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12-21 01:56赵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枢性纳洛酮脑电波

赵唯

中枢性眩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与脊椎病、椎基底供血不足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以视觉障碍、恶心呕吐、行走不稳以及眩晕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尤其是眩晕,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往往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发生中枢性眩晕的风险较高,病情反复发作,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当前在治疗老年中枢性眩晕时,通常以药物为主,包括纳洛酮、丁苯酞等,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丁苯酞在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8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78 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病程12~43个月,平均病程(27.3±10.4)个月;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8.2±9.5)岁;女17 例,男22 例。观察组患者病程13~45 个月,平均病程(27.5±10.6)个月;年龄62~77 岁,平均年龄(68.4±9.6)岁;女18 例,男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降压以及降糖等;纳洛酮治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21,规格:1 ml∶0.4 mg)治疗,静脉滴注,2.4 mg/次,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0.1 g/次,3 次/d,共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脑电波指标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①血管内皮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 ml 空腹肘静脉血,以3000 r/min转速进行离心处理后,对上层血清进行分离,并且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TM、vWF、ET-1 以及CGRP 进行检测;②运用动态脑电图仪器CMS200 测定患者的脑电波IPL 和PL。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且眩晕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且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体征和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GRP、TM、vWF 以及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 水平高于对照组,TM、vWF 以及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脑电波指标比较 观察组PL-Ⅰ、PL-Ⅱ、PL-Ⅴ、IPLⅠ~Ⅲ以及IPLⅢ~Ⅴ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脑电波指标比较(,ms)

表3 两组脑电波指标比较(,m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中枢神经性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使病情反复发作,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诱发脑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纳洛酮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药物,也是内源性的一种阿片肽,可以使脑内缺血区血流量增加,使微循环得到改善,并且发挥抗凝效果[4]。有研究发现,ET-1 在眩晕症患者机体内处于较高水平,ET-1 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血管比例缺氧缺血;vWF 作为血浆中的一种促凝蛋白,其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TM 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能够对凝血因子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形成血栓;而CGRP 作为舒张血管的一种血管活动多肽,其水平与ET-1 呈反比关系[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CGRP(38.17±3.67)ng/L高于对照组的(34.11±3.46)ng/L,TM(1.29±0.11)μg/L、vWF(1.06±0.12)IU/ml 以及ET-1(75.45±7.24)ng/L 低于对照组的(1.53±0.16)μg/L、(1.28±0.14)IU/ml、(95.13±9.45)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丁苯酞能够使CGRP 表达上调,对TM、vWF 以及ET-1 表达进行下调,并且还能使ET-1/CGRP 恢复平衡。丁苯酞可以对炎症因子如花生四烯酸等诱导的微血管痉挛进行抑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能够对脑能量代谢进行调节,使应激反应减轻,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使脑流量增加,使内皮细胞损伤减轻,从而改善内皮功能[6]。同时,丁苯酞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使颅内微血管数量增加,使侧支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使微血管结构保持完整[7]。此外,丁苯酞还能对梗死部位血管新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缺血区的血流量和微循环增加,从而使缺血部位的能量代谢得到改善[8]。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丁苯酞治疗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不仅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中枢性纳洛酮脑电波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大嘴找规律
不走神耳机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