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校企互融培养模式

2020-12-14 04:27赵俊霖
科技风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发电厂培养模式

摘 要: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技术性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创新,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是要做到两者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从学生入学以来就采用这种培养模式,而学校与企业之间多领域合作,不仅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而且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校企互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校企互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重在培养职业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素质,还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对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课程中,切实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在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对理论知识予以补充,帮助学生更新知识,有机会接触前沿,为将来就业积累资本[1]。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中采用校企互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在职业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

一、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更为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于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线岗位发挥一技之长。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便是基层领域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技术操作,而是要求人才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对新的知识和技术有较强的领会能力,对于技术不断深入探索并根据需要予以创新。

当前职业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是,没有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出调整,不能跟得上行业发展需求,学校的教学理论存在滞后性,企业采用的专业技术不断升级,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理论出发参与到企业实践中,跟不上企业的节奏,导致人才质量培养受到影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校企合作中通过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方式,这种实践教学依然以在校教师的教学为主,没有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予以指导,学生只有实习的时候才有机会到企业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实训与企业的锻炼脱节。

职业院校对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发挥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不断吸收岗位的前沿信息,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在实践中接受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不满足于现状,尊重学生新的想法,让学生走新的专业发展之路。教师实施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要更新,课程体系要优化,教学模式要改革,将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确定下来之后,制定课程体系方案,对于当前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锻炼,提高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2]。

二、校企互融培养模式的价值

职业院校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培养职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与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对接。加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提高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具有直接相关性。在职业院校的教学采用校企互融培养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前途。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中,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培养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3]。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非常有利。

(二)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采用校企互融培养模式,推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以使得人才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将生产、教育、科研相结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研究与学习和生产相结合,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共同发展,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将学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4]。高职院校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是主要的途径。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把知识与实践、专业奉献与卓越追求结合起来,将创新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重在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就需要做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应采用校企互融培养模式,从学生就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充分地实现产研结合,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5]。

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应用校企互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校企合作教学基地整合

校企合作后,学校对于企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案例的方式引入到教学课堂上,从理论的角度予以解决,由此使得校企合作发挥效应,教学基地也逐渐构建起来。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施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将学生实习的基地建立起来,做到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企业也能够从自身地发展需要出发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关系要持续稳定,做到产业与教育的深入融合,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教育教学平台建立起来。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以政府为指导,按照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既能有效培养高职人才,又能开展科研活动,并在生产过程中获得新的成果,不仅可以发挥教育功能,同时还具有生功能产和服务功能。高职院校与企业应坚持优势互补,做到产权明晰,合作中不断深化[6]。

(二)开展中职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在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完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在进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科授课的时候,教师引入企业项目让学生研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通过设置竞赛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项目研究与竞赛相结合。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项目,并参与到竞赛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项目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项目研究,并带着研究成果参与到技能大赛中。主要研究的项目内容是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商讨并确定下来的,取自各界的技能竞赛题。将所有的竞赛题都写在小纸条上,小组长抓阄确定本组的研究项目[7]。各个小组的参赛题目确定下来之后,自主设定竞赛题目,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个人都要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学生小组根据项目主题收集资料,将自己的研究思路提出来给教师审查,经过教师同意之后开始进入到项目研究阶段,小组成员自主制定项目方案,对每个小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予以明确,之后就按照规定的流程展开项目研究。整个的项目研究过程都是学生小组独立完成,教师针对小组的项目研究情况予以适当地指导。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師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向,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教师利用电气设备培训软件引导学生,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进入供电部门、电力建设企业或者电器设备生产企业实地考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探讨项目问题,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将遇到的各种问题逐一解决。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项目大量地吸收知识,主体地位也体现出来,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8]。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项目任务并获得项目成果,对参赛充满了自信心,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当进入到参赛环节的时候,采用分组竞赛、层层选拔的方法,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这不仅是对学生项目研究能力的测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考察。在优秀项目选拔的过程中,即不仅教师承担评选活动,还需要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技术人员可以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择出最具应用价值的项目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自我能力的培养方向性更强。为了保证竞赛的严肃性,竞赛平台要在校园内搭建好,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技能竞赛的制度,选拔的流程要规范。技能竞赛不仅仅是竞赛,更为重要的是带动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知识结构。组织竞赛的整个过程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技能竞赛不断成长,职业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职业岗位上对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人才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院校,在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于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探索,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采用校企互融的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将新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完善,以提高人才综合质量,提高人才的就业能力,在职业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安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训问题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146.

[2]雷志勇,林世治,朱文强.基于IEET工程认证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65-66.

[3]侯德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知音励志,2017(02):58-59.

[4]徐华结,彭勇,孙佐,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探索——以池州学院微电子专业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3):118-120.

[5]郑全新,田原,王恒.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校企对接融合要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2):210-211.

[6]韩会玲,路文梅,李文才,等.校企深度融合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建设为例[J].求知导刊,2018(18):135-137.

[7]唐春生,张海燕,梁燕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五融合”产教融合模式助推校企协同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6(05):54-55.

[8]张明钱.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析——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6(05):24-25.

项目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9B138)”

作者简介:赵俊霖(198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

猜你喜欢
发电厂培养模式
破坏发电厂
发电厂的类型(二)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壮观的海风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