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

2020-12-14 04:19史新生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史新生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受到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教师在历史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历史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与传统文化教育获得同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039-02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更多地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教育性”。通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研究,能够让学生以宏观性的视域看待历史学习当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问题,促进学生更加深入与全面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联系,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不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

一、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内容,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的历史教材的内容,从某种意义而言,我国五千余年的漫长历史,也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整个进程。在当前的历史教材内容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历史教师应立足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认知与了解历史知识,并发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体现历史教学当中所具有的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时,第一、教师可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认知与了解宋代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在宋元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通过让学生学习与鉴赏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第二、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宋代社会生活的過程当中,充分认知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的文化的思想与内涵,宋元时期的一些文人雅士,既创作出了不少流传后世的文学艺术佳作,同时,也以其个人的道德品质、个人操守,为后世留存下一种传统文化的印迹。例如,教师可重点讲述宋代的辛弃疾以恢复中原为其志向,他将其爱国情怀完全寄寓于其所创作的词作之中,其具有为国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抱负,展现出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爱国主义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朝代中,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多少仁人志士不畏生死、前赴后继地奔赴抗敌的战场,甚至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成仁,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具备了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让国家与民族具有一个安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爱国明理”。学生只有具备了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认识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当中,逐步构建起了“中华文化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传承与发展,在历史上也影响到了东亚、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认识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够充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区域性影响力,这样的文化区域性影响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

例如,在教《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第一、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的方式,展示唐代时期,日本先后派遣13次“遣唐使”,并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天文历法、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军事技术、农业生产等方面全方位地“仿制唐代”。至今,在日本的京都、大阪、神户、奈良等城市当中,还留存下一些距今千余年的日本仿唐建筑物,以及唐代自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各种文物珍宝、文献典籍。这些文化艺术的留存,在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开始大量传入日本,自此日本才开始利用汉字创设日文,并将汉字作为日文当中的“假名”。日本通过向唐朝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促进日本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些历史文化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东亚国家历史文化所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日本向唐朝学习了很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教师可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当前日本在历史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有哪些好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借鉴,让学生能够对于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全新的认知。第二,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教学剧的方式,展现唐代时期的“朝鲜学子诵读唐诗”“古代日本文学界效仿唐诗创作日本诗词的‘和词”。这样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可安排学生以“唐诗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为题,让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以及辩论比赛,通过采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落实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认识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充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学生能够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影响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亚洲多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三、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真切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历史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而且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大的距离,如果教师直接采用理论上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而通过采用体验式的落实教学法,结合仿制的历史实物教具,能够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呈现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更加真切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教《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第一、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了解夏、商、西周等三个朝代我国青铜制造业的历史与特点,以及我国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播放历史教学纪录片,让学生能够对于青铜器与甲骨文具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第二、教师再展示仿制的历史实物教具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懂得商代中期,青铜器具有多样化的品种,青铜器上出现了铭文与纹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鼎盛的发展阶段,器型更趋于多样化,其铭文相较于以往的制器而言显得更长,其花纹也更加繁复。青铜器凝聚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成就,同时,也记载与留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与印记。第三、教师也可展现仿制甲骨文的历史实物教具,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与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甲骨文了解象形文字的造字意蕴,让学生懂得甲骨文作为一种中国早期的文字,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变化的一个主要形式。甲骨文是我国距今为止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知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一种理论式的文化形式,而是与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器物、各种文化传统实物息息相关的,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完全根植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真切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充分选取历史教材当中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到历史教材内容当中,汲取其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养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例如,在教《百家争鸣》一课时,第一、教师可教授给学生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的政治思想。(1)倡言以礼治国,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通过恢复旧时的周礼治理天下;(2)倡言“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即为必须具备爱心,应真正做到宽容待人;(3)倡言“广施德政”认为应爱民,并以德化治理天下。第二、教师可教授给学生墨子和墨家学说。墨家的“兼爱”“非攻”讲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另外,节用的主张,倡言节约社会生产物质,扩大生产,反对奢侈浪费。第三、教师可进行延展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从儒家學说当中的“仁”的学说,提炼与升华仁的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时代价值,并进一步围绕追求仁道、讲求仁爱、执行仁义、实施仁政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让学生能够将儒家思想当中的“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2)将墨家学说当中的“兼爱”“非攻”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当今世界注重“和平与发展”,而这也正是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承与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通过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可有效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并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想要在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研究,教师就必须依据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学生的历史学习训练特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教学策略,在历史课当中,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孙玉.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J].教育界,2020(11):36-37.

[2]邵歆乔.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J].魅力中国,2019(46):8.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