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地市报记者的转型发展

2020-12-14 07:22杨红卫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转型发展

杨红卫

摘要:和以往媒体类型比较,新媒体的独特性优点关键呈现在方便快捷以及双向的媒体信息传递。面临新媒体时期的冲击,作为媒体记者要积极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及变换途径,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应媒体行业挑战。在这个前提之下,媒体记者如果平稳达成转型发展,就务必要做到恰当地应对融媒体记者工作带来的改变,并经过加强自身的方法提高业务素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地市报记者的转型发展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媒体记者;转型;发展

一、在真伪难分的爆料中汲取新闻

(一)信息越来越杂乱繁琐

现在的时代属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目前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信息了。在城市中,每天大家都可以在微博和微信以及朋友圈中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可信程度就要认真地探究,寻求证据。自媒体时期,因为信息传播的门槛不是很高,大多数都存在信息把关不严的现象。前段时间,微信的朋友圈传出了这样的一个消息“许昌的私立幼儿园要消失了”,这一个消息唤起了大量群众的关注,其实这就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导向的误读。其实,在那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在这里说除了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可以创建营利园。一部分自媒体的公众号就依照这个发文,都以为私立幼儿园要被取消了。实质上,国家这次的《通知》是为了标准化小区配套幼儿园构建的应用,并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策划、构建以及办园等状况实施治理。在规范小区相应的幼儿园应用中指出:小区相应幼儿园移交本地教育行政机构以后,应该让教育机构创建为公办园或者委托建立为普惠性民办园,不要建立成营利性的幼儿园。一些自媒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点击率,不顾及现实,故意耍起一些“标题党”,扭曲事实,給公众带来了恐慌。这些虚假的消息在网上传播之后,大量的新闻媒体就开始行动,采访教育机构,对这项政策进行了具体的了解。自媒体存在的意义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而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人,其工作就是为了服务。坚守底线,拨开重重迷雾寻求真相,是这个时期新闻人该有的追求。

(二)客观还原事实的真相

以往媒体的少数记者还是沉迷于做“会议”记者以及材料记者,只会安分守己去采访,不会采写富有创新性的稿件,这样的工作方式是比较危险的。在如今智能化的时期,记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观众无限接近事实真相,假如没有这个功能,媒体行业就会很轻易地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作为新时代的媒体记者,务必要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到群众的心中去,倾听大众的悲欢离合,注重其内心想法。在媒体技术逐步发达的今日,虽然谁都可以是记者,凭借微博、QQ、微信还有快手、抖音等众多平台,大部分人都可以有发声的路径渠道,但是还有许多人,因为没有这些技术方法,有一些想说的话不能说,其生活和理想以及愿望很少有人注重。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就有一批出色的现场类栏目,比如许昌日报《记者在现场》、许昌晨报《市民热线》和许昌网相关热线栏目等。

2017年开始,许昌晨报建立了全体热线记者轮流值班接听热线电话制度,并设计制作符合新闻热线记录和分发的“新闻热线工作台账”,将接到的新闻热线逐一记录、筛选,进行分类处置:1.对于热线线索,能当即解决的,当即给予电话协调解决。2.能通过“便民热线”解决的,采用《便民热线》问答的形式,予以呈现并回复。3.对于关系民生、需要记者监督、督促的线索,坚持采用《市民热线特别行动》这一热线品牌栏目予以采访,并进行重点报道,以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仅2019年,许昌晨报“新闻热线工作台账”平均每月记录有效新闻线索100多条,平均每月不低于32篇热线稿件见诸报端。《电动车冒险行驶至快车道 与汽车抢道存隐患》《路面施工后留下一道“疤”,车辆喊“痛”》《提前两个星期供暖,市民家的暖气热了吗》等一大批关系群众衣食住行、水电暖气的民生问题予以解决。

2019年9月份,一位网友向许昌日报记者反映,许昌高中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历时一年多时间,一直没有竣工,工地围栏常年占用半幅马路,对八一路这条主干道交通造成了很大影响。许昌日报记者部立即安排记者前去暗访调查,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逐一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对工程现场进行了拍摄,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进行了录音,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素材,后来写成一篇内参,得到领导重视,加快了工程进度,两个月后工程竣工。还原事件的真相,为人民排解忧患,新媒体时期的记者就会得到百姓的欢迎。

二、做全媒体播报的全能型人才

(一)用最恰当的方法展现新闻

图表还有视频以及文字,可以使新闻内容变得好听、好看,这就是新媒体时期的融媒形式。许昌报业传媒集团要求新媒体工作人员,除了会采集、写作、编创、评论,还需要具备整合营销、全媒体播报能力,与以往的媒体强调专业能力作比较,更强调全方面的拓展。尤其对摄影记者,要求摄影人员要和不习惯新条件的媒体生产模式、思想认识做好分割,努力做多才多艺的记者,不但需要会照相,还需要拥有拍摄、视频剪辑和编写稿件的能力。比如,一名记者在一次庙会采访的途中,发现现场的情况异常热烈,使用视频以及微信的方法来体现应该会更好,于是这位记者在现场照了很多张相片,并制作了很多个视频的片段,回到报社之后,先对相片进行整理,用多个图片的方法把新闻发到网站上,然后再用视频软件把照下来的相片以及视频进行剪辑,再把视频发布到网站中的视频模块。最终,再以“三月三、逛庙会”作为文章的主体,成为了地区新闻的微信头条,像这样的分层报道,获得了出色的传播成果。新闻的数量不计其数,但是每一条新闻的内容都有其相应的表现方式,新媒体记者要培养自身的多媒体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发现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时,可以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其展现给大众。

(二)运用多种方法来拓展人脉

如今,人们的网络社交早已大大超过了现实社交。大家可能不是每一天都在打电话,但是每天一定会和别人在微信或者QQ上相互交流。这就说明,记者的出门采访,拓展人脉的最有效方法不是让对方留下电话号,而是要添加QQ或者微信好友,平时还需要多注重互动,把采访的目标变为朋友,等到下一选题需要相同的采访资源时,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实际上,已经有大部分的传统媒体记者开通了个人微博,在这之中很多的地市报社的记者,其在微博中经过信息的传播,不仅和信息源之间产生了出色的互动,更和同行间也实现了默契,大家相互重视,互相转发,一同促进新闻事件的传播。当记者需要有足够的毅力,不管走多远多艰难的路都不要觉得疲惫。在新媒体时期,拥有越多的微博好友、微信好友等,收到的信息就会变得很多。所以记者平时要重视积攒人脉,只有这样,当新闻产生的时候,才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

2019年,许昌日报一名记者在朋友圈看到,魏都区居民陈伟起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但自强不息、坚持文学创作,事迹感人。记者马上进行采访,后来以《“折翼天使”的生命逆袭》为题,在《许昌日报》刊发长篇人物通讯,全面反映陈伟起凭着对生活强烈的爱与执着追求,用舌尖顶起嘴唇敲打键盘,创作、出版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获得大奖,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出异彩。报道在《许昌日报》首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作出批示,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澎湃新闻》等20多家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陈伟起被评为2019“感动中原”人物,还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称号,其作品《生命进阶》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期,有的人会说纸质媒体再不转型就会衰败。作为一名新闻人,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只有持续地去历练自身的技能,持续顺应新媒体的挑战,加强自身整体实力,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要做到艺多不压身,多把控一些能力,会让自身更加符合这个突飞猛进的社会,在专业区域有着一定的立足之地。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转型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区域发展篇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