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圈产业链
——无锡产业学院发展的指南针

2020-12-17 13:13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张佳园
营销界 2020年37期
关键词:无锡都市上海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佳园

一、上海都市圈发展

(一)都市圈定义

都市圈来自于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的概念。最初,这个概念用以概括美国东北海岸出现的大城市连绵区(或城市带、城市群)现象。都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内部出现的一个或者多个经济发达并且有较强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力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产业、文化等现象,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最大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分工,相互依存联系,不同城市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世界知名都市圈发展概况

世界知名都市圈有纽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日本三大都市圈——即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

戈特曼提及的“大城市连绵区”,描述的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南部到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城市化地区,地域上就是现在的纽约都市圈。其拥有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座城市,是世界上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占美国GDP的30%。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之一,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再是波士顿的“大学产业”,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100多所大学,超过25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位于波士顿郊区的128号公路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被称为"美国东海岸的硅谷"。费城的国防、航空、电子产业,巴尔的摩的矿产业和航运业,使得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而这些城市各自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三)上海都市圈

近20年来,都市圈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大为加强,集聚能力急速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不断强化。2017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 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其中提出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2035”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放眼全国,上海大都市圈的9个城市经济数据十分抢眼。2019年GDP 30强城市中,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南通和常州6城上榜。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对“上海2035”做出批复,提出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要立足国际国内和本地实际,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形成类似大东京、大伦敦、大纽约都市圈的世界级都市圈。

二、无锡在上海都市圈的地位和作用

(一)无锡概况

无锡,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千米;南和西南与浙江省和安徽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南滨太湖,北倚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江相望。无锡处于全省“两横两纵”发展轴的纵横节点和沿江三大城市群的中间位置,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和锡常泰跨江发展的龙头,地理位置优越。

(二)无锡产业结构和发展态势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从“2019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榜”来看,以聚集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排序,无锡成为最受资本关注的十大城市之一(注:此排名为2019年10月份数据)。

工业是无锡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现阶段的支柱产业包括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无锡正在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重点行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省市两级重点物流基地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旅游、现代商贸、家庭服务、特色餐饮、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2019年,无锡1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30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数均居全省第一,产业强市成效显著!

(三)无锡与上海都市圈

经济基础、地理、历史、政治、发展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决定了一个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各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与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之路。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较优势,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中小城市土地、人力等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近年来,无锡逐步加强与上海在交通、产业、人才方面的连通共享。2020年6月18日,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举行,这是近年来无锡第一次在上海举行以科技合作为主题的洽谈会,旨在共商无锡深度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发展大计。充分发挥无锡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聚集吸引效应,积极承接上海创新资源外溢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度对接上海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比如,纽约都市圈区域中名校林立,波士顿郊区的128号公路兴起和发展的大半个世纪中,其周边的常春藤联盟中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等著名学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费城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都助力都市圈的发展。日本著名高校联盟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11所成员高校中有8所均位于日本三大都市圈内。

(一)无锡人才供求情况

根据《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20年第二季度)统计数据: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需求主体和求职主体。制造业、信息传输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这三个行业位列2019届校园招聘需求前三甲。统计显示,此次反馈需求的单位所从事的行业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46.4%;信息传输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别占15%和8.6%。这种情况基本符合无锡坚定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求人倍率分别为1.19和1.12。从无锡人才需求数据可见,无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迫,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

(二)无锡人才发展基础

目前,我市共有高校及分校16所,在校大学生11.89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4.97万人。在锡高校开设专业200多个,设置基本覆盖了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截止2018年,无锡有职业院校44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五年制高职校和中等专业学校20所,技工院校14所,在校生突破21万人。全市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8个,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超过10万人次,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2019年12月,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全市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进行整体部署。到2025年,全市高等教育机构将达30所左右,在校学生16万人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9万人。

(三)存在问题

笔者自6月上旬以来,结合任教学校专业特色,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反映出了一些集中性问题,如:用人单位普遍反馈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英语语言技能跟不上行业要求,通识英语水平尚可,专业英语能力欠缺,适岗性和灵活性不够;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老旧,授课环境单一,需要更多的行业需求的资料以此重构课程体系;教师自身素养不足,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的实训指导。

产教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院校布局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布局调整,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互惠互赢的现代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解决方案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指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在都市圈内率先实现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贯通招生,加强紧缺急需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培训实训资源共享,协同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坚持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相结合,努力推进“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有机对接。在此背景下,产业学院应运而生。

产业学院是基于中国国情和高职办学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并具有特定的产业服务对象、综合的服务功能和产学之间形成紧密互动机制等特点。产业学院的定位是对高职发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是具有中国特色高职办学模式的实现形式。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5个,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这些行业与无锡整体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一致,无锡也有一定的人才培养基础,有庞大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产业学院建设点的立项给无锡未来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四、结语

上海都市圈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都市圈将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同。无锡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将助力上海都市圈的发展,也得益于都市圈的辐射功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要求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利用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科学对接产业链,结合校内教学资源和企业专业资源,为学生打造各类职业化的实训实践平台。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熟悉专业发展前沿,紧跟时代发展,有前瞻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深度合作,为产业链相关企业,为无锡,为上海都市圈提供实用型、匹配度高的人才,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无锡都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无锡一棉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