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诵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18 02:55赵美玲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诗歌语言

■赵美玲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可以适当选用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料或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份抽样调查中,超六成的学生对英语课不感兴趣,这和传统教学、应试教育、语言环境是有关的。此外,现行英语教材的编排以话题为主线,都是词汇、语言点、语法知识的罗列,教材仍以记叙文、应用文为主,语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匹配度不够。很多学生未把英语看作语言工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也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英语课外诵读上。长此以往,学生更加缺乏自信,不敢开口,渐渐失去了英语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

《课标》中规定,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15万词。诵读正是增强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之一。诵读教学则侧重于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朗读和鉴赏,引领学生“浸入”英语文学作品中,享受纯正的英语语言,感悟地道的异国文化,提升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因此,文学作品诵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二者之间互为有效补充。

二、文学作品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法

1.确定诵读教学目标。

通过大声指读、跟读、背诵和表演等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享受英语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诵读教学的总目标。笔者结合《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的诵读教学分段目标:

2.开发诵读课程资源。

(1)选编校本教材。

诵读校本教材是诵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选编时首先应考虑诵读校本教材是对英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缺失的补充,要与国家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其次,所选文学作品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词不宜过多,篇幅不能过长,要兼顾不同题材与风格。最后,尽量选择具有深刻文化积淀、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兼具优美的语言与深远的意境。

(2)诵读教学实践。

只有将诵读教学安排进课表,诵读教学才能规范化、制度化。笔者所在学校将每周二的早读课设定为英语诵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这是诵读教学科学化、序列化的保障。诵读教学一般有如下步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意义,再有针对性地讲授朗诵技巧,通过多种诵读技巧的模仿训练,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感悟文学作品精准的用词、生动的修辞、优美的韵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课程评价体系。

活动评价是诵读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教师可通过评价对诵读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诵读教学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一是评价目标多元化;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三是评价形式多样化,既关注评价过程,又关注评价结果。学校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统一安排时间对各年级学生分别进行考级。每名学生必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诵读,评委教师给出分数。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展现诵读成果,如歌曲演唱、电影配音等。

三、文学作品诵读教学案例

1.教学材料。

本案例选自诗歌《When you are old》。这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一首早期名诗,共三个诗节,韵律感强,语言质朴自然,意蕴丰富,易于理解。

2.教学过程。

第一步,话题导入。教师播放一人逐渐变老的视频,要求学生讨论:When you are old, what will you be like?该活动旨在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搜索相关词汇,引入诗歌主题,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英语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之美。

第二步,走进诗境。教师先后播放本首诗歌的朗诵视频、音频,配以唯美诗意的画面和清新优雅的音乐,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初步感受了诗歌的音之美、意之雅,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世界里,感受语言之美带来的震撼和愉悦。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第三步,理解诗意。教师摘选诗歌中的六组词组,请学生进行图文选配,主要有bend down,pace,shadow,pilgrim soul,the glowing bars,glad grace 等。教师通过图片呈现出诗歌中的生词,厘清生词障碍,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走进诗歌。

第四步,诵读诗韵。教师让学生闭眼倾听完整的诗歌,听前要求学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em?然后要求学生跟着音频诵读,了解诗歌的韵律之美。教师利用三个诗节分段讲解诵读技巧,如停顿、连读、重音、语调、情感等,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准、修辞的生动、意境的深远等。此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高强度、高频度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入研读诗句,体味诗歌的韵律之美、语言之美,形成良好的诗歌审美习惯。

第五步,欣赏品鉴。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选出最佳表演组。该环节让学生再次整体回顾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比赛的情境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培养了学生加工和处理诗歌的语言能力。

四、结语

文学作品诵读是学生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诵读教学的实施也提升了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当然,在诵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遵循英语学科规律,如何避免诵读活动的模式化和形式化等。这需要英语教师的持续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诗歌语言
诗歌不除外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语言是刀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有我语言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