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专硕为例

2020-12-13 01:24谢建华郭俊先韩长杰朱兴亮张振国
农业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专业学位机械工程

谢建华,郭俊先,岳 勇,韩长杰,朱兴亮,张振国,尤 佳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0 引言

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自2010年开始,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收规模逐渐扩大。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确定的“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将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环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1-3]。在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方面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及原有思维的约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原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例,总结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地方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目标与方向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领域(现“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05年获批,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托自治区级教学示范中心、新疆农业大学学科优势平台和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形成以风力发电机组、农产品加工装备、大田机械和林果生产机械与设备为研究对象的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具有明显优势的研究方向,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

1.1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又称职业型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4]。其培养目标偏向于实践和应用,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逐步适应社会与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紧密结合新疆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围绕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基地建设等需求,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系统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能熟练运用现代机械工程先进技术和方法,从事机械工程研究、设计、实施、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及复合型高层次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2培养方向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结合了学术性与职业性。与学术型学位相比,专业学位教育以应对实际工作为主,弱化了学术研究的要求。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学习时间短且效率高,能提前融入相应领域的职业环境,为职业能力的提高与职业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性与竞争力[5]。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产品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农产品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方向针对新疆特色农业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和生产加工需要,以残膜回收装备、规模化果品连续干燥装备、田间植保装备和农产品机械化收获装备等为研究对象,培养能够运用机械工程经典理论与方法,研究复杂机械机构运动特征与机理,以及解决大型农业生产装备中出现的设计、制造及加工问题的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以特色作物的自动化采收技术、农业信息采集装备及风力发电机组等为研究对象,培养能够运用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传感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理论技术、研究机械工业智能装备、特色农林产品加工装备中的机械自动控制问题及提升智能化机械装备水平的人才。

截至2018年底,本领域毕业生总数达32人,一次就业率为96.9%,其中,2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自主创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工程或与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生产、教学和管理工作。59.4%的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40.6%的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或党政机关就业,在新疆本地就业的占总数的37.5%,在新疆以外地区就业的占62.5%。

2 培养平台

2.1课程体系

“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设置以工程应用需求为根本,课程设置围绕提升综合素质和理论应用能力,紧密结合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培养年限,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充分论证。适当压缩课程学分,提高工程实践要求,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企业、研究中心或加工中心参与生产、研发及加工实训不少于6个月。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补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4个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占28.6%;专业必修课占14.3%;选修课占17.9%;包括文献阅读、开题、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在内的实践环节共计11学分,占39.2%。

课程授课采用团队教学,一般由2~3位教师组成,主要授课教师要求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每门课程都按照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处的统一要求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授课、考核方式及教学参考文献。为了加强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学校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和督导专家组,负责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听课检查。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学位点鼓励教师采用讲授、研讨、案例分析及现场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教学工作。案例教学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固有教学内容,通过特定的情景描述,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知识体系,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弥补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使学生快速提高应用能力[6-7]。实践研究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扩宽了学生眼界并且丰富了其阅历,是理论到实际的过渡,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8-10]。

2.2教学科研支撑

培养专业硕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除了结合课程设置和科研项目开展培养活动以外,强化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也至关重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基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能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良性的交流与共享环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价值。只有在教学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科研条件,才能培养出意识、思维及能力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11-12]。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校内实验平台面积为4 430 m2,1万元以上实验设备294台(套),总价值18 593 000万元;建立了包括5轴加工中心和激光切割设备在内的6个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已批准和建设的各类支撑平台超过16个,其中,自治区级教学平台2个,校级教学平台3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自治区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个。拥有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CADCAM、机电一体化、现代测试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新疆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5个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以校内实验教学为主、校外实践学习为辅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2.3导师指导

本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工作。为了更好地实施本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机械”类专业硕士研究生配有第2导师,一般由在本专业领域里有一定影响力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行业技术专家担任。学科团队和行业专家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等环节进行审查。

3 存在的问题

3.1生源质量不高

受地理环境和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新疆农业大学的“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点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强。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调剂、三本和跨专业考生较多。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新疆农业大学逐渐增加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收数量。新疆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且新疆农业大学为综合型高等农业院校,一些疆内毕业生与家长认为新疆农业大学除农学相关专业外,其余专业办学水平有限;而疆外考生对新疆农业大学的认识程度不高,学生出于工作考虑优先选择重点高校,所以第一志愿入学的学生较少。补录与调剂而来的学生所学知识及水平存在差异,部分考生存在跨专业现象。

3.2师资水平需要提升

本学位点师资力量较薄弱、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并且高水平行业领军人才匮乏。受经济发展制约,教师福利待遇偏低,学校在引进高层次教师方面存在困难,招收的青年教师在学历结构与教学水平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招生需求。教师队伍中从事科研工作的比例相对较小、科研团队规模较小,且研究内容较为分散。

3.3实训基地不足

受地域影响,本地区工业发展不活跃,并且研究生在较短的实习期内无法为企业提供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方面积极性不高。此外,研究生实训过程相对分散,过程管理及实际考核不便,无法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因此,在细化研究生实训过程管理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

4 改进建议

4.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针对优质生源不足的现状,在校内、外毕业生中采用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新疆农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加深考生对该领域的认识,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报考该领域考生的积极性;在奖励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提高奖励力度;采取改善研究和生活条件等措施吸引考生报考。

4.2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引进

在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基础上,鼓励中青年科研骨干在职或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改善学科队伍学历结构,提高科研水平。在学院的支持下,启动青年导师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导师队伍。聘请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不定期的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4.3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

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并加强与培养基地的协作。积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其他实践基地建立长期联系机制,定期交流研究生培养和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建立研究生实习档案。与企业商谈人才定向培养的方式方法,促进对实习效果满意的试验基地(企、事业单位)与本领域研究生草签就业意向。

5 结束语

结合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点培养平台的现状,从专硕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出发,强化“机械”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全面系统地开展专硕培养管理机制研究,需要考虑针对生源情况,侧重研究有关规章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的制订和完善,包括导师聘任管理规定、专硕培养工作细则、专硕课程审查机制和课程考核制度、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监督体系、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与论文质量管控制度和学位授予成果要求等。建立完善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为提高地方农业院校机械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专业学位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张振、李杰作品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