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0-12-17 13:13四川大学商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市场营销考核

四川大学商学院 杜 军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在当代高职高专学生中树立正确三观,塑造良好职业素养,日益成为高职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仅依赖思政课程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新要求,由此高职高专的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企业输出营销人才,而企业对营销类用人标准不仅看职业技能,更关注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为各类企业培养具有“德技”并重的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使命。因此做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市场营销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融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素能并举、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着力培养掌握扎实的销售能力、谈判能力、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能较快适应各专门营销服务机构,经过历练成为商业精英、管理骨干和企业老板所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以课程平台为主,社会活动平台为辅的课程体系。课程平台由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构成。

素质教育课程有《形势与政治教育》等思政课程及《经济数学》等文化课程,用于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完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等核心课程,是直接体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社会服务平台由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构成。实践教学有6项,有沙盘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等;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实训公司、创业社团及各类职业大赛。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拥有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素能并举,理论实践交叉培养,就业创业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我院人才培养体系更倾向于对学生“技”的培养,并没有把课程思政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因此,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

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建立“重商德、强规范、抓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强化营销能力作为提升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甚至部分企业不择手段,借弄虚作假、哗众取宠提升竞争力,扰乱市场秩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相关营销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的缺失。市场需要“德技”并重的营销管理人才,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应顺应市场所需,将“以德为先,以德育人”作为首要职责,结合“职教20条”中对高职高专的要求,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重商德、强规范、抓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保证人才培养方向的科学性,达到德性素养与技术技能的统一。

(二)构筑“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培养体系

“三课堂”包括素质教育课、专业能力课、实践课。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要形成“三课程”协同育人式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1+1+1>3”的最佳融合效益。素质教育课主要以基础教育及思政课程为主,应发挥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特点,将思政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将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观教育相结合,把握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专业能力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实训实操课,应发挥其隐性育人的特点,在专业学习基础上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的思政内容。实践课包括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与技能大赛,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思政教育也完成了由理论渗透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企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将职业规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由“专业成才”转变为“道德成才”。

(三)打造“双轨制”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要求,使得教学环境复杂化,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参加跟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这种“学校+企业”双轨制模式要求构建“双轨制”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首先,学校的考核应包括专业课程考核与思政考核。各类专业课程考核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测评,还应加入涉及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关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政考核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执行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考量。其次,跟岗实习中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技术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跟岗实习中,指导老师要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素质养成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共同制定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维化。

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专业教师应转变思想,承担“教育”和“德育”两种职责

在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司其职”。思政课程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课程负责学生的专业教育,由此就形成了专业教师“重教学、轻育人”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广大高校教师提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按“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做好“四有好老师”。专业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把“德育”作为第一位,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因此,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想,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强对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而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

(二)注重课程设计,结合课程特点提炼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严格遵照教学和课程建设规律,确保优化课程设计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起点和基础。各专业课要以专业知识点、技能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行为观、职业观教育,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与人文性。首先,结合该专业课程特点,坚持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政元素纳入课程设计中,重构课程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德育目标;其次,围绕上述目标,四位一体构建课程内容,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思政内容教学资源库。根据高职特点以及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可以从以下方面提炼思政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优秀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

(三)立足高职办学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行动

“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也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手抓。理论教学采用视频案例、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践教学则通过企业导师引领、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鼓励学生积极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培养品质,提高技能。课程思政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社团形式,将课外文化、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以完善,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促进全面成长成才,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思政工作由学工部门“独唱独舞”到“领唱领舞”的转变。

(四)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在课程考核中融入“品质”与“素养”

专业课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还要看学生的品德与素养,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原有的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中分别增加思政考核模块,使得思政考核模块比例不低于15%。在过程性评价中,将专业知识评价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心态、职业素养等道德素养有机融合;在期末终结性评价中,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代表,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围绕学生专业技能、价值取向、职业素养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可通过深入挖掘市场营销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深度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市场营销考核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营销精细化管理在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