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

2020-12-14 04:27李锐汪小芳毛振中
科技风 2020年32期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高校教育构建

李锐 汪小芳 毛振中

摘 要:智慧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空间,提供了学习情境感知、学习特征识别、学习资源匹配、学习过程记录和学习结果测评等功能,其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在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要素、描述了各要素直接的结构关系、阐述了高校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类型、设计了高校教育智慧学習环境的整体架构,为构建完善的智慧学习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构建;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今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从而需要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基础上构建一种智慧学习环境来提供支撑,如何使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能满足要求,必须先掌握实际需求点,如:大学生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个性化需求情况,以及现有网站/平台功能的优势与不足。依据需求分析抽取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关键特征,基于关键特征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的“智慧”应该体现在哪些层面,这些层面应如何调用与组合来支撑个性化学习和教育。

在“云物移大智”时代的兴起,以及“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下进行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是对智慧教育领域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当前政策和社会形势的呼应。将智慧学习环境与个性化学习结合研究,一方面拓宽了智慧学习环境应用的思路与方法,为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丰富了个性化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

1 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级形态,其特点包括:(1)学习资源按需推送;(2)学习工具专门化、微型化;(3)学习情景自动识别;(4)学习社群自动匹配;(5)教学社群跨域性成为主流;(6)学习方式群体协同、关注高阶认知目标、多样化的评价要求;(7)教学方式重视活动设计、适应性评价学习结果、学习活动干预。

2 智慧学习环境的要素结构和类型

2.1 智慧学习环境的要素结构

本文认为智慧学习环境主要包含人和物两大类要素,第一大类“人”的要素覆盖教学三大主体:学习社群、教学社群、管理社群;第二大类“物”的要素覆盖学习资源、物理环境、技术环境。两大类要素相互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和管理社群主体性发挥对智慧学习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物理环境是开展智慧学习活动的物理载体,包括上课教室,实验、实训及实践场所、图书馆等。技术环境是支持智慧学习环境实现的手段,包括存储技术、计算技术、服务开发技术等。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应符合感知学习情境、智能化学习支持和大数据集成三个核心要求。感知学习情境是指获取和分析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数据,是支持智慧学习的基础。智能化学习支持是基于感知学习情境,以学习者为中心,推送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大数据集成是指不同学习资源系统、学习工具系统、学习应用系统、学习行为及活动等数据的传递、共享、整合[1]。

2.2 智慧学习环境的类型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目前常见的智慧学习环境可分为移动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实训室、智慧学习中心和智慧创客空间六个类型,其对应的服务功能如下表[2]。

教育领域中新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与之适应的创新型学习活动模式的应用,结合新技术的优势,以上智慧学习环境的六种类型可以支持以下创新型学习活动模式:翻转课堂、知识翻新教学法、入境学习/体验式学习/实景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群智学习/协作学习,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3 智慧学习环境的架构设计

高校教育智慧学习环境整体构架如图3所示,以云平台为基础,校园网、宽带网络、Wi-Fi、移动网络构成基础网络模块。学习环境模块包括前面所述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六种类型。大数据分析模块是智慧学习环境的驱动器,实现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分类、预测和决策。系统的基础数据模块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管理等数据库构成。使用支持智慧学习的功能组件将不同来源的相关资源、工具灵活重组构成相应的教育应用系统功满足不同需求。

4 结语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建设需要统筹连续推进,其功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智慧校园乃至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俊锋,龚朝花,余慧菊.等.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话ET&S主编Kinshuk(金沙克)教授[J].电化教育研究,2015(5):85-88.

[2]习海旭,廖宏建,黄纯国.智慧学习环境的架构设计与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7(4):72-76.

[3]詹青龙,杨梦佳.“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6):24-31.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智慧学习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8SJA1824;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李锐(198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CAE技术及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智慧学习环境高校教育构建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即时反馈系统设计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