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作样态发展探析

2020-12-21 21:49李胤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直播主持人人工智能

李胤葳

摘要:纵观播音主持创作发展道路,引发对于主持人的功能流变与创作发展态势的思考。全媒体时代下,传播平台增多,传播主体扩大,播音主持创作面临网络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被取代的风险和更新突破的机遇同在。

关键词:主持人;发展;直播;人工智能;融合;创作样态

我国播音主持创作随着上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的出现应运而生,真正的起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以演播室节目录制、外景主持、记者现场报道、记者连线为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多种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播音主持的创作环境、创作方法、受众等各类因素都随之变化,[1]播音主持的创作样态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如何应对播音主持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的新现象,亟待思考。

一、回溯我国播音主持创作的发展长河

回望新中国成立前,播音主持创作形式多为广播播音,在此阶段,由于播报内容多为“新闻稿”、“通讯稿”,因此播音员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作用极为突出。到了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节目形式与内容也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极具个人特色的主持人也涌现出来。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无形之中也在改变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态势,播音主持创作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全媒体下的新冲击

1.危机四伏

新华社乌镇11月7日电(记者陈倩程昊朱涵)在建社87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搜狗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3]”。

“AI主播”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突破,使得“AI主播”与真人主播的信息传达效果达到几乎一致。令人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引发了“主持人未来是否会被AI主播取代”的广泛讨论。

2.转危为安

“AI”现在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某个阶段终将得到解决,播音主持行业是不是必将被取代?这样的困扰萦绕着整个行业。

在融媒体环境下,要求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在进行播音主持创作时,不仅要熟悉不同的媒体特点,掌握相应的传播规律,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同时更要提高专业素质及媒介素养[4]。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有其与生俱来的行业优势,能够顺应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创作的要求:(1)播音主持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2)播音主持创作是一个开放系统;(3)播音主持创作是一个弹性系统;(4)播音主持创作是一个全息的系统[5]。

面对新媒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传统媒体更应该坚守、发展这三个功能——挖掘、解读、证实。

挖掘指的是,在如今独家报道的局面基本上已经很难实现,“AI”主播的问世也使得挖掘新闻变得轻而易举。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大数据,或许能保证新闻的广度,然而总有“黑天鹅事件”藏在大数据的算法之外,而这些是只有“人”才能挖掘的。因此,媒体就要在更宽广的传播语境当中,去挖掘最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最大化地发挥作为传统媒体对于热点事件敏锐度高、解读角度多且精的优势,以此进行二度创作。

解读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新闻事件的传播是极为快速的,然而真正有能力对于新媒体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解读的,依旧是传统媒体。AI主播在代替播音员主播读时,或许能保证“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然而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等[6]却难以复制。播音员、主持人的难以替代便体现在其对节目上突发情况的灵活应对、对节目流程的引领作用和对节目整体的宏观把握。

在市场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下,主持人成为构建专业化运营模式的主导者,实现全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介渠道的广泛传播,树立节目的权威性,打造全新节目品牌,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串联者,更不是单一的传声筒,而是节目制作中的核心与灵魂。如今的主持人,是“采、编、播、控”的参与者也是主导人,[7]即使以“AI主播”的形象呈现,其形式依然是一种对于主播播读的“模仿”。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保有其独特的对热点事件的解读能力、形成其各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是在全媒体时代下,对于全媒体时代下不同冲击的最好应对。

证实指的是,作为传统媒体应对海量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以力求将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受众,保持作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当“AI”主播出现后,播音主持创作行业迎来了新的冲击。然而,业内专家曾对此提出“恐怖谷理论”,即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人类对机器人的反应便会变得极其反感,哪怕是细微的差别也显得刺眼,[8]于是得出了没有人会愿意长时间看这样的形象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得益于其长期积累下来的公信力,依然作为大众找寻权威信息的主要信源,而真人主播由于其特殊的具有“情感与共鸣”的能力,更能够被受众所接受与依赖。因此,传统媒体更应该珍惜长期积攒下来的权威性,真正做到传播受众可接收、可信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够在如今“AI”主播核裂变式的成长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结论

居危思危、以变应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多维传播语境已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受众进行了分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播音主持创作带来挑战与机遇,[9]传统媒体只有迎难而上,深化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作为行业的“常青树”屹立不倒。职业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形成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不断转型升级,找到与新技术“共生”的最优解,逐步形成自身屹立不倒的核心竞争力,勇立潮头,越战越勇。

参考文献:

[1]赵若竹.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2):158-159.

[2]张海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J].现代电视技术,2010(01):14-22.

[3]盘点2018·传媒业十大事件[J].传媒,2019(01):15-20.

[4]郝钢.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应变与坚守[J].中国报业,2017(24):74-75.

[5]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60-261页.

[6]孙海亮.论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的核心价值——从“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现反思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J].视听,2019(08):150-151.

[7]孙海亮.论人工智能时代主持人的核心价值——从“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现反思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J].视听,2019(08):150-151.

[8]党家玉.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7,3(12):1080-1090.

[9]张雷雷.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3):108.

猜你喜欢
直播主持人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数读人工智能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