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患者MAP、HR 的影响

2020-12-21 01:56潘志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股骨头全身置换术

潘志勇

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技术成熟,临床治疗成功率较高,一直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所认可。但在股骨头置换术实施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麻醉方式[1],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整体改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分析了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6 例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3 例。纳入标准:①经X 线片等辅助检查诊断符合“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指征,且年龄>45 岁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③病史资料齐全,临床诊断和治疗依从性较高患者;④排除具有髓关节置换手术史的患者。常规组中男23 例,女10 例;年龄48~66 岁,平均年龄(53.28±6.02)岁;接受教育时间3~15 年,平均接受教育时间(8.2±3.1)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4 例,Ⅱ级19 例;实验组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48~66 岁,平均年龄(53.55±6.10)岁;患者接受教育时间3~15 年,平均接受教育时间(8.5±3.0)年,ASA 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本人或家属自愿情况下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开放静脉通道,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方式,即:0.55 mg/kg 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8,规格:2.5 ml∶25 mg);2.8 μg/kg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1.5~2.0 mg/kg 丙泊酚(AstraZeneca UK Limited,注册证号H20130535,规格:50 ml∶50 mg);之后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如果患者保持清醒,需继续注射4.5 mg 丙泊酚以及0.1~0.2 μg/(kg·min)的瑞芬太尼。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开放静脉通道,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行股神经阻滞麻醉,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对患者的侧腹股沟韧带的下股动脉外侧位置进针,如果回抽显示未出现血液,则可以给予患者注射18 ml 的0.6% 盐酸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73),浓度为0.2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57),观察麻醉平面,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方式与常规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的MAP、HR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躁动、恶心呕吐)。MAP 与HP 均降低的一组患者表示麻醉效果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MAP、HR 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的MAP 分别为(85.56±3.78)、(83.87±3.76)、(83.25±4.20)mm Hg,均低于常规组的(88.15±4.06)、(89.25±3.88)、(87.12±5.12)mm Hg;HR 分别为(73.16±7.47)、(74.26±8.36)、(89.01±7.12)次/min,均低于常规组的(78.86±8.06)、(81.35±9.56)、(96.52±9.3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MAP、HR 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MAP、HR 对比 ()

注:与同阶段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发生躁动3 例,恶心呕吐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8/33);实验组发生躁动1 例,恶心呕吐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2/3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低于常规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麻醉方式不断完善,股骨头置换术主要是针对股骨头濒临塌陷或已塌陷变形,长久疼痛导致功能障碍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2],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成功率,但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却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3]。传统股骨头置换术常给予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但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不能使用该种麻醉手段,例如:患者存在严重部分复合伤或者凝血功能异常[4]。因此根据患者实际,选择一种更为可靠和安全的麻醉方式,辅助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麻醉又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患者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内注射进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暂时抑制,致使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等现象[5,6]。该种麻醉方式在临床麻醉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不仅增加治疗费用,同时对患者中枢神经影响较大,应激反应较为强烈[7],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质量。

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心率、动脉压稳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状[8]。分析原因,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患者的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造成该神经支配区域进入麻醉状态[9]。该麻醉方式效果显著,可以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进行有效抑制,帮助患者提高心肌的合能力。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还有一定镇痛作用,可以整体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本次研究常规组给予单纯的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的MAP、HR 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低于常规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5)。提示,股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MAP 与HR 指标,防止患者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出现心率不稳、动脉压异常等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手术预后效果。雷震等[10]研究显示,神经阻滞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相比单独使用全身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肌氧合能力,在切皮、扩髓腔、拔管阶段中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心率、动脉压稳定,防止患者出现相关术后并发症状,同时还具有镇痛效果,联合麻醉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头全身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石榴全身都是宝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