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农畜产品加工的乳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2-20 10:01赵胜娟陈俊亮徐云凤刘丽莉康怀彬
农产品加工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乳品乳制品加工

费 鹏,赵胜娟,陈俊亮,徐云凤,刘丽莉,罗 磊,康怀彬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农畜产品原料加工专业是我国动物饲料科学、农产品原料加工、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基础和主干。其内容主要涉及肉类、乳类、蛋类、毛皮与其他畜禽副产品等农畜产品的加工原料基础、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操作流程和动物饲料生产的技术、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的技术,以及农畜产品的加工过程质量检验、品质风险控制等相关技术内容。其中,乳制品的品种多样,制作的工艺复杂,涉及到了物理、化学、机械、微生物等多个专业和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而且在实际的工艺生产中会同时面临多种复杂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主要是受到“科学化”和“研究型”的双重影响,不可避免地完全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的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培养[1]。但是,如果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了基础理论的知识,没有实际解决复杂的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培养就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复杂的工程和技术问题的多种知识和能力。以服务于农畜产品加工的乳品工程专业为例,探索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乳品行业的现状分析

乳业是农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含量超标事件对我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乳制品的安全管理,保证乳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8)》显示,2017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2%,在食品行业抽检合格率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9.5%,比2016年提高了0.8%[3]。这标志着我国乳制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伴随着乳品安全管理行业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我国和全球乳品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是仍有乳品安全事件发生,当前严重影响乳品安全的问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主要是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杂质的混入、工艺不合理、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同时,乳制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和病原菌的污染也是一个突出性问题。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威胁乳品安全管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对于我国的各类食品出口贸易和国际形象的塑造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损害,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应对严重影响乳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有效应对如此严峻的国际乳品的安全形势,我国的政府各部门应该积极实施强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也意味着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高校和企业培养一批合格的从事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食品管理专业人才。

2 乳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学术性人才还是专业性人才是制定培养目标时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乳品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应以专业性人才培养为主。但是目前由于各个高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及其优势学科和背景都不同,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方式,而且大多都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乳制品专业知识、具有实践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无法满足乳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教学能力的缺乏

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乳制品学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专业理论与掌握实际技能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但是目前开设乳品科学工程的高校较少,所以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在内蒙古高校专业设置中,设有与乳制品研究相关专业的高校仅有5所,而且高校也缺乏对教师的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导致乳制品产业人才输出数量少。其次,学习交流机会少、科研实验室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弱了科研能力水平[4]。

2.3 实践教学课程匮乏

乳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发展较快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和重点专业,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学生对加工技术理论性教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拘泥于乳制品企业的参观,却很少能有机会让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中乳品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经费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等使得学生对于现有的乳品加工、检测等相关技术缺少足够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协调好加工技术理论知识与加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比例,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可以快速地提升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将工作中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充分应用在了实践操作中。

3 服务于农畜产品的乳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 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训练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技巧和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2015年,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其特色学科乳品工程中,组建就业与创业的“多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大”“小”双导师制,并且在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出了一批新模式下的毕业生,反馈结果显示,此种新型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5]。

3.2 “工学结合4+2”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4+2”人才培养模式[6]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的是4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和2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的结合。该模式的实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增强了就业优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校与企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适应了高职高专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7]。

4 结语

总之,凝练学科教育核心竞争力,应以创造型课程为主导,发展学生想象力,设计表达能力,规范培养路径,稳定培养质量,初步形成本科学生在行业内就业的竞争力。以实践为中心,形成高质量的设计原型、设计项目、设计竞赛展示成果,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重点构建并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学内容与行业相适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乳品工程行业人才。

猜你喜欢
乳品乳制品加工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黑龙江大庆市乳制品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