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富民强村新路径

2020-12-16 07:56方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路径现代农业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制约。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厂工业园区以富民强村为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紧扣“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主题,按照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农业集聚化、科技农业载体化“三化要求”,科学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打造规模达万亩的南通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走出了一条具有三厂特色的现代城郊农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富民强村;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农业接轨市场逐步形成新体系

从2011年起,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厂工业园区区镇两级从市场需求出发,发挥区域特色优势,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在高效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园区总面积达7000余亩,集农业科技展示、致富产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务为一体。园区内羊业文化、珍稀苗木花卉、有机农田风光、高档水文化旅游、高端休闲、果业文化等六个子园区的雏型初步建立, “园中套园、连片超千、区域超万”现代农业园区新格局基本形成。新扩建各类高效农业项目16个,争取省、市重点农业园区等项目4个,整合各项资金近3800万元,园区内水、电、路、桥、涵、林、生态护坡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一批“种养加、产学研、贸工农”产业园区,为农民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打造了坚实平台。多姿多彩的三厂农业园区荣获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江苏省动物胚胎工程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海门山羊研发中心、金三角羊场取得国家星火计划,成为国家肉羊产业体系实验基地、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并签约了院士工作站。

2 现代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得到新提升

2.1 土地收益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

原先零碎的土地出租,一般租金每亩200-300元。规范实行土地规模流转后,土地租金大幅上升。全园区已流转耕地1.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土地流转方式主要通过农户委托村对外租赁,租赁费每亩1100-1200元。规模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园区涉及大洪、孝汉、孝威、耀忠等四个村,流转联片耕地约3600亩。以此为载体,建立发展了兰盛奇异果专业合作社、满庭芳苗木专业合作社、味之原农场、中维园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维景苗木专业合作社、金盛果蔬专业合作、金三角养羊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原先种田农民依靠人均0.9亩耕地,产生的收入每年约1000元左右,现在仅土地租金就有1000元,平时还可通过进合作社打工,全年获得收入约5000元。

2.2 外出农民增多,助推了二三产业发展

脱离了土地的束缚,现在的青壮年极大部分都外出务工经商,大大地增加了农户家庭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工商业的用工问题。目前该园区18-60周岁的农民约1.2万人,从事非农产业的达90%。

2.3 变革经营模式,营造了社会和谐氛围

原先的农民对土地有一种本能的挚爱,耕地界址的摩擦时常引起邻里矛盾,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谈薄,私自将耕地出租外地外包户,多次造成权益纠纷。农户这种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改变后,大大降低了土地界址、合同等纠纷发生机率。

2.4 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规模化高效种植提高了土地的产出,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收入从原先传统作物的每亩1000多元提升到现在的每亩5000-20000元。同时,承包大户通过深加工、精包装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兰盛奇异果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开办水果超市320家,营销自已的农产品常常是供不应求。金三角万头羊场将自已的山羊红烧加工,远销全国各地。

2.5 机械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

大面积的土地集中耕作实现了农业作业机械化,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国家对农机具的贴补政策陆续出台,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6 農作物综合利用,美化了农村环境

高效农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了推动了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因随意丢弃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园区管委会投入100多万元在每一子园区都设置了垃圾清运中转平台,增添了垃圾清运车,无用的秸秆能集中清运处理,使农村环境得美化。

2.7 农民“洗脚”离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

由于土地集中经营,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农民很多已在城镇落了家安了户,据初步统计,全区约有16-30周岁3200多名,约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在城镇购了房成了新市民。

2.8 开发集体资源,增加了村级收入

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原先荒弃的沟、塘水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孝汉村原有沟塘110亩,建立农业园区后发包给中维园林公司、味之原专业合作社,租金从原先的每亩50元增加到每亩1000元,每年增加了村级收入10多万元。

2.9 规范土地管理,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超过1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都必须通过园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对外公开招商,2015年.农经服务中心已鉴证各类合同100多份,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发挥示范效应,调动了农民经营积极性。规模种植的高效益和带动辐射作用,激励了一部分有思路有创新头脑的农民积极从事高效的种养业,目前全园区的超过50头以上的养羊大户有30多家,本地设施大棚种植户220户。

3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需要优化新环境

几年来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我们必须在发展环境、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研究可行对策。

3.1 选准经营主体

经营主体应以本地投资商为主,可以有效地防止负债逃脱现象,尽量将集体、农民的损失风险降到最低。

3.2 核查可行指数

在招商过程中,必须详细调查投资人的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和信誉程度,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实施。

3.3 考察环境影响

每个农业项目的实施,要充分考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减少项目发展的障碍。

3.4 评估发展效益

全面评估每个农业项目对本地集体和农户所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能辐射带动农民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民致富信心。

3.5 落实扶持措施

对已落户园区的农业项目,要全面落实市镇两级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其发展壮大,通过基础设施投入、技术支持、风险防范、上门服务等多方面支持,确保项目低风险运行、高效益发展。

4 完善改革创新,增加致富的新方法

4.1 股权固化

通过股权固化可以极为有效的减少由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调整而导致的农村回流人员、特殊人员、迁入人员的不断增加而引发的股权分配的系列纠纷问题。完成了股权固化之后,每一家的股份数额也就是固定形式的,并不会由于人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股权固化是把村级集体经营性的资产,根据一定标准把股权份额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的成员之后,其股权是量化到个人的并且固化到每一家、每一户。当前经济区内的各村均已完成了股权固化的改革。

4.2 专业合作社会改革

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改革同样是经济区改革的重要领域。在经济区内可见万亩桃园,各桃在采摘时节里会非常忙碌。以经济区内的水蜜桃种植的专业合作社、果品合作社等为主导的,构建起了区域经济内的水蜜桃的合作联社。依托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动作制度,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种植以及销售,一步一步建立起规范化的种植以及集中购销规模化的果品的产销的体系,可以完成年万顿的销售。

5 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是加快农村展同时改善其生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在于经济的发展先要加大村集体的经济发展,让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加入到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一起享受发展的成果。同时还需要不断培植农业的特色产业.做好农业电商的发展模式,帮扶致富的领头人,同时为其争取更多的政策补助。还需要做好精神方面的扶贫工作,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完善文化阵地的建议以及村文化室的建设,强化文化队伍,构建“永不撤走的精神文化建设队”。并且还需要做好自来水、天然气入户的工作,完善基本设备的建设,改善当前的生活条件,提升村容,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可以焕然一新。

通过开展乡村的振兴,让农业成为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也让农民成为了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也让农村成为宜室宜家之地。需要根据生态家居、产业兴旺、有效治理、文明乡风的要求,形成四好目标,即都住上了好房子,都能过上好日子,全会养成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农村风气。构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以及政策体系,大力助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文化社会等建设,全方位完善基层的自治工作,还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发展,作好人才的挖掘工作,完成公共服务的建设,推进农业的全面发展与升级。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可以不断深入并发展,推进村内的重点乡村旅游方面。

6 不断加强文化活动的建设

其实,很多农村并不缺少好的住房以及产业,而真正的匮乏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多年以来遗留下的一些“劣根”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而需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些不良的问题时,文化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各种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才能提升村民的精神素养,在传统优良的民风上,解决封建残余思想,如生孩子一定要生男孩等。因此需要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让文化建设可以更上层楼,明显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学习近平总书记的农村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之后就需要全方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做好有关工程的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活动,并助力农村培育良好的家见、家训。例如可以制定乡规民约,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进行一定的优化,加强群众文化组织的指导,培育乡村人才、融合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资源为重点,推动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提高升“四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在开放的时候可以错时或是延时开放。同时还要不断推动工程”、乡村新闻出版广电公共WIFI工程等,整合数字文化资源,全力构建数字化、高清化、智慧化的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

7 结语

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发展,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实现乡村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由产业带动发展,建设文明的乡风以及家居的生态农村,做好有效的治理,让生活更加富裕。第一步是摸清“底子”,把思想统一,因地制宜并做好乡村的振兴及规划作用,引用大业的人才及技术助力于农业的特色、品牌、绿色化的发展,形成特色的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第二步是找准突破口,调动起农民建设的主动及积极性,增加乡村振興的源动力,并且可以招引具有实力的生态农业公司入驻,一起帮助乡村的发展与振兴。

[参考文献]

[1]李更雍,钱毅玲,丁小晏,等,关于吴江区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建议的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20 (02).

[2]武舜臣,储怡菲,李乾.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基础及在分类农产品中的实践[J].当代经济管理,2020 (02).

[3]胡钰,王莉.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区域比较和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 (01).

[4]马青奇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发展打造特色现代农业的农垦高地[J].中国农垦,2020 (04).

[作者简介]方尹(1976-),女,江苏南通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新路径现代农业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