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体,实现新融合

2020-12-14 07:22练海林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冲击新媒体融合

练海林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在该时代下,传统报纸媒体需要转变自己,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和技术,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实现新媒体化发展。针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报纸媒体;新媒体;冲击;融合

一、新媒体给传统报纸媒体造成的冲击

(一)新媒体覆盖了报纸的功能

报纸的内容比较有限,而网络新闻信息可以说是“漫天飞舞”,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对娱乐、民生、时政等各种新闻进行搜索、阅读;报纸的传播方式只有纸质印刷这一种,而网络则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网站、两微;报纸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差,次日出版发行,而新媒体可以即时传播;最重要的是,网络更加自由,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拍到的新闻事件上传到网络上,这是报纸媒体无法实现的。

(二)新媒体打破了报纸的信息垄断

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同时订阅多份报纸,而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当前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阅读各个类型的新闻,而新闻作为报纸的核心产品,其被网站低价甚至无偿使用。从网络食物链上来说,网站已经站在了报纸的上端,其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直接从报纸中挑选新闻材料。而在社会影响方面,可以说网络是的报纸的“命脉”,报纸想要增加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必须要通过网络在全国进行推广。

另外,现阶段人人都是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使得人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发布者,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闻在网络上爆出,而一向以“内容为王”的报纸不得不成为一个“跟班者”,是当前“无边无际”信息海洋中的一个小溪流。

除此之外,新媒体大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报纸媒体的信息中转功能越来越弱化。社会组织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读者也可以自主阅读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这样整个过程就不再需要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中转。就比如说读者可以关注气象局微博,这样就不用再在固定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报纸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报纸在信息的生产、传输上的地位越来越轻,作用越来越小。

(三)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报纸的话语权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它们一直垄断着舆论市场的话语权,官方的声音越来越大,民间声音被掩盖,难以得到表达与展现。新媒体技术将信息传播权利赋予给每一个公民,他们可以自主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在集结与发酵的过程中形成浩大的舆论声音,让人无法忽视,而这种声音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报纸媒体在社会舆论上的话语权。

另外,报纸作为“官媒”,基本上都是对政府职能和政策方针的宣传,其常常被社会大众所质疑。报纸媒体在报道和传播新闻信息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可以报道,而网络的空间则更加宽松,即便是敏感问题也可以传播,这样就导致报纸媒体在抢夺舆论市场话语权的时候更加被动。

二、地级市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一)转变报纸内容生产

1.加强地方性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报纸属性的原因,报纸编辑工作者在选择新闻信息的时候,与网民所选信息的重合度非常低。就拿《梅州日报》来说,编辑工作者所选择的头版新闻,大部分都是本地新闻,外地新闻非常少,并且当地人民的关注焦点也均放在本地新闻上。其实,《梅州日报》所选择的外地头条新闻并不是不重要,就像城镇居民养老工资、户籍制度改革等内容,都是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但是之所以本地大众对其关注度低,主要是因为网路已经广泛对信息进行了传播,大众早已通过网络了解了信息,这样,地方级报纸所选择的头版新闻已经是“旧闻”。

新媒体背景下,传播技术的改变使得读者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现在很少有读者只单靠报纸这一渠道获取信息,报纸“面面俱到”的做法已经不合符当前社会新闻发展需求。为此,地级报纸必须要加大强化采编人员业务能力的力度,提高他们得到本土意识,打造具有核心优势的地方新闻,增强报纸在地方新闻中的话语权。

地方报纸要站在的地方的视角上进行,放弃“大而全”的想法,不遗余力找到外地新闻与本地新闻的共同点,然后放大该点,进行深度报道,并以读者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

2.改善形式

在点击量前十的本地新闻中,有95%的新闻均有配图,但是《梅州日报》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并没有配以图片,但是热点微博在转发这些新闻的时候都会配上相应的图片,由此可见,读图已经成为大众的习惯。因此,地方报纸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转变以往“仅文字”的报道形式,积极插入图片。一方面,图片和图表读新闻信息有更加直观地传递,有时候,图片会起到文字无法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一图胜千语;另一方面,现代网民在脑海中都形成了“无图无真相”的观念,现场图片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有利证据。另外,在当前读图时代,报纸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图文均有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良好的审美体验,使读者阅读报纸新闻的兴趣大大增加。

此外,现代读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快速获取信息。当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空余时间非常少,他们希望在空余时间能够短时间内准确获得自己所需要、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而不是在一大堆报纸新闻中逐个查找。同时,新闻内容还要准确而简短,避免拖拉。因此,地方报纸在编辑新闻的时候,要加强对关键信息的提炼,直接对重要新闻信息进行报道,减少读者的阅读时间。另外,报紙媒体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新闻稿件中的修饰语、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很多专业术语是读者所不理解的。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部分报社新出台了一些规定,将修饰性强、专业术语强且较为绝对的词放入到“黑名单”,不得使用。如《新华日报》中“黑名单”的词高达100多个。

3.注重趣味

报纸一直被看作是“官媒”,其在报道社会新闻信息的时候不是民生新闻,就是地方政策,娱乐新闻几乎没有。但是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希望报纸既有娱乐新闻,又有时政新闻。为此,报纸媒体在报道的时候,要增加一些娱乐新闻,增强报纸新闻的趣味性,使读者在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得到精神满足。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压力都非常大,这个时候,报纸可以为读者送上“心灵鸡汤”,缓解人们的压力。

另外,增加报纸趣味性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编制中。新媒体之所以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平台。《武汉晚报》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推出了一个“让群众办报”策略,让本地群众参与到报纸新闻的制作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报纸粉丝,又增强了报纸新闻的趣味性。

(二)主動出击向新媒体领域转型

1.加强与手机媒体的合作

报纸媒体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加强与手机媒体的合作,从而形成“纸媒—互联网—手机”的发展模式。

报纸在与新媒体融合的时候,不要只简单地划分新旧媒体,而是要“取其精华,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如果报纸媒体放弃与网络和手机的融合,那么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现阶段,我国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成本大大下降,而报纸这种过于单一的印刷式报道已经与社会发展相脱轨,如果报纸媒体坚持如此,那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为此,报纸媒体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及价值,加大建设网站的力度,借助网络的力量,构建各种收费或免费的信息服务;同时,应加强对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应用,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实现报纸新闻的网上传播。我国推出第一份手机报是在2004年,《中国妇女报》开创了“手机+报纸”的发展模式。

2.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央厨房”

在当前社会中,“中央厨房”在应用到各大报纸媒体中。何为“中央厨房”,简单来说,就是对社会新闻信息实现了一次性采集、多次传播的功能。报社记者在采集到信息以后,将其上传到统一的信息库中,然后编辑及时从信息库中找到所需信息,按照采编流程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闻推送到全媒体平台。

但是,当前在报纸媒体行业中,“中央厨房”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报纸媒体的新闻采集面非常窄,记者的力量也较为薄弱。但是究其根本,“中央厨房”不仅仅是对记者的调配,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整合,为此,报纸媒体在构建“中央厨房”的时候,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央厨房”,如河南日报社,他们所建设的“中央厨房”,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信息,更重要的是迎合大数据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报纸媒体已经达到了发展瓶颈期,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报纸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相较于报纸媒体,新媒体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需求。为此,报纸媒体要转变自己的发展思路,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打造出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地方报纸媒体。

猜你喜欢
冲击新媒体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破次元
融椅
阅读理解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