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尚”教育办学思想与实践

2020-12-21 14:38张莉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张莉

【摘要】集安市第一小学建于1971年,学校占地面积11078平方米,校舍面积9448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1376名学生、107名教师。学校秉承多年来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通过分析定位,确立了“三尚”教育办学思想,即“尚志、尚德、尚学”。

【关键词】办学思想;学校建设;思想实践

一、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引领,“三尚”教育思想的文化构建就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

1.“三尚”教育的内涵

“尚志”是指主张、引导学生立下志愿,树立志向。尚志教育是提升当代青少年人文品质的迫切需要,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志向,这就是一种励志。

“尚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尚德”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尚学”就是“崇尚学习”的意思,即“爱学习”的意思。

2.探寻“三尚”教育理念实质,形成“三风、一训”

我们围绕“志、德、学”三个方面的理念,结合师生终身发展的需求,确立了学校“三风一训”的办学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内容构建。

我校的校训:志存高远,厚德博学。

志存高远:“志存高远”出自诸葛亮《勉侄书》中“夫志当存高远”之句,意寓我校的培养目标,将小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精神的卓越接班人。

厚德博学:“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他知识。寓意我校办学目标——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我校的校风:笃于志、厚于德、敏于学。

笃于志:笃的意思是忠实,一心一意,坚定。笃于志是指有坚定的人生志向和目标。

厚于德:具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厚于德”既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概括,又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情怀和价值追求。

敏于学:语出《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行动敏捷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目光敏锐地遵循和运用规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我校的教风:博爱、博学、善教、善思。

博爱:在这里指教师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位学生,爱有问题的学生。博爱是一种宽容,博爱是实际行动,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博爱需要人有博大的胸怀,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

博学:博学指广泛地学习,亦有学识渊博之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不断推陈出新,应用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善教:善教即追求最佳教学方法,讲究教育的艺术。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善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善教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的激情、课后反思的习惯。

善思:指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注重总结。赞可夫曾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能否进行自我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校的学风:立志、立德、善学、博学。

立志:立下志愿,树定志向。“人无志则不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立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善学:善于学习。善学是学习态度、是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使其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高效的学习质量,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学以致用的能力。

博学:博学是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达到高水平的境界。博学体现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基于“善学”之上的厚积薄发。

二、开发校本课程——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渠道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课程,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主渠道。我们在“三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整合学校多方面的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博学洽闻、多才多艺”为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多种课程项目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三类:一类是必修课程,包括国学经典诵读和拾趣,其中低、中年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程,高年级开设拾趣校本课程;第二类为选修课程,主要通过乡村少年宫的形式开展,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综合四大类活动,体育类课程包括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藝术类课程包括转印画、国画、儿童浮雕、舞蹈、声乐、军乐队、堂鼓表演、京剧脸谱设计等,科技类课程包括拼插制作、电路设计、多米诺骨牌等,综合课程包括纽扣画、剪纸、麻绳编织、纸杯造型、语言表达等47个活动小组;第三类为延伸课程,以阅读课为主要形式,学校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延伸阅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主要形式为推荐阅读和亲子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读本学习内容。

三、创新“尚德”体系——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途径

1.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励志教育

①在校园文化中怀志励行,拓展民族文化空间。

②在课程建设中怀志励行,宣扬民族文化精神。

③在红色教育中怀志励行,追寻民族精神之根。

④在时代步履中怀志励行,铸造中华民族之魂。

2.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尚志、尚德”为中心,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拓宽德育活动空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障等作用,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精心设计公益广告点位,布置宣传阵地,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德育阵地,积极开展德育宣传活动。学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三中午上课前准时开播,栏目新颖,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长期坚持开展升旗仪式、流动红旗评比与颁奖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内容,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学校按时召开主题班会,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教育等,力争实现教育的持续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谐优美的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科技创新大赛”“师生书法比赛”“健康知识竞赛”“青少年书信大赛”“流动红旗评比活动”“秋季长跑比赛”,以及安全知识剪贴报、国防教育手抄报、主题公园书画作品展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与发扬了学生的活泼个性和艺术才能,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文明、传承文明的积极情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文明健康的校园活动氛围,培养了学生崇尚文明行为的习惯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3)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保持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長的期望;学校建立了公众号,公开学校各方面活动;班主任教师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四、追求教育理想——对未来学校发展的思考

①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养一支特色教师队伍。

②以“三尚”教育思想为统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使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③继续探索教学改革,深化“体验式”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建构。

④进一步构建德育框架体系,探索德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马守荣.浅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中国西部,2017(09):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