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与美学价值

2020-12-21 13:00许培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概述电影

摘要:电影《悲惨世界》是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价值的重要代表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著名作家雨果在1862年改编创作的这部小说在文学领域享有美誉,后来由汤姆霍伯担任导演拍摄的电影《悲惨世界》也受到了一致的好評。本文主要从《悲惨世界》的概述入手,深入分析该电影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价值,更好的体现《悲惨世界》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所在,增添这部电影的艺术空间,将电影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结合。

关键词:电影《悲惨世界》;概述;人道主义思想;美学价值

悲惨世界,从名字上听上去比较荒凉,总是要相信有温暖角落的存在,总是要得过且过,总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有温度的生活。导演运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这部电影更能增强电影的真实性,纪录片形式的手法鲜明且直接,内容真实且生动。悲惨世界自诞生开始,被改编能有数十次,每经过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新的版本,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主题鲜明,主要是为当时受苦受难的社会底层人民群众打抱不平,讽刺对人民群众进行压迫的黑暗势力。

《悲惨世界》这部电影不难看出是一部艺术的盛宴。在悲惨的世界中发掘了更多品德高尚的灵魂,尽管存在牺牲生命的代价,但是却以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永存下来,让你在悲惨世界之下发掘希望,在绝望之中仍存希望,这部电影具有震撼的艺术力量将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价值完美的融入到电影的情节中,更好的体味这部电影的双重价值。

一、电影的人道主义思想

1.人性之善的体现

在电影中的一位角色冉阿让因偷盗行为,最开始以囚犯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当追究冉阿让被捕入狱的原因,发现他说因为处于人性的善给饥饿难耐的孩子偷盗面包。而冉阿让第二次偷盗是在他四处乞讨,却无人帮助,最后受到了济慈善的主教救济,在受到款待后冉阿让偷走了主教的餐具,主教出于人性的善不但没有责怪冉阿让还将烛台也赠送给了冉阿让。针对第一次偷盗行为是出于善意的,但是警察却没有考虑他的动机,将冉阿让逮捕入狱,并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这时的他对社会充满了报复和仇恨,感受到的社会是冰冷的、黑暗的、无情的。因此,在他的第二次偷盗行为是由恶取代了善,滋生的恶埋藏了他人性深处的善,经过主教的馈赠又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善,最后冉阿让经过反思和忏悔获得了重生,开始救济更多的穷人,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经过冉阿让人性的变化,不然看出人性存在矛盾的交织,人性就像一枚硬币,存在善与恶两面的特点,但是我们要坚信人性的善是可以打败人性的恶,“善”才是人生的信仰。

警察沙威在电影中是典型的恶性势力的代表,这个人物形象更多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僵化,他在当时不仅没有理解冉阿让处于善的角度救济穷人而进行偷盗,而且在冉阿让出狱后继续寻找冉阿让的踪迹,将冉阿让固话的认为是小偷,并抓住这一缺陷不放,随后,在底层平民爆发革命的时候,沙威落入到冉阿让的手中,但是冉阿让并没有公报私仇,反而放了沙威,由此可以看出冉阿让的“善”和“仁慈”。即使冉阿让的悲剧生活一部分是沙威导致的,他对沙威也充满了仇恨,但是这种仇恨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更不忍心去结束这一宝贵的生命。冉阿让正是这部电影“人性之善”的最好的诠释,正是由于冉阿让的善在电影的后半段也感化了这个冥顽不化的沙威警察,人的善是可以被感化和唤醒的,最伟大的就是人性。

2.真实的人间地狱

《悲惨世界》对于观众最大的吸引就是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节当中,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年代。感受当时社会的黑暗,体会穷人撕心裂肺的哀嚎,这在观众的脑海中绘成了一幅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的人间地狱。

电影中的一位女性芳汀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姑娘,她与一位年轻人相恋并有了身孕,但是这位年轻人却无情的抛弃了她,她的不幸生活由此开始,只能艰难的独自抚养自己的女儿,在冉阿让的工厂中工作,但是更不幸的是她没有结婚却先怀孕的消息不久便被散布开来,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其他的工人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她,甚至要求将这个“肮脏”的女人驱逐出去,这个社会可以看出没有一丝人性的温柔,对于芳汀来说精神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这个悲惨的女人甚至在生命的尽头也没有见到她自己的亲生女儿。

由此可见,芳汀是典型的社会底层人员的代表,她这一生凄惨的命运,为观众再现了一个真正的人间地狱。而对于这群社会底层人员的关照便更多的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进一步与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二、电影的美学价值

电影美学可以追溯到80年代,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电影美学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电影的美学价值更多的体现在讲电影作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认识并反映现实的规律。电影思维作为形象思维的特点,重点研究电影艺术的形象性,这也是电影思维区别于其他形象思维特点的重要体现。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关键情节的凸显以及结合恢弘的场景都用特殊的艺术形式来凸显电影的美学特征,给人带来听觉的震撼和视觉上的享受,电影运用画面、音乐、场景、人物的有机融合这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体现。

1.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悲惨世界》正是浪漫主义情怀的典型代表作之作,浪漫主义情怀的特点更好的体现在电影的台词上。芳汀这一角色虽然是社会的底层人员的代表,但是年轻漂亮却是她的另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为她带来了灾难,工厂中的人更多对她存在的是嫉妒和羡慕,所以针对芳汀未婚先育这一毛病,她们对她进行了大肆的攻击。工厂主也因为芳汀的年轻貌美对她产生了非分之想,并对她进行骚扰。在电影台词的设计上,主要凸显了芳汀内心的波折和变化,更多的凸显了浪漫主义的情怀特点。

2.通过有限的时间凸显关键的故事情节

这部电影是通过小说进行的改编,在有限的三个小时时间范围内要更好的塑造人物特点,凸显关键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之间的衔接、铺垫和转化最能体现电影艺术的强大。

《悲惨世界》在有限的时间内充斥着各种矛盾,爱恨交错。特别是对于冉阿让受到主教的宽恕这一故事情节进行了放大和凸显,主要是为了传达这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的是一种正向的能量。

3.场景恢弘与电影有机融合

《悲惨世界》这一电影为了更好的展現电影艺术的魅力,运用了众多庞大、恢弘的场景,电影画面中出现了众多人跳舞的场景,更好的进行电影画面的描绘。

对于电影主人公也进行了放大的作用,人类作为茫茫宇宙当中的一粒,其实力量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电影当中主人公的力量被放大,凸显他身上的强大力量,更好的凸显这一角色。对于电影色彩的设计导演也别有用心,采用了灰色的主调,更多的体现了悲壮的色彩,从电影开场时的瓢泼大雨一直到电影后半部分的大合唱,都完美的将恢弘的场景和电影有机融合,深深的吸引了观众,将观众带入到电影当中,产生更多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的共鸣。

这种简短的台词和恢弘的场景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在夜晚妓女们的放声高歌更多的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对社会的不满,对生活的绝望。这部电影作品更多的关注到情感的表达,将文学、艺术和音乐有机结合,更好的体现电影的美学价值。

三、结论

《悲惨世界》这部电影更多的凸显悲惨的世界因为爱而变得并不悲惨。只有真正的活过,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幸福,情节更多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影片描绘了真实的人间地狱转而凸显人性的伟大和善良,这正是影片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电影凸显了浪漫主义情怀,通过有限的时间凸显关键的故事情节,将恢弘的场景与电影情节有机结合更好的体现电影的美学价值。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对小说的改造和升华,电影的角色、语言技巧、场景布置、背景音乐等各方面都经过了细致化的处理,更好的体现电影人道主义精神和美学价值的双重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卫平.情节的重构——简析《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J].安徽文学,2009(10):26-27

[2]杨一飞.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人道主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63-64

[3]袁素华.从人到恶魔,从恶魔到天使——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J].广州: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33-34

[4]李萍.论东西方文学名著中的人文构建[J].南昌高专学报,2008(06):21-22

作者简介:许培(1985—),女,河南平顶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概述电影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TSW2500型500KW短波发射机双功率模块简述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