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调研的学风建设思考
——以肇庆学院某学院为例

2020-12-16 02:36梁燕龙李冕杰李泽伟肇庆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参与度学风学业

梁燕龙 李冕杰 李泽伟 (肇庆学院)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围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下发了意见性文件,进一步阐述了学风的价值与意义。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1]。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课堂是主渠道,但从当前情况看,大学生课堂参与率低、流于形式,参与科研活动时经常会发生不端行为,对学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效。

一 大学生课堂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

1 调研设计

本文以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线上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受访者填写结束后运用EXCEL 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获得了720 份有效问卷,其中2017 级394 份、2018 级326 份。为了准确地把握住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本次问卷从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行为等方面入手展开调查。

2 结果

(1)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现状分析

从认知参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晰,最为缺乏的就是批判与质疑的精神。围绕问卷填写情况,对大学生课堂认知参与情况进行梳理: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据调查了解到,在受调查的2018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仅有20.05%、21.78%的学生会总是或经常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56.35%、56.13%的学生会偶尔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23.61%、22.08%的学生会较少或从未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主动复习、预习相关内容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没有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应该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而在“您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问题上,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分别有15.48%、15.03%完全能独立完成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81.98%、82.83%基本能或有时能完成完成课上、课下的作业。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可以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较好完成科任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科任老师引导下才能认识自身学习目标。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升入高校之前,同学们都有着同样的目标,即提升高考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学府。但迈进大学校园之后,他们瞬间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没有考虑自己日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习惯了在他人的指挥下学习,只需要按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学习即可,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高校宽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2]。

第二,缺少对知识的质疑。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仅有10.66%、13.49%的学生总是或经常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3.65%、33.74%的学生偶尔运用已学知识去质疑老师所讲内容的对错,45.69%、52.76%的学生表示自己一般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表示质疑,不会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对新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质疑与批判能力。经过深度沟通了解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促成的:一是学生的学业水平。质疑是建立理解的基础之上,大学生虽然视野广阔、知识面宽,但他们的学习深度却严重不足,不具备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历经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完善,能力与水平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2)大学生课堂思维参与现状分析

对该校大学生的课堂思维参与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多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围绕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发现这一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对课中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掌握。经调查获悉,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有61.42%、61.3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不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仅有38.58%和38.6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从整体情况看,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不能及时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为此,专门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学内容过难。升入高校之后,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和每门科目的学时都比较多,但课时数却严重不足,教学节奏快而且环环相扣,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这样的教学节奏,每节课中都会有一部分知识点难以消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浅层。另一方面,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较为淡薄。高校课程内容繁多,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有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差,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如同囫囵吞枣,使得大学生学业基础越来越薄弱,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课后缺乏主动与老师请教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在“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而其他人都懂了,您会?”问题上,分别有20.81%、26.07%的大学生会选择课后再跟老师请教,49.49%、64.11%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跟同学讨论,但也有15.48%、26.07%的大学生会停止听课,自己冥思苦想。同时,在“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否会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上,仅有10.16%、11.35%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主动与探讨问题。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问题。经过沟通发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习功利化,有些觉得实用价值较低,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3]。二是学生比较懒惰和害羞,导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然后,有些教师教学节奏快,上课如同赶场子,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也有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不会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成为“独角戏”。

(3)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现状分析

分析大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淡薄。对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学习主动性缺乏。在“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您是否会立即思考并作答?”的问题上,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级学生中,分别有45.70%、35.28%的大学生选择“总是或经常”的选项,58.90%、43.78%的大学生选择“偶尔”的选项,由此可见,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同学有较好学习主动性,但是整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通过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首先,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参与热情不高。其次,学生的科目基础知识不扎实,另外,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松懈被动。

第二,课堂听课专注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有40.10%、44.17%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45.69%、39.88%的大学生偶尔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14.21%、15.95%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在课堂一直坚持认真听讲、记录。在“您在课堂上是否会经常打瞌睡、走神?”问题上,有50%以上的学生时偶尔在课堂打瞌睡、走神。同时,20%左右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由此可见,有较多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听讲效率也不高。通过与他们进行沟通,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三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兴趣不足,他们的学习一直十分被动,不愿意吃苦,也没有为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三是教师在踏上讲台之前并没有精心备课,只是机械地复核教材或是对着PPT 授课,课堂毫无生趣可言。

第三,问题讨论参与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有33.51%、27.92%的大学生总是或经常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46.45%、51.84%的大学生偶尔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20.56%、20.14%的大学生较少或从未参与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问题讨论的参与度并不高。通过访谈发现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一些实用价值不高的课程缺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吸引力,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

(4)大学生课堂情感参与现状分析

因对老师看法不一,影响课堂参与度。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018 级和2017 级学生中,分别有31.98%、31.29%的大学生认为会因个人对老师的看法,而影响了您在其课堂上的参与度,80.71%、73.01%会针对某些科目选择在课堂上自学,由此可见,课任老师的教学态度或技巧有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

二 课堂参与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学风建设一般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出勤率以及学生学习动力等内容,根据调查结果,课堂参与与学风建设之间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联

通常情况下,学业成绩就是指课业成绩,会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把某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当成研究对象,试图以此来体现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学生获得了理想的学业成绩,其课堂参与度一般都比较高[4],学习方面的表现比较积极,会为日后的全面发展、认知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发现,在2018-2019 年两学期里,2017 级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为146人,占该年级总人数的34.2%;2018 级学生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为99 人,占该年级总人数的24.1%,在上述调查数据也可知2017 级和2018 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而2018 级学生课堂参与度稍高于2017 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堂参与与学生出勤率相关联

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要将各个学习环节衔接到一起,也要投入一定的情感,使行为与认知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参与才是有效的。首先要保证出勤率,这是课堂参与的重要保障,有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出勤率低主要是由如下原因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未能理解大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学生求知欲望不强烈,纪律观念淡薄,非常散漫;学校管理不到位;与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态度也有一定关系[5]。其中,上述原因与大学生课堂参与中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也发现,在2018-2019 学年里,虽然2017 和2018 级学生课堂出勤率均达到95%左右,但是未到达全勤,这也与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关。

3 课堂参与与学生学习动力相关联

有效的课堂参与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即使离开了他人的约束与督促也能带着良好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换思想。许多人在学习上无法获得成功,并非因为资质不够、技能不足,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教师会以各种方式鞭策、鼓励、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很难形成自我驱动的内部动机,学习认同感有待于提升。所以,要想让学生自觉接受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先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通过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参与动力,先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鉴于此,既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示认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深层的理解,让他们以课堂学习为乐并从中获得学习动力。

三 基于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学风建设对策

1 多方合力,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对该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被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学习没有兴趣、主动意识淡薄、教学模式老套、授课质量低等。围绕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要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可以采取榜样带动法、情感说服法,也可以请一些优秀校友现身说法,以他们的真实案例感染学生,还可以组织名人讲座,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2)学校要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组织社团活动、开展读书沙龙,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得到增强。(3)高校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需求等都发生了明显改变,要适时对评价机制做出调整,在关注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校做出评价时,要对高校各种资源利用率、课程设置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各门学科教学能否满足学生需求,能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2 调动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需求

根据研究发现,缺少对学生的关注也是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这种现状得到改善,要围绕具体原因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1)完善和加强学业导师制度[6]。通常情况下,由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把每个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几名学生确定为帮扶对象,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使其逐渐端正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导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对教学策略、进度、形式、内容等做出调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耐心地与差生进行沟通,对他们表示尊重与理解,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组织经验分享会,请表现突出的学生分享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策略。

3 着力完善贯穿大学生活全程的学业生涯辅导体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时间美好而匆匆,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做出合理规划,既要明白自己拥有着哪些优势,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想办法在大学期间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明确学业目标之后,要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这一过程就是学业生涯规划,这是学生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7],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应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的方法,把这当成学风建设的有效举措。为此,要建设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学业生涯规划内容体系,争取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业生涯辅导。

猜你喜欢
参与度学风学业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炊事员的几宗事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