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农机维修网点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18 09:53高红芬
云南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维修点维修服务网点

高红芬

(易门县农业机械管理站,云南易门 651100)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它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先进的劳动工具,具有抢农时、抓节令、抵御自然灾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等重要作用。但它必须要以农民使用为载体,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民造福。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易门县农业机械发展迅猛。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状况,承修能力和修理服务水平,成为提高农机具使用寿命,保证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关键,是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安全、正常”作业的重要保障。

一、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发展现状

(一)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情况

截至2018年底,易门县拥有农机维修服务点53个,其中销售企业的“三包”和售后服务维修点13个,专项维修点4个,汽车和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混合维修点6个,农机维修户开办的个体维修点30个。以维修厂房、维修设备、人员配备情况看,达到二级维修点的12个,达到三级维修点的26个,没有一级维修点。维修点分布在县城的27个,分布在乡(镇)驻地的13个,分布在村(社)的13个。从维修点分布情况看,所有的二级维修点都在县城,乡(镇)、村(社)维修点都是个体维修户。从整体上看,覆盖县、乡、村(社)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但分布不均匀。

(二)农机维修人员情况

易门县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的人员有109人,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12人,初中学历的31人,小学学历的56人;年龄在30~40岁的23人,40~50岁的31人,50岁以上的55人;有农机维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21人;从业人员有5人的维修点1个,有3~4人的维修点8个,有2 人的维修点18个,有1人的维修点26个,有10人无固定维修场所,流动维修。

(三)农机维修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一是小型农机具局部的换件修复主要靠机手自己购买零配件自行处理或较有经验的机手帮忙处理;二是机具损坏和故障排除送到就近的农机维修服务点维修,或者请维修人员到农机户家里维修;三是在“三包”服务范围的机具送到销售企业的“三包”和售后服务维修点维修,或者请“三包”维修人员到农机户家里维修;四是大型农业机械依托汽车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混合维修点维修解决不了问题的,就请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维修人员来维修;五是农机专项维修以电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和喷漆为主,曲轴磨修、气缸镗磨等其他专项维修的设备与技术条件尚不具备。

(四)农机销售企业售后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大多数农机销售企业,能按照“三包”服务规定,完成“三包”期内的维修服务,服务及时到位。在“三包”服务外也能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形成销售、维修、配件供应和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

(五)零配件供应得到保障

13个农机销售企业同时又是农机零配件销售供应商。各种零配件门类齐全,直接来自生产企业,质量可靠,批发或零售到各个维修点,成为二级批发部。

二、存在问题

(一)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分布不合理,广大山村农机户维修难

多数农机维修服务点集中在县城、乡(镇)驻地及主要交通要道上,而在微耕机、机动抽水机等适用农业机械较多的偏远村(社)维修服务点较少,大部分村(社)没有一个维修服务点,农机具送修十分困难,影响农机具正常工作。

(二)农机维修人员维修水平偏低

多数从事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大多数都是在农机具使用过程中,对机械构造、原理、故障分析和排除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向农机维修业转行,靠经验维修,所以维修水平偏低。

(三)维修条件简陋,设备不齐

多数在乡、村(社)的农机维修服务点规模小,一人一个点,设备简陋,没有正规的维修厂房,有的露天维修,工作环境差,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无检测仪器,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使得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高新农机产品维修服务能力不足

农机维修能力提高滞后于农机装备增长,维修技术落后于农机装备技术更新,农机维修的总体能力不足是易门县农机维修行业突出的现实问题。随着农机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新型、高性能的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排灌机械的推广应用,对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都必须有更高要求。目前易门县现有的农机维修行业,无论从技术力量、维修设备,还是零配件供给都不能满足高新农业机械维修的现实要求。

(五)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监管难度大

由于农机管理部门没有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经费,造成农机维修行业管理职能弱化,难以有效监管。同时没有完善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体系,没有规范化管理标准,没有维修质量行业标准 ,造成监管难度大。

三、对策建议

(一)重点加强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

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发展规划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加强村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村(社)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逐步建立县、乡、村(社)不同职能、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合理并存发展,达到农机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的维修目标。

(二)应当把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国家购置补贴项目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把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中,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厂房建设,购置维修设备,更新升级、技术培训等予以资金扶持,特别是地处山区设备简陋、规模小和业务量小、效益低的乡、村(社)维修服务点应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健康顺利发展,为广大山区农机户服务。

(三)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整体提升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维修技术水平

充实、更新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维修能力和质量是易门县农机维修行业目前的当务之急。一是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定期组织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现有的每一个农机维修人员都得到一次充电,并取得职业资格资质。二是依托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轮流安排现有的农机维修人员到生产企业接受培训、学习,尽快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四)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高新农机产品维修服务网点

依托农机生产企业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采取企社共建,建设一批集配件供应、维修、培训和“三包”服务一体的区域性高新农机产品维修服务点或农机修理4 S店,成为特约维修点、“三包”服务站。充分利用生产企业的人才、技术,带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五)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创新

要支持农机维修服务机制和模式创新。一是鼓励维修网点与农机销售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来支持维修网点的维修服务。二是要支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维修服务业务。三是要拉长服务链条,引导农机维修网点发展农机销售、作业、租赁等综合服务,鼓励维修网点承接农机作业补助,技术推广示范,安全应急救援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加快提升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六)加强监督管理职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加强农机维修行业建设,建立健全农机维修管理体系、农机维修行业质量标准,规范管理农机维修市场。建立农机、工商和质量监督等部门的管理协调机制,定期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维修质量、配件质量,以强化管理监督职能,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维修点维修服务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农机维修点的组网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我国农机维修人员达92.8万人
农机维修与保养之初探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快递小哥的一天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