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

2020-12-17 13:13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系
营销界 2020年37期
关键词:实训金融高职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系 赵 丹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式发展,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互联网金融公司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领域专业人才需求量足年递增,导致人才缺失。学校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金融人才,必须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背景分析

2013年余额宝上线开始,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次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政策,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徐州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大智务云”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着力推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徐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五省通衢”的综合交通体系,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米字型”高铁枢纽的形成,战略优势将会更加凸显,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已建成的新平台、新产业、新技术,正促进新金融行业的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淮海经济区已经签约入驻首批金融机构,标志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需要,是一项重大工程。要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度开展“招金引银”,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与产品质量,打造一流产品,实施创新工程,为徐州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从人才需求上看,互联网金融业在我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领域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上涨,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层次来看,金融行业招聘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占比最大的是大专(高职),占47.19%,其次是本科,占38.71%。从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互联网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中就业空间比较可观,有着较大的就业空间。

二、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的目标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各职业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为基础,以提升五年制高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水平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结合 “十四五”新增专业群建设的规划,满足高职学校办“产业互联网金融学院”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打造一个“以服务区域金融发展为主线,以金融科技发展为前沿”的金融专业群。

三、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金融专业应培养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专业出发,要掌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行业需求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发展,要培养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动态变化的工作,能够从事网联网金融产业设计、系统运营与维护、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设定职业规划和职业面向,依据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和任务”,构建“工学融通、校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安排专业实习、实训,按照“宽基础,精专业”原则组织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以及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制定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和文化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等。课程根据五年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学院对方案编制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做到开齐、开好、开足思政课,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体系相对应,合理安排课程的前后顺序,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按照学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方案。

实施方案中有两个特色及创新点:第一,强调课程思政进入课堂。思政再不单单是公共基础课程的任务,作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思政在课堂中随时深入,做到润物细无声。第二,金融专业有转本意愿的学生比较多,因此,第九学期的任意选修课主要开设专转本相关课程。结合不同高校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要求,通过不断地深入调研,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课程。

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群平台课与金融管理专业是共享的。但是核心必修课程是不一样的,其中融入了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特色课程。根据教育部互联网金融人培方案,可以加入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征信技术实务、大数据金融等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互联网金融相关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学生应该掌握征信在金融、经济和社会中的发展,思考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与挑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在指导方案中的考证课程中,我们选择开设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这两门课,学生可以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在2020年6月教职所公布的第四批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379个,其中关于区块链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大数据等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就有19个,这也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提供了依据,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单位提供了可能,本专业可以申报互联网金融专业“1+X”证书。

四、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的相关要求

(一)专业师资配置以及任职要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带头人具备相关领域的高级职业资格,在企业、行业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和声望,并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通过名师引领、青蓝工程、科研带动提升专业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积极开展为企业提供培训、合作、服务等活动。鼓励教师要经常下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岗位服务能力,通过师资培训开阔师生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团队的综合素质。专任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取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取得经济师、理财规划师或与所任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执业资格证书。要求教师积极报考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鉴定证书以及“1+X”证书,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建立一支由企业高级工程师和学校专职教师联合组成的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的双导师队伍。

(二)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要求

具有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针对本专业实习实训的需要,可以建设金融科技文化博物馆、金融财务服务实训基地、金融网络营销实训基地、证券客服岗位路演中心、互联网模拟银行与保险理实一体化、互联网金融商务运营实训中心,配备相关工具软件,以满足互联网金融专业个性化的实习实训的需要,为将来就业提供保障;校外实训基地是一种“校中企”的形式。校外实习基地要具备安全保障,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达到一定规模,可以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岗位,有专业的行业指导老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多方位,多岗位的实习,达到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同时还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进一步拓展本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将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展到金融外包服务行业,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紧密性合作,打造金融产业学院。适时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实习实验设备和实用教学软件。实验室全天候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力争实现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巩固实习实训效果。努力创造条件,与所在的高校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实训金融高职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