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2020-12-18 11:10胡玉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

胡玉明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工矿区是工程建设区、工厂以及矿区的总称,是指国土范围内修筑公路、铁路、水利工程以及采矿、挖砂等建设活动的场地。工矿区特别是矿区,是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土地复垦以及生态重建的重点区域。

1 工矿区土地破坏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且人类活动多、强度大。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明显,因供需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1]。从生态系统中不断索取各种资源,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生活发展需求,导致土地严重破坏,工矿区就是典型之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加剧地面塌陷速度,地面质量问题以及沉降灾害不断发生。工矿区各种活动对土地造成破坏,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2]。综合分析,一是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没有特别重视土地。二是从世界角度来看,我国对土地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土地破坏以及生态退化问题。此外,做好矿区设计工作,开发期间要保护环境。

2 采用高效土地复垦技术,促进生态重建

人类活动加剧了我国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分析。目前人们对于发展与破坏存在3 种态度,一是不做任何处理,任由破坏发展,该种态度会导致生态系统变得更加恶劣,进而形成不可逆转和无限死循环。二是以自然恢复为主,不进行人为干涉,土地进行自我修复,该态度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未超负荷基础上的自我恢复,时间较长。三是基于自我修复基础上,人为地构建出一个符合价值需求取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可以选择第三种方式进行生态重建。对于工矿区开采造成的破坏可以采用工程对策以及生物对策,对耕地、林地等进行复垦和恢复,并且借助复垦形式绿化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对景观进行美化,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破坏程度以及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缓解人类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3]。

3 地貌重塑及土地再造是基础工程,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

进行土地复垦及生态系统重建时,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造地和造土。在现状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可高效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步减少,大地貌逐步改变,原有平衡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土壤丧失生产能力,因此造地和造土成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基础。在新造地培育过程中,水土流失等现象时常发生,因此要注重重塑后的长远发展,保证景观美化程度以及持续稳定效果。在采矿区对岩土进行恢复,对地貌进行重塑,做好土体再造和植被重建工作,调查地区破坏程度,做出合理化评价及提出建议是整个土地土壤恢复的关键[4]。

4 复垦和生态重建综合开展,促进生态恢复

工矿区土地复垦以及生态系统重建包含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属于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因此要制定系统化任务,对复垦和生态重建地区进行合理规划,做好预测工作,为人们提供合理化对策。工矿区的复垦以及生态重建具有重大价值,要高度重视环境质量改进工作,注重改善群众生活基本条件,防止在施工期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做好优化和创新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

5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必然抉择,要从长计议

工矿区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即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转产阶段。形成阶段是从资源勘察到投资建设时期,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以及开采工作,进而使矿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满足实际需求[5]。同时,要注重土地恢复,防止土地资源被破坏。矿业生产必须遵循有关标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来不断发展,生产带来的社会问题会加大采矿难度,此时生态恢复不能只依靠环境保护策略来进行优化。我国山西农业大学联合甘肃省生物研究所,通过多年合作为矿山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技术支持,初步开展了农、林业相结合的人工生态系统,让人工干预与自然修复结合在一起,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好了发展工作。

6 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矿区粗放发展使我国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要结合时代需求对其进行恢复和调整,做出合理化分析,研究和实践复垦及生态重建工作,进而确保土地资源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这土地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