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12-17 04:5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西探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生活化知识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西探小学 邵 英

新课标改革强调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生产生活的抽象总结和概括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只有把数学教学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实用性,突出数学知识点学习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不断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学习任务。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数学知识点也要立足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应用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要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厘米和米》一课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厘米和米可以说是我们身体上的“尺”,是衡量身高的重要尺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大家从小到大有没有准确记录自己的身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自己长高的经历。教师就要把握好时机导入这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身高是用米和厘米来表示的,每个人都是从几十厘米长到一米几。在这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能对这节课程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理有据。此外,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学习知识的目的两个方面考虑,把班级里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学生邀请到讲台上,并且报出自己的身高。除了身高的对比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算出二者的身高差,加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之间单位的准确转换,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突显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二、讲解生活实例,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力

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生活因素,在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拉进数学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而且,生活化的例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化的生活。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大钟表和手表等不同的表来教会学生认读。教师可以把钟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读出钟表时间的过程中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各走一个刻度代表多长时间。让学生在掌握认读时间方法的基础上自己调动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多次练习时间认读的方法。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家长上班、下班等时间段的具体时间,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做好记录,在课堂上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提问。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还能让这一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案例地讲解中透彻理解相关知识,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练习空间,能有效推动学生数学知识量的增长,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三、设置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数学课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数学课程中计算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时要向学生提出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年、月、日》时,为了突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就要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大家可以计算出自己出生到现在共有几年几月几日吗?”或者“说一说父母的生日,并计算父母目前多少岁,距离下一个生日还有多少天?”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在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也能对年、月、日的理解从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感知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在胜负心的驱使下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有活力,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思考中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年、月、日的具体内涵,以及年、月、日之间的转换。给予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优势,推动小学数学课程的健康发展。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突出课程教学实效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巩固和强化作用。为了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优越性,教师也要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重加强练习题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教师就能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突出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课后作业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课程学习的挑战性,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除了增加生活化的课堂练习题之外,还要布置与生活更为贴近的课后作业。针对这节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加减法问题。“假如你和妈妈用100元去超市购买生活日用品,超市中茶杯的价格为45元,衣架的价格为15元,电水壶的价格为60元,洗衣粉的价格为25元,你们最多可以买几种生活用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化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的应用价值。而且,与这类似的场景正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场景,也能让学生在更加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营造轻松活跃解题氛围,进而让学生能主动解决这些问题,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巩固价值。这样,不但让教学过程更加完整,还能让学生认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活化的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弊端,体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把生活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课程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推动数学与生活的近距离“接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飞速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生活化知识点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