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2020-12-20 21:24
纺织科技进展 2020年6期
关键词:集群纺织服装

(2018年度)

纤维级聚酯切片国家标准样品复制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达、叶丽华、蒋云、王清、王新华、姜兴国、陈锦国

根据《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 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GB/T 15000.1)的规定,“在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有关标准分析试验方法,凡需要标准样品配合才能确保这些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时,都应规定研制和使用相应的标准样品。”因此,标准样品是保证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实物标准,是文字标准的必要补充,是标准工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纤维级聚酯切片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包括按GB/T 15000.7-2001《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研制单位根据事先制定的方案,通过原料的选择和完善的工艺设计研制生产一批稳定可靠的样品,由研制单位制定均匀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定值试验方案,并组织满足要求的试验室完成试验,根据测试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完成工作报告、研制报告、定值报告,经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审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国家标准样品证书。

本项目授权专利2项,聚酯工艺塔塔顶气相聚合物的冷却及分离工艺(ZL200910027017.5)和一种带有金属探测和分离装置的聚酯切片包装系统(ZL201420574746.9),近3年获得可计算经济效益43万元,主要应用于监督检测机构、PET生产企业、以PET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等。主要用于调试仪器、检查仪器的可靠性、检查实验室及试验人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判断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也可用于实验室的质量评定,消除测试系统误差。该国家标准样品在规范市场、提高聚酯行业的产品质量和实验室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PET聚酯生产以纤用为主,纤维级聚酯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0%左右,纤维级聚酯切片进出口贸易也具有相当规模。纤维级聚酯切片国家标准样品为规范市场,减少对外贸易纠纷方面满足了国内聚酯行业需求,在统一国内生产厂家的分析标准和产品标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于校准仪器,提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为质量监控、技术仲裁提供可靠依据,大大促进了产品质量改进,有效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服装艺术教育资源库建设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主要完成人:张巨俭、潘波、詹炳宏、强凯、蒋玉秋、李晓玲、刘正东

服装艺术教育资源库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技术先进、持续改进”的建设策略,以相关领域学科专家作为主题包负责人,围绕我校服装艺术学科优势,从“中国服装史、民族服饰文化、时尚艺术设计”3个维度,选择建设的主题包,设计资源组织方式与展示结构,从而保证资源的质量和独特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服装艺术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流行趋势、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中国古代服装史、中国旗袍、中外刺绣艺术、民国服饰研究资源库、佛教雕塑艺术资源库、多民族聚居区的传统汉族服饰、丝绸之路的美术之旅、男装国际着装规范(Dress Code)、清代女子服饰和中国历代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服饰艺术等60个主题资源包的建设,其内容涵盖服装、艺术和服装材料等专业领域,累计采集图片40多万张,视音频资料2 000多段,文本描述150多万字,网站(http://rs.bift.edu.cn)访问百万人次以上,建设过程中培养各类人才400多人。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为校内外教学及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为服饰艺术的推广共享、服装文化的普及、传承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在资源内容上,紧扣服装艺术教育主题包数字资源分类体系建设资源;在技术平台支持上,保证进入资源库资源的质量;同时借助于社交网络接口,实现互动评论、设计参与等功能;在技术呈现上保持与当前互联网新技术同步,通过提供多个检索项,以检索项之间不同逻辑关系的组合方式,从而满足广大检索者不同角度的检索需求。

在资源技术管理与展示平台建设上,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框架,为各主题资源包提供明确的接口规范与服务规则,实现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服装产业集群(链)品牌营销机制研究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主要完成人:胡守忠、田丙强、曲洪建、胡红艳、江磊、高长宽、卢慧

上海纺织服装产业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股份为纽带,划归组成一定规模的国有产业集团,这种企业资产上的整合,并不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链的集群整合,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无法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整体资源效应无法充分发挥。

该项目在上海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ZS128)资助下,以上海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状、结构转型以及纺织服装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改革为背景,系统地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制创新发展与产业集群品牌战略规划进行研究。该项目通过实地调研与量化分析,主要进行以下研究:(1)运用定量分析模型,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链)品牌成长机制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基于现代产业集群的集群品牌影响因素,为上海服装产业集群(链)品牌的建设发展提供策略建议;(2)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品牌绩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纺织服装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纺织集团以及旗下企业上海龙头家纺、上海三枪集团为例,对上海服装产业集群(链)品牌的绩效进行了合理评估,为上海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管理层和政府领导层面有效分析、制定和调整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纺织服装产业集团发展集群品牌战略的机理与路径等,并以上海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为例进行实证,提出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制创新发展与集群品牌战略规划,为振兴、引领上海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该研究成果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从产业集群和品牌绩效耦合角度,构建产业集群品牌成长、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模型,全面论述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创新、运行模型与机制,将单一产业集群与品牌研究提升到产业集群区域公共品牌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为产业集群(链)品牌策略实施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目前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本,发表CSCD、北大核心等期刊论文7篇。

该项目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在上海纺织集团、上海龙头家纺股份及上海三枪集团等知名国有企业“十三五”规划制定及企业改革实践中推广应用,同时可在省外及行业外予以借鉴与推广应用,有效地实现了软科学研究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不同层面工作推进高效融合的研究模式创新。

生物质芦荟改性黏胶纤维家用纺织品加工关键技术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华业纺织有限公司、浙江耀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马顺彬、蔡永东、张曙光、耿琴玉、陆艳、张菊芳、王建华

1.项目科技领域

纺织新材料应用及新产品开发

2.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家用纺织品进行时尚化设计,基于绿色生态、多功能理念,运用原料优选法、工艺优化法、新技术应用等手段进行技术集成与攻关,研发舒适型芦荟改性黏胶家纺新产品,其主要研发内容包括:确定性能优良的原料;优化节能环保生产工艺,有效控制缩水率;应用数码印花技术,实现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制订《芦荟改性粘胶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芦荟改性粘胶纤维棉混纺织物》2个企业标准,并由企业申报在南通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3.授权专利及发表论文

项目实施以来,共申报专利10件,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许可企业生产芦荟改性黏胶纤维面料发明专利1件和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表研究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

4.主要技术指标

产品经多次水洗后由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南通市纺织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等机构进行检测,其抗菌性、透气率、透湿率、吸水率等功能与生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5.应用推广

(1)舒适型芦荟改性黏胶纤维家纺面料加工技术已用于新型家用纺织品领域;

(2)项目合作单位全面应用该项技术,产品已经全面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制订的新产品标准,已得到地方技术监督机构的授权颁布实施,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似产品检测与验收。

6.经济效益

项目合作企业江苏华业纺织有限公司、浙江耀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产值1.6亿元,新增利润3 000余万元,新增税收近800万元。

7.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本项目“芦荟纤维家纺产品研制与生产”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结论为:通过优化各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开发了具有抑菌率大于99%的家用纺织品,该产品亲肤性好,染色性佳,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透气透湿性好,可广泛应用于家纺、衬衣、毛衫等产品,产品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组与江苏、浙江多家纺织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家用纺织品开发水平提高。

中国化纤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主要完成人:许贤文、伏广伟、万网胜、张洪玲、吴文静、李利军、文美莲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材料正日益成为衡量纺织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本项目以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从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市场、库存、进出口、投资及质效等方面分析了化纤行业运行现状;同时,根据目前中国化纤产业发展现状,运用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对其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化纤产业存在的竞争优势;针对发展现状和竞争优势提出我国化纤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涤纶、锦纶和高性能纤维为例,从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调研,提出了中国化纤行业重点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本项目还针对生物基化学纤维,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路线图,从科学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对2015~2030年我国新型生物基纤维分阶段突破的关键问题规划了方向。

本项目报告深入分析了化纤全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明确发展方向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通过不同渠道呈现给行业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等纷纷表示,该研究内容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发展方向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为全面应用该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国内外聚酯产业链发展及趋势》期刊论文1篇,可供行业内更多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芳樟醇植物元素改性竹浆纤维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显其、张皓、李成波、李良、张洪宾、隋晓东、于建

1.项目科技领域

纺织新技术研究和纺织品新产品开发

2.主要内容

本项目产品采用天然抑菌芳樟醇植物元素材料为原料添加物(主要从樟科树、艾草、芫荽等植物中获得),并选用竹浆纤维为载体,由于竹浆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芳樟醇植物元素的添加使得纤维抑菌性能更加突出,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可应用于内衣、T恤、婴幼儿服饰、床品等。同时本项目在技术开发过程中采用植物源抗菌驱蚊虫竹浆混纺纱线进行编织,优选最佳织造工艺,并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使用环保型染料、助剂及“一浴法”染色,做到节能减排。

3.授权专利

本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

4.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开发的面料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线效果。

技术指标:常规指标符合FZ/T 73024-2014《化纤针织内衣》一等品技术要求,符合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的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要求。

功能性指标:抑菌率符合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要求,且在同等组分、组织结构下,抑菌率要优于天竹纤维。

经济指标:项目产品平均利润率比一般普通产品可提高4%~5%。

5.应用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

开发出的系列面料,对促进企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抗菌驱蚊虫竹浆纤维系列服饰穿着舒适,外观美观,亲肤性、抗菌、抗紫外线、驱蚊虫效果明显,且符合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的要求,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具有很多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满足了消费者对服饰的自然性、功能性、舒适性、休闲性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项目主要应用单位已累增收入2亿元以上,利税实现1 743.2万元,创汇953万美元。本项目产学研结合,实现了纺织、织造、染整、成品缝制一条龙研发生产,为新型纤维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方案。

猜你喜欢
集群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道具服装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