,并未做到举一反三,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审计结果,难以有效发挥审计结果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二、如何在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

根据中内协《指南》中的要求,高校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向转变;内部审计的范围应从财务收支扩展到内部管理各个重要环节,既要评价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行、合规性、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性,也要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效率性和经济性。高校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会因学校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笔者认为在高校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要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领导层应加大对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度。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涉及的基层科研人员多、范围广,审计和整改质量把控得好,无疑会形成头雁效应。科研平台负责人是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和整改第一责任人,应履行承诺配备好熟悉单位情况、熟悉科研经济业务的联络员配合审计组工作,协调平台负责人注意时效,按规定的时间节点撰写、整理和提交审计资料;及时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审计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整改进度。

2.在管理控制方面要完善科研平台的管理制度。管理控制是指高校的科研平台为了实现其经费管理目标,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效率性、经济性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活动。重点关注高校在成立科研平台时,是否有制度规定,是否有与科研发展规划或目标相适应的科研平台建设计划;是否有建设科研平台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是否建立了科研平台设备管理制度;是否针对科研平台建立了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制度或措施,是否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科研平台的经费管控是否有效,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经费审批流程和使用细则;开展科研活动的业务流程设置是否合理及相关的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是否有效。审计组应根据科研平台提交的送审资料,在审计工作方案基础上,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过程的问询、交流,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发现要见事、见人、见问题,推行即审即改,提高审计效果。

3.在风险控制方面健全风险控制措施。高校科研平台的内部风险控制,是指高校是否建立了科学的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风控流程。重点关注高校是否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调控科研平台在经费管理中所遇到的内部控制风险。对于已识别并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内控审计工作组应当按照高校最高决策机构的要求,监督整改并及时通报整改情况。内部控制缺陷已经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应当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

4.在信息系统控制方面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审计信息系统是指高校科研平台所为了提高管理工作效益效率,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可以是OA 管理信息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外购的专业审计在线操作平台等,学校应鼓励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审计业务,统筹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审计作业和分析系统的建设,以科技计划与执行管理为核心,综合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建立高校审计数据管理网,完成科研平台的财务、业务、人力资源等信息的电子数据采集,实现对高校科研平台的人力、资金、科研基础条件等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有效的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增强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的大数据审计能力。

5.不断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将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运用到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中,运用流程图分析法对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时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对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判断出应对措施,提出审计建议,并据此编制风险控制矩阵,为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可参考的方法与范例。下面以目前某高校科研平台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作为控制缺陷,编制流程图和风险控制矩阵作为示例。

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流程图编制风险控制矩阵如下表:

三、结语

总之,近几年高校在科研领域的经费投入呈明显的持续增长趋势,为了加速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探索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就显得尤为迫切,其中通过开展科研平台内部控制审计,加强高校科研平台的内部控制管理不失成为今后高校完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促使高校科研平台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充分激发高校的科研活力,保障高校的科研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科研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创新研究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