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官瓷文房用品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0-12-21 03:19魏巍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

魏巍

摘要:北宋官瓷是中国青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从出现就冠以皇家的色彩,这使得北宋官瓷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本文主要以北宋官瓷文房用品为研究对象,深入发掘北宋官瓷的造型美、釉色美,并结合宋代文人意趣为着眼,探索当代文房用品设计创新的新方向,让观者认识北宋官瓷的独特魅力与历史文化。

关键词: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审美

北宋官瓷由北宋政和年间设窑于汴京,也称汴京官窑,汴京官窑一词见于南宋顾文荐《负喧杂论》一书:“宣政年间京师自置窑烧造,曰官窑。”是最早记录北宋官瓷的史料。作为五大名窑之一,官窑是北宋时期被官方所追捧的青瓷名窑。由于历史原因,窑址和传世珍品信息较少,这也证明只有18年烧制历史的北宋官窑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地位。

在当下,北宋官瓷的发展逐渐落后,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对北宋官瓷进行复烧,但随着近三十年的发展,官瓷依然坚持仿古烧制,去追求历史的原有固态。在这里我们需要向其他窑口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从而推动北宋官瓷在现下的良性发展。如何创新是我们今天的课题。

一、造型方面

北宋官瓷的造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礼器,为皇家祭祀所用,主要包括尊、觚、炉、鼎等器型,依照北宋《宣和图谱》青铜造型所设,追求仿古厚重的样式。二是生活用品,主要包括碗、盘、杯、瓶等器型,这一类主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数量较少,在当时造型方面多是追求轻巧便于使用为主,造型特色较弱。第三是文房用品,这与当时皇家崇尚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传世造型中包含有臂搁、水注、笔筒、瓷砚、瓷镇等造型,造型追求简约实用。是最符合北宋文人所追求的简洁质朴、优雅厚重的审美器具。北宋官瓷古扑浑厚的造型,充分体现出宋代独具禀赋的文人气质和文化精神,其传世作品比例和谐,曲线柔美,形态庄重。可以说北宋官瓷的造型充分诠释了极简主义美学的特征。

在这里主要研究北宋官瓷文房用品就显得十分重要,文房用品不同于礼器陈设和生活用品。礼器它属于一种制度,追求多是一种工艺和仿古样式,相应只需要以图仿制即可,创新性较弱。生活用品主要以人为本,讲究造型的实用,所以,北宋官瓷的生活用品相应只是实用或者装饰空间方面较为突出。而文房用品就需要更多的考虑一种意趣,一种审美追求。继而,去迎合文人士大夫的情意,作为宋代的文人,他们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追求,而作为他们案头的喜爱之物,设计创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把视角转移到我们现有的陶瓷文房产品上,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的文房用品造型缺少创新,延续传统的造型居多,有些造型虽然有些创新,但不太符合书画家的使用习惯或者造型装饰过于繁杂,这极为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动力,缺少了案头文房的实用与象征意义。

所以,文房用品设计的造型创新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下文人需求就显得的极为重要。环顾当下的陶瓷设计,受西方美学和北欧设计思想的冲击,造型上追求简约有设计意味。这点又跟我们宋人的审美有着异曲同工,可见文房用品造型创新必然要符合这一设计主流。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大的设计思想前提下,去合理的对文房用品设计进行思考。

二、釉色方面

回忆北宋官瓷的釉面,我们首先会被自然清新、温润如玉的质感所吸引。宋代的官瓷强调釉色装饰,是一种简约的宁静美。质若青玉,光华内敛,这表现的是文人平淡清逸的生活样态。北宋时期,统治者崇尚道家思想,而青色又有苍玄通幽的意境,这与道家意境相符。青瓷温润淳厚、闲散清远,极为符合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所以,北宋官瓷以青色为最高追求。同时,北宋官瓷釉水肥厚,常见有天青、粉青、月白、米黄、油灰为主要釉色,明代学者高濂在《燕闲清賞笺》中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这属于用色方面。

北宋官瓷在釉面开片方面。由于官瓷釉水较厚,所以器皿表面无装饰纹样。而官瓷的釉面开片丰富了作品的层次。这种开片文理自然天成,变化多样。北宋官瓷摒弃了繁复的装饰,依托釉面质感和龟背纹片,讲究的是一种舒畅俊朗、古朴苍茫的意境美。

北宋官瓷选用含铁量极高的瓷土作坯。这种高含铁量的胎体经高温烧制,胎体颜色发紫黑色,器物口沿处因所施釉时,吸釉较少,再加在烧制过程中微有下垂,致使内胎微露,便产生出“紫口”特征,而足底无釉处则成铁红色,是为“铁足”。这便构成了北宋官瓷精美的“龟背片、鳝血纹、紫口铁足、温润如玉”的艺术特征。这再次印证宋人追求古朴端庄、圆润饱满的典雅神韵。

作为当下的北宋官瓷文房用品,我认为可以继承这些特点,宋人的审美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艺术的顶峰,而在当代,开始摒弃繁缛的明清装饰,寻求与世界接轨的简约美,这时再将宋人的审美提炼出来加以创新,我想这样的作品将会极为符合当下人的艺术追求。沉静儒雅、平实含蓄的釉色将会极大的推动当代北宋官瓷文房用的创新。

三、北宋官瓷的审美

北宋官瓷追求的是一种大方的简约美,它的出现是完全符合社会深受道家思想和士大夫、文人墨客的审美追求。这也决定了开封北宋官瓷的审美取向。北宋时期,道家思想和理学广受推崇,两者相互融合,返璞归真、自然天成,讲究规律性和科学性,这些都在影响着北宋官瓷的审美。其次,强调釉色的纯粹美,古朴素净,是一种轻巧清丽之美。而造型的简洁大方又再次烘托釉色的纯净美。三者相互交融不断的去诠释含蓄静谧的气质。造型上的古朴端庄、釉色的清新淡雅、开片的奇美秀俊、坯骨的紫口铁足,这些是对官瓷的集中概括和美的感知。

北宋官瓷文房用品中的山子、笔筒、水注、臂搁、笔洗或是用葵口、荷口、鼓钉、弦纹都无不追求着返璞归真,进而将北宋官瓷的审美传达的淋漓尽致。北宋官瓷将朴素简洁的文房用具,塑造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度,成为深受追捧的案头器物。这彰显了宋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更极大的表现了文人气质和聪明智慧。

当代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房用品作为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和赏玩物品,理应逐渐回归质朴雅致的传统文人精神。结合西方美学思想,突出造型的简约端庄、平和中正、浑厚质朴,釉色方面强调平易近人、温文儒雅、苍翠清润,意境上寻求松弛畅达、自然幻化、异趣情生的艺术审美。

四、文房用品设计创新

当代文房用品的设计,首先,应当关注人才知识的系统

化和全面化,当下的官瓷传承人主要掌握制作工艺而缺少设计美学的理论支撑,而大学生或者设计师在理论审美方面有着较深的研究,但缺少工艺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两者的不足,都极大的妨碍了北宋官瓷文房用品的创新。所以,应当对人才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加强。

第二,北宋官瓷的器型创新,应当在保留宋人审美的基础上把优点放大,同时融合当代审美理念和使用方式,其中使用方式的科学化、方便化当是考虑的重点,这点有必要对使用者进行系统的研究,摒弃不足,放大优势。只有真正的知到他们所需,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有创新点的好作品。

第三,可以在文房用品的观念设计进行发掘,让文房用品在实用的基础上附加更多的文化意蕴,其中抽象、夸张、仿生的设计方式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形与意为指引,融合类如“人为本”、“慢设计”、“超常规”的设计理念,去打破北宋官瓷的创新设计瓶颈。

第四,关于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多种资源协调发展,比如高校设计资源、网络资源、交互设计等方面。这样可以有利于官瓷立体化的创新。

五、结论

前文对北宋官瓷的造型、釉色、审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创新提出了新的方向。其中需要强调是,设计时应当关注线条的优美洒脱、釉色的优雅、开片的玄妙,同时,需要关注文房用品所处的空间环境,多种材料结合,烘托北宋官瓷的认知度。最后,我们应当关注一下,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的宣传、包装、营销策略等问题,让北宋官瓷良性化发展。

从陶瓷艺术史上說,北宋官瓷是中国青瓷史的巅峰之作。是当时文人审美与皇家工艺的结晶。凝聚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美学意象。根据北宋官瓷文房用品当下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导向,提出符合文人气质的文房用品设计,意在让古老的皇家陶瓷艺术绽放新的活力。以北宋官瓷为载体,去反应文人的审美意趣和君子精神,简约质朴、浑然天成。强调工匠精神,追求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造物情态。同时,希望借本文对思想观念与理论研究为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下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当顺应文化创意产业的东风,借用艺术设计的创作观念,对固有的文房用品进行再创新,让北宋官瓷文房用品的形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在吸取的同时,需要注意北宋官瓷的文化特征,创新不等于完全舍弃,科学合理的寻求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才是根本。让北宋官瓷的审美与当下时代特征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北宋官瓷文房用品设计创新活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嘉励:《北宋官窑形成的文献考察》,《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6期.

[2]李民举:《宋官窑论稿》,《文物》1994年8期.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