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儿童亲证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0-12-18 19:03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小学
亚太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儿童评价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小学 谭 劲

珊瑚实验小学创办于1986 年,深深烙上了改革创新的时代印记,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坚持兴利除弊,引导儿童亲证学习便是我们实践探索的课题之一。10 余年来,我们力图让儿童在“亲证”与“学习”的统一中亲和关系、敞亮生命,有效提升了儿童学习、实践、推理、创新等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儿童亲证学习的价值理念

(一)个体生命为本位

“亲证”应以个体尊严打底。我们在引导儿童亲证学习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个体性原则,以每一个儿童的生命为本,亲近他们的身体、情感和思维,让每一个儿童全身心沉浸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亲证学习是一种具身学习,需要引导每一个儿童多感官参与,亲历“体—认”的全过程。

(二)直接经验为根基

人获取的经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亲历实践获得的经验;另一种是间接经验,通过书本、影视、他人讲述等所获得的经验。就儿童成长而言,直接经验是基础,是其经验系统的底层架构,没有相应的直接经验做支撑,间接经验也难以真正获得。引导儿童亲证学习,就是要坚持直接经验为发展之基的理念,着力补齐儿童直接经验获取的短板,为其人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求证真知为核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中指出:“可以将知识广泛地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知识本身与创造及复制知识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密不可分。”显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泛,也是发展变化的,并非都是真理,即所谓的“真知”。我们引导儿童亲证学习,坚持“求证真知为魂”的观念,告诉学生未经求证的知识都需存疑,学习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不断去证实和证伪知识,“要一直钻研到眼见为实、让自己确信为止”。

(四)创生应用为愿景

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获取。其实,学习不仅仅要获取,也要输出,要创造,要应用。引导儿童亲证学习,坚持创生应用的理念,一是要把创生应用作为亲证学习的最终目的;二是要将创生应用贯穿亲证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儿童走出书斋,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实践亲证,既促进个人成长,也服务于社会进步。当然,对于儿童来说,创生应用重在意识培养,并非着眼于对社会的直接贡献和产出。

(五)全面发展为宗旨

儿童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成长和发展,成长和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方针将全面发展定义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样的发展仅仅在书斋里、在网络中是难以实现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必然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亲证学习就是一种强化实践的学习方式,无论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都可以在亲证实践中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说,亲证学习为儿童全面发展搭建了实现的桥梁。

二、儿童亲证学习的基本范式

(一)证悟学习

证悟学习就是儿童通过亲证去感受、体验和领悟信息、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方式。自心印证就是典型的证悟学习。我校美术老师教学“流动的颜色”时,先让儿童闭上眼睛想象:“在纸张上滴入一滴饱满的红色颜料,颜色和纸张的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变化?”再让儿童选择各种颜料操作实践、印证想象,接着让他们用流动的色彩创造神奇的图画世界,结果儿童所展示的作品千姿百态、创意十足,在用心领悟与感触后将内隐世界外显化了。从主观上说,这样的证悟学习是一个心理动态过程,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但从客观上说,又是对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是客观实践在意识上的能动反应。

(二)证明学习

证明学习包括证实学习和证伪学习。证实学习是儿童通过亲自实践,证实已有知识是真实存在的,是对真理的表达。不同于死记硬背,证实学习重在儿童投身实践并亲自发现、亲自验证知识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表达和自主归纳。证伪学习也即儿童通过亲自实践,证明有关观点、结论等是虚假的,是不成立的、是谬误的表达。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何关系”的问题后,儿童普遍认同“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的结论。为了让儿童亲自证伪,教师指导儿童通过实验方法,亲自观察、收集与分析数据,进行科学的检验,发现其实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体验了完整的证伪过程。

(三)证未学习

证未学习即儿童通过亲自实践,发现和建构新的知识,并且能够证明这些知识是成立的。从“未”字来讲,一种理解是教师教学范围的延展,儿童通过联想与拓展思考,自行联系相关知识并建构起新的认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另一种对证未中的“未”的理解是科学的未知,此乃证未学习的最高追求。虽然这对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培养儿童探索、发现、证未的意识。证未学习正是赋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天马行空、去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奥秘。

(四)证用学习

证用学习即儿童通过亲自运用知识,去检验知识的适用性,探索知识的价值。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亲证知识的存在与真伪,还要学会运用知识的时机、解决问题的策略、调节认知的方式,发现知识的适用范围。证用不同于证实,证实强调对知识的“真实”存在进行论证,重点关注知识的“真伪”;而证用强调对知识的“适用”进行论证,重点关注知识的运用。比如,让儿童观察小鸡21 天孵化过程,探寻生命产生和生长的奥秘,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是从细胞到肉体的全过程,这比视频播放、PPT 展示来得更深入与真实。

三、儿童亲证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搭建亲证“脚手架”

一是设计亲证学习任务。教师在引导儿童设计亲证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丈量好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让儿童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范围内去学习、去亲证。二是实施亲证课程开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对课程教材做二次开发与处理,使其生活化、本土化、儿童化,让其重返生活世界,实现抽象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便于儿童调动生活储备,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求证。三是提供亲证“工具箱”。工具箱的工具包括求证的器材、原料、资料等。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根据亲证学习的专题组装“工具箱”,另一方面要求儿童根据亲证学习的需要自行完善“工具箱”。随着儿童亲证学习进程的推进,所积累的工具越来越多,便收集整理,编印检索目录,供师生教学选用。

(二)规划亲证“路线图”

一是逻辑推理模式。主要包括提出假设问题、收集素材证据、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得出结论等学习路线图。二是实验证明模式。儿童通过实验操作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并经历“问题—猜想或预期—行动—证明—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三是综合实践模式。给予儿童综合实践的场所和空间,首先是让他们发现或提出问题,问题来源可以是现实生活,也可以是通过阅读书籍间接得知;其次是探索发现,通过独立研究、分组合作等方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会怎么样、怎么办”去自主探求;最后是基于实践对认知的再加工,通过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自主表达,甚至还可相互论证。四是模拟推演模式。受时间、成本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现实中的实践探索、实验证明,可以让儿童在模拟现实场景中进行推演,求证知识。五是虚拟现实模式。教师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得出相应的认知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感知模型来创设虚拟环境。儿童通过虚拟环境的反馈来学习知识,也可以开展开放性的探索研究,建构自己的认知模型,从而间接地认识真实世界。

(三)强化亲证“评价反馈”

一是写实评价。综合运用学习契约、档案袋记录、故事分析、问卷调查、反思表等方式记录儿童亲证学习全过程,出具写实性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包括过程描述、成就分析、问题探析、改进建议等内容,但不对儿童亲证学习作结论性价值判断。二是量规测评。制定亲证学习标准及其评价量表,对儿童的作品、成果、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测评包括开卷笔试、半开卷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形式。三是知识图谱评价。知识图谱是儿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确定一条主线或主题,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点顺序排列安置,科学合理地体现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点之间的有机关系。知识图谱评价就是对儿童对知识模块、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记忆、理解等方面的评价。四是综合深度评价。将儿童亲证学习的过程写实性评价与终结性量规测评、知识图谱增值性评价等结合,对儿童亲证学习进行全方位评价扫描、深度分析。

在引导儿童亲证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亲证学习并非儿童学习的全部,获取间接经验依然是儿童学习的路径之一,甚至“不求甚解”的学习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样的学习必须基于亲证学习,并与亲证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儿童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留守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