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应用进展

2020-12-20 13:57沈明鹤王溪竹芮昌辉
现代农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抗虫抗药性夜蛾

任 龙,沈明鹤,王溪竹,芮昌辉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2.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北京 100001)

1 草地贪夜蛾发生与危害

草地贪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主要在幼虫期危害农作物,低龄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心叶,3龄后进入暴食期,还可取食叶鞘、果穗等,严重时导致玉米出现枯心、秃杆症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1-3]。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力强、迁飞距离远、食性杂、危害重等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据统计,在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和非洲地区草地贪夜蛾危害减产率达30%~70%,推测每年全球经济损失达到十几亿美元[4-5]。

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8年首次传入亚洲地区,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首次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入侵[6],目前已经在26个省区市监测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危害。根据寄主差异,草地贪夜蛾被分为玉米型和水稻型,两者形态上相同,但基因型有差异,对杀虫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我国监测到的草地贪夜蛾以玉米型为主,水稻型也有报道[7]。

2 化学防治与抗性问题

目前,国内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应急化学农药防治,充分发挥了化学农药杀虫速度快、易操作、可选药剂品种多的优势,快速有效地控制了该害虫的危害。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荐应急防治农药名单涵盖了有机磷类、菊酯类、苯甲酰脲类、双酰胺类杀虫剂品种及农药混剂共25种。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广泛开展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药剂的测试[8-9]。

王芹芹等[10]通过对14种农药对草地贪夜蛾杀卵活性室内生测表明,苯氧威、甲维盐、除虫脲等杀虫剂的活性较高,可以作为产卵期、幼虫孵化期的备选药剂。陆道训等[11]测试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甲维茚虫威和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效良好。通过对4龄幼虫防效测试,施药后3 d和14 d的杀虫效果均达到100%,保苗防效分别达到68%和95%。吴正伟等[12]研究表明,甲维盐和虫酰肼均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两者作用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联合使用,优势互补。截至目前,从化学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来看,还较为理想,并未出现大面积防治失控事件。然而,笔者亲自前往广西、云南实地与种植户交流发现,种植者为了达到防治效果,超量使用农药的现象不在少数。根据已有的害虫抗药性经验推测,随着药剂的过度使用,国内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将会成为突出问题。

国外对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报道已经很多。在美洲西部地区,草地贪夜蛾对毒死蜱、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产生了抗性[13],导致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在中美洲,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毒死蜱、氯菊酯、氟虫双酰胺、杀铃脲和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中等水平抗性[14]。巴西中部草地贪夜蛾已经对菊酯类药剂产生中高抗性。进一步抗性机理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与靶标基因突变有关,这与其他鳞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类似[4]。国内对于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吴益东等[15]研究表明,迁飞至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具备一定抗性,但需要更深一步详细验证。国内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棉铃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会产生较严重的抗药性。由此类推,同为鳞翅目害虫的草地贪夜蛾,在国内抗性发展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3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草地贪夜蛾防治上的应用

针对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问题,采用转基因作物抗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的抗性治理策略,国外已经开展大量此类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用于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报道显示,美国、加拿大和南非广泛种植BT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其类型主要包括Cry1F、Cry1Ab、Cry1A.105和Cry2Ab2[16-20]。Armstrong等[21]研究表明,Cry1Ab玉米对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抗虫能力,能高效控制害虫在心叶期和穗期的危害。南非亦有类似报道,MON810和MON89034品种对幼虫防治效果较好,其种植面积占该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71%[22]。国内研究方面,岳同卿等[23]研究发现,转Cry1Ah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具有显著抗性,外源基因可在玉米植株内稳定表达并逐代稳定遗传。王培等[24]通过室内和田间抗虫试验发现,Cry1Ac玉米显著降低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初孵幼虫取食6~7天后,存活率普遍低于15%。张丹丹等[25]研究表明BT-Cry1Ab和BT-(Cry1Ab+Vip3Aa)玉米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其中BT-(Cry1Ab+Vip3Aa)的效果显著优于BT-Cry1Ab。

4 转基因抗虫玉米抗性问题凸显

尽管BT玉米已成为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大面积推广种植,抗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外研究显示,害虫在基因和环境双重选择条件下,几年内就会产生抗性,相关报道屡见不鲜。转基因抗虫玉米推广数年后,在美洲和非洲均已检测到害虫田间抗性种群,且抗性水平呈上升趋势[26-27]。据报道,美洲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表达Cry1F)7年后,在波多黎各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对Cry1F产生抗性,导致转基因抗虫玉米防效下降[28]。南非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8年后,田间检测到对转基因抗虫玉米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21]。在巴西也有类似报道,该害虫对Cry1F和Cry1Ab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29]。

转基因玉米在国内尚未推广种植,但相关研究机构已经开展转基因抗虫玉米对害虫的抗性风险评估。相关研究[30]表明,玉米螟对转基因Cry1Fa玉米产生了低水平抗性,为后续草地贪夜蛾对转基因玉米的抗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抗性风险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调控手段,提高有效蛋白表达,延缓害虫抗性发展。Gómez等[31]研究表明,基因诱变可以提升Cry1Ab的杀虫活性,主要因为N514A突变使杀虫蛋白表达量增加。Eghrari等[32]对BT等位基因研究表明,TC1507xMON89034xNK603在纯合BT玉

米中蛋白表达量更高,更适合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王培等[24]研究结论与之一致,纯合型BT玉米对玉米螟的抗虫能力显著高于分离型。另外,基因组合也被用于提高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防效。国外研究表明,重组基因Cry1A.105抗虫玉米对草地贪夜蛾防效高于Cry1F和Cry1Ab[33]。国内亦有类似研究成果,李国平等[34]研究发现Cry1Ab(或Cry1F)+Vip3Aa、Cry1Ab(或Cry1F)+Cry2Ab玉米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

5 讨论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T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研究进展。类比化学防治抗性问题,转基因抗虫玉米可能导致的草地贪夜蛾抗性问题,不容忽视。截至目前,草地贪夜蛾对Cry1F、Cry1A等多种类型产生了抗性,对于其他基因型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在基因研究层面,对于杀虫蛋白表达量和类型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一方面,需研究如何通过提高基因诱导有效性,从而高效率提高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另一方面,有效基因组合方式需要继续研究,从而提高对多种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目前,国内转基因作物对于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结合我国种植结构、施药水平等特点,笔者认为对于草地贪夜蛾防治,需要制定战略性的联防联控措施。首先,充分掌握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在卵盛期和3龄幼虫前进行集中防治。此时期害虫耐药能力比较差,解毒酶含量相对较低,且尚未潜藏到心叶,施药方便,农药在较低剂量下就可以达到较高防治效果。其次,做好害虫发生的动态监测和抗药性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药剂替换或轮用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害虫,同时延缓其抗药性的发生。我国玉米种植从南到北,为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草地贪夜蛾迁飞转移能力强,一旦监测和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暴发。参考国外经验,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可以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重要举措之一,国内采用转基因抗虫玉米这一防治措施是否可行,需要政策、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多角度慎重考虑。

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待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无论是采取化学防治,还是利用转基因抗虫作物,均应与多种措施结合进行综合防治。在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治理上,澳洲、美洲采取庇护所技术,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值得国内研究借鉴。

猜你喜欢
抗虫抗药性夜蛾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忻府区: 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员培训会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避免植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常见方法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综合治理
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
转cry1Ac1基因抗虫水稻和非转基因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拉萨“抗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