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2020-12-21 01:56刘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司酮异位症异位

刘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大多数的育龄妇女发病后如果不及早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并导致不孕等并发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已被临床广泛认可,但米非司酮对多种检测项目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1]。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分析其对临床恢复情况的影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产科8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35 岁,平均年龄(24.4±8.6)岁;体质量指数23.6~27.8 kg/m2;病程3.2~7.9 个月,平均病程(5.2±3.4)个月;其中盆腔异位17 例,卵巢异位15 例,其余8 例;轻度12 例,中度18 例,重度10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18~34 岁,平均年龄(26.2±6.2)岁;体质量指数23.6~26.8 kg/m2;病程3.0~7.3 个月,平均病程(5.1±2.8)个月;其中盆腔异位15 例,卵巢异位18 例,其余7 例;轻度11 例,中度19 例,重度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40 岁,患者未合并其他严重生殖系统疾病且知情同意患者;患者有性生活史,自愿参加,签署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传染病和拒绝参加治疗的患者,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那唑治疗,200 mg/次,3次/d口服。试验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10 mg/次,1 次/d 口服。两组均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盆腔疼痛和痛经基本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基本消失,或不孕患者顺利受孕;有效为:患者盆腔疼痛和痛经明显改善,结节缩小>60%;无效:患者盆腔疼痛和痛经未缓解,结节缩小≤60%,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潮热、腰痛、胸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和肌层外生长繁殖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包括痛经、不孕症和大便异常等[2]。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具体机制上,但尚不十分清楚。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类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所升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有效因素之一和了解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方式[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月经期部分出血与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混合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炎症和机械作用的影响下,妇女卵巢上皮和腹膜被破坏来转化为子宫内膜,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也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可达13%。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并可导致性交痛和不孕,并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除上述症状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还可出现血尿等症状,但并不多见。如果病变位于肠道也可能引发腹痛。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在治疗疾病上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病变通常伴有浸润和炎症、血管生成等因素的影响下的患者骨盆微环境会发生明显变化。米非司酮治疗疾病能有效对抗孕酮来改变患者性激素水平。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与受体亲和力强,疗效好。此外应用米非司酮还可以在影响性激素分泌的基础上减少激素对病变部位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结节的目的。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抑制患者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诱发子宫内膜萎缩,缓解盆腔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米非司酮是通过与其受体竞争性结合发挥作用的19-去甲基甾醇的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早孕和软化宫颈等临床治疗,也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4]。然而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能与患者下丘脑的垂体孕酮结合,抑制卵巢功能来诱发闭经,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减少。米非司酮通过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合成来阻断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米非司酮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内皮生长因子合成提高异位内膜磷酸酶的表达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米非司酮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反应降低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激素的表达,从组织和细胞水平证实了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激素表达的抑制作用,但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可能是多层次的激素表达下调只是其机制之一。此外,米非司酮是否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比例的改变,可以抑制雌孕激素受体合成的药物之一,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故应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司酮异位症异位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某院2019年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合理处方分析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