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2020-12-17 13:13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赵志恒
营销界 2020年3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转型财务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 赵志恒

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提高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毕竟国有企业只有以实际的支撑战略为根本出发点,将发展的实际业绩作为企业前进的目标导向,然后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进行精密的预算管理,才可以为企业的后续长远发展以及升级转型打下基础。只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预算管理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结合问题针对解决,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财务转型下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预算管理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导航仪

如何提高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质量,并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与流程,是国有企业无论在哪一个发展时期都最值得关注与深思的实际问题。而随着如今财务共享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更是日益丰富,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做账。因此,财务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就开始具有越来越明确的工作开展要求,如“以业务为先导,以财务为协同”。因此,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就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起点,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中,必须将预算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通过预算将资源配置到最适合发展的方向上来,用专业的财务方法帮助业务更好的编制预算,最终做出正确决断,业务与财务融合协同。

(二)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助推器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是在借助分析已有或过去的综合发展基础上,来预估并设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明确出企业具体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然后,时时关注预算方案实际应用效果,以此全面指导企业后续经营活动。所以,现如今,要想降低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营风险,使企业取得肉眼可观的效益利润,就需要企业适应财务转型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让预算管理成为最主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只有这样,国有企业的实际管理约束机制,才可以对落实企业战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等起到有效的正向影响作用。

(三)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挥棒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的国有企业财务转型,需要使转型后的财务从企业全面战略发展高度来审视并对待、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状况,然后正确把握市场经济走向,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后,使用预算管理手段来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有效控制企业运营风险,将可利用企业发展的资源统一优化配置,并以实际资源为纽带建立不同的具体行动计划,并使它们之间逻辑明确,严丝合缝。最终通过完善后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实现企业人、财、物各个方面,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实际优化与整合。

二、目前国有企业财务转型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发展形势下,一般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都是对历史数据的技术性增减与变动,很少在实际的综合数据处理上进行高系统性、高逻辑性的全局预测。尤其是,企业的预算管理较少会参考实际的市场变化以及行业整体情况。所以,最终企业的预算编制准确率并不佳,且无法适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长此以往,无形间让企业的实际运营处于较不稳定的发展风险之中。同时,企业内部的各相关单位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清楚,对资金的分配与应用就更不明确,整体的基础数据日渐紊乱。久而久之,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就无法科学,也无法与企业实际业务形成关联,使得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开展缺乏说服力。

(二)预算考核流于形式

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需要且必须对企业发展的预算编制高度重视。通常提前半年的时间,就开始着手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以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优化。但是,现实情况则是,在预算分解、下达完成后,管理层就认为预算工作已经算差不多完成,未到预算方案的实际执行阶段,就已然放松了警惕。因此,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在事后作执行反馈,忽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等同等重要的两个流程。而且,在企业年底的预算考核中,管理者也只会对形式数据简单汇总,失去了更多的实质意义,体现不出真正的预算成效。

(三)预算信息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数据共享技术等早已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信息技术手段也非常全面的引入并应用在了企业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因此,国有企业可实际应用的预算系统丰富多样。但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国有企业眼花缭乱,使得预算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企业大多数的信息系统仅局限于预算流程的相关操作,而对预算执行的实际监控则力度不够,无法实现及时动态更新。同时,这样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也起不到对企业发展的预警和事前控制作用;对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预算分析难以实现,无法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科学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制度体系缺失

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顺应市场发展要求来制定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具体的落实推进方法。但是,制定并不意味着执行的“完美契合”,即使在执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严格的遵照制度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按步骤按要求进行落实,依然难以避免落实的“形式化”问题,难以在根源上解决“功夫工程”,毕竟,在实际的企业预算执行中,制度与规范的制定也稍显流于形式,对具体实践没有严格监督,并且指导作用极度弱化。加之预算管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所以,国有企业最终的实际预算既无法反映业务需求,也不能体现业务之间的个性差异,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影响实际执行力度。

三、完善财务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参与业务预算管理,强化业财融合

在财务转型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首先,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预算管理理念的科学更新,建立一个全员参与、业务全覆盖、流程全程跟踪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其次,应用现代化的实效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全员参与,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其中,从是否提高效率、是否创造效益、是否改善效果出发做好各项预算指标审核。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发展态势,制定针对性的详实计划。这样一来,企业相关业务的具体预算管理工作,就可以以其实际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掌控,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果,又提高了财务分析的实际配合。如:利用“产销研用”机制,及时收集销售、采购、生产计划等数据,了解生产运行状况,结合市场严判,及时将信息体现在各期滚动预算中,通过效益贡献大小,实现产量增减及装置开停的管理决策,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

(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精细化水平

提高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改善企业原本的财务预算编制,即打破传统的企业单一预算编制方法。就要求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将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筹看待,有理有据的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以此增强企业的实际预算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当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将该企业往年的发展数据和综合行业数据进行多维度比对,以及实际的参考考量,企业的细化预算指标才可以既囊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还可以加强企业预算数据的集中管理,确保数据体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财务转型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效率,即是指在企业整体转型过程中的具体预算管理,而最关键的就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扎实战略分析。只是,要想在具体工作中实现这一具象目标,就需要相关人员有足够的企业往年信息以及具体的信息数据支撑,然后在工作落实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将企业发展的各项系统财务数据数字化综合整理,直接跳脱出原本的书面纸质化工作形式。并且,使用信息化的预算手段,还可以保证预算数据的高度准确性。将互联网、云平台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实际工作高效结合,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及具体的决策决议提供保障。

(四)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激励预算执行力度

在现如今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财务转型,企业的预算考核方式就需要同步进行时代化转型。毕竟,企业的预算考核工作直接影响,或者说决定企业的最终发展方向。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起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并在考核机制中,将预算的全部过程作为具体的考核内容,加强考核引导,避免出现执行部门只顾局部利益忽略全局利益的狭小格局。这样一来,综合使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算方法等,都可以直接激励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并完善企业全员的预算管理职责。以此为基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切实认识,树立预算理念,建立成本效益意识,促使员工将预算视为一种规划、沟通及协调的工具,而非压力或惩罚手段,可以最优化提高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的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也是数据共享时代,财务全面转型已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就需要主动适应财务转型,并积极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以企业价值创造为导向,借助高效的信息化平台,精准编制企业预算。只有这样,在执行过程才能够真正意义的发挥预算管理支撑作用,并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转型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房地产企业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与应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