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探究

2020-12-14 04:19缪剑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缪剑

摘 要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定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同时也要确保最终呈现的效果符合并能够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对其基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149-02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及相关素养培养方向使得广大教学工作者获得了新的指导思想理念,而具体将其落实在课堂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切实增强学生在课堂及相关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达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目标。因而,在强调参与性的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综合个人、团队等不同训练模式,展开对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整个阶段下的课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科学化的教学内容编排。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完善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对于教学实践过程有着促进意义,也正因如此,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改善体育教学内在环境的关键。据调查发现,部分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与具体落实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有较多不足,往往正是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解读出现误差,导致实际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对于整体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化,最终致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尤其对于一些刚参加教师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讲,没有长期教学经验和理论认知的支撑,更需要广泛研究和涉猎与体育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这不仅是提升体育教学创造性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无论是改进,还是调整和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都要先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入手,结合理论认知来完善对于课堂教学认识上的不足,最大化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来补充专业知识,针对薄弱方面更要重点关注。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为学生设计出一堂真正适合并受其喜爱的体育课。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量化。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目标来预设出教学后应该生成的效果和状态。现阶段,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的可量化已经受到了广泛运用,可量化的设计内容既避免了教学目标表述不切实际的情况发生,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且合理。比如体育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的某一动作反复训练10次、800米跑时间规定在2分30秒以内等等。通过客观的量化目标来实现对学生的要求性训练,使学生在相比于一般标准要较高一点的范围下获得更高提升,以轻松达成最终考试的考核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同样可以采用到量化的评价方式。比如教会学生用秒表来计算自己的脉搏,记录一分钟以内的脉搏跳动次数,进而根据正常人的心率来推算自己的课堂运动量。由此可见,可量化和可视化的教学设计能够极大程度上使体育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改观,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序、完整的系统化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群体,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突出体育课程对于不同学生群体的适用性。要做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就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具体水平阶段下学生的特征,进而来为其设计出适合并且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教学内容。从体育教材的单元内容编排来看,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提炼出每一个单元和课时中的重要内容,并以此结合实际学情做出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比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主要設计为偏向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体育锻炼兴趣等方面;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可以将教学目标更多地转向学生对于运动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以及身心协调和适应锻炼能力的训练上,发挥体育训练增强学生意志力和受挫性的积极意义。

二、基于课程单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实际学情。单元教学设计是整个阶段教学安排与具体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单元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在课下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充分地研读与挖掘,真正找到初中体育课程与青少年学生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并开展出符合其年龄、身心特点体育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那么,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也只有做到对于课程特点和具体内容的全面把握,才能够使课堂真正实现有的放矢,随意但不随便。例如,进行原地侧向投掷训练时,根据初中学生实际身心特点和体育技能掌握程度出发,此时的学生已经对于田径类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带有一定的参与动机和尝试兴趣。再从具体技能标准和要求进行分析,对于已经掌握标准屈肘抬肩投掷动作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原地侧向投掷动作的练习即可。总的来看,教师需要调整的地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集中注意力,改善学习兴趣不稳定等因素,课上也可以通过二人结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二)明确意图,突出体育教学特征。在做完对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分析挖掘后,教师要确保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都有一个意图上的明确,进而使课时任务清晰化、有序化。仍以投掷类训练为例,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投掷动作主要包括肩上投掷、持球后引、厚蹬转体等。其中肩上投掷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对于快速挥臂前置姿势的掌握,因为从力学角度上来看,肩上的屈肘投掷相较于直臂投掷更加有力,而且通过半径较短的爆发范围,使得挥动速度变快。接着,持球后引同样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挥臂来较大程度发挥自身力量,通过科学地使用挥臂来提高初速度,增加投掷距离。仅从这两个基础动作可以看出,初中体育投掷教学中的原地侧向投掷动作,整个过程是连贯的,而且必须要先有肩上投掷,才能够进行持球后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每一次新动作学习前,对上节课中的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比如通过简单的投掷纸飞机、飞镖等小游戏来完成复习等等。最后一个动作是蹬地转体,蹬地转体需要投掷者发挥脚部、腿部、腰部等关节来进行联动发挥,进而带动手臂的力量爆发。该动作作为站立投掷到正面投掷的过渡,是初中体育投掷动作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注重教学顺序上的合理性,从而完成对快速转体动作的突出性强调。

(三)分析实践不足,反思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当中避免不了部分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某一方面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也是一些学生形成不良动作习惯的主要原因。对于此,教师应该做好观察记录,在课下及时对课堂中的不规范和不良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纠正。比如在投掷动作中的侧身转体环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脚步与腰部协调用力错误的情况,这其实在脚步发力的同时没有进行重心的前移,所以导致其他联动部位无法很好发力,快速转体并不理想。对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用后脚跟来站立在台阶上,前脚掌呈悬空状,通过一定的高度差来培养学生的重心感应能力。再如,在投掷过程中出现上下肢动作不协调,或是过早挥臂,或是转体延迟等,这需要教师多对整套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发力点进行强调,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此从中摸索出窍门。

综上所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只有不断丰富和深化对于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认知,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达成对教学的细化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阶段下、不同内容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孫成松.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设计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12):43-44.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