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体验

2020-12-21 03:18葛国兴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葛国兴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将道德与法治内容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还有助于他们自觉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利。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两方面入手,就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特征的形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究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我行为能力也从由他人约束渐渐转到自我约束上来。因此,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就不能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而应做到以小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小学生的共鸣,促使他们把课本上学到的道德认知真正内化成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学以致用。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小学生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却无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可以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会压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生动有趣的情境则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变得更加丰富,生活中常见的人和物能给予小学生更多情感上的触动,促使他们将课本上的间接经验和自身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课本知识产生共鸣。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更多知识,学到更多的基本技能。

3.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走神和搞小动作等情况,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很多真实情景中的道德问题成了小学生要主动思考的内容,这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有助于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师能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情绪、思维等,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与道德有关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不爱整洁、有的学生上课总迟到、有的学生不完成作业等。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小学生会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良行为,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促使他们产生教学所需要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他们熟悉的情境,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认识到各种交通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懂得爱护公共交通设施和遵守安全出行规则等。教师可提问:“大家今天都是怎么来学校的呢?选择了什么交通工具呢?”有的学生表示是父母开车送过来的,有的学生说是步行过来的,还有的学生说是坐公交车过来的等。教师可以追问:“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如果闯红灯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由于红绿灯是小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他们能畅所欲言,在讨论的过程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規则的必要性。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利。

2.引入生活化的教学事例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上课前几分钟,他们的注意力并不能迅速集中,而是依然沉浸在课下玩乐中,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素材为切入点,引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事例,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教会学生感悟生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这部分知识时,到底什么是“马虎”,“马虎”能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带来哪些麻烦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生活化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讲述“丁丁画画”的故事:“丁丁是一位非常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但是他在画画时总是粗心大意,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画的画有哪些问题呢?”小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会发现,丁丁画的马没有尾巴、画的兔子竟然长胡子了……这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丁丁改掉这个坏习惯呢?”由于这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他们会提出很多建议,教师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整合和分析,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马虎行为,以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事例能促使学生探究自身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3.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找寻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从知识、应用和情感等方面入手,制订教学目标,从而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量化,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爱护家庭环境卫生,并学着做家务,以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學生回家帮父母拖地、洗碗或擦桌子等,并根据小学生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写读后感,这能加深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在教学“我不拖拉”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珍惜时间,做事情不拖拉,以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每天改掉一个坏习惯,由于目标具体而明确,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执行力。

总之,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能使小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在探究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谢谢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小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更多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以及丰富的物产等,教师可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发现校园内五颜六色的花朵、高大的树木、翠绿的小草等,而地上忙着搬家的蚂蚁、水里游来游去的蝌蚪、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鸟等也都能带给小学生更多美的享受和感悟,促使他们进一步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热爱大自然。

总之,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能使小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助于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以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芝,绘本.促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52.

王海英.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探究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3.

李宗红.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向学生的“生活域”[J].教书育人,2020(07):18.

袁文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学的艺术化设计与操作[J].名师在线,2020(06):17-18.

张秋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途径[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60-561.

庞时杰.点滴生活: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宝藏”[J].才智,2020(11):72.

管嫣菁.生活情景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58.

陈志刚.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同小学生生活相容的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24-12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