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2020-12-23 22:37苗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病人医疗手术

苗洁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心内科,内蒙古 牙克石)

0 引言

医疗护理安全是在日常实施的各种医疗护理过程中,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消除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安全护理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现代护理技术,科学规范管理,个性化护理服务,做好优质护理工作,促进医疗事业快速稳定发展[1]。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往往患者病情复杂,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护理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尤为重要[2]。介入治疗护理的实施和完成护理合作中,及时观察和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准确执行急救医生的医嘱,及时配合医生,熟练的使用和精湛的护理技能,以确保顺利处理整个过程,强调介入护理安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介入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平均(54.5±2.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例、急性前壁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9例。观察组患者34例,其中男 18例,女 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5.5±3.5)岁;急性心肌梗死9例、急性前壁梗死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8例。所有患者病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做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术前护理评估,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2.1 患者安全

介入手术前1 d,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完全了解。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血液生化、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报告,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检查术前用药情况、碘过敏试验结果等,确定高危人群,如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和多发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性血管疾病患者等,对糖尿病及周围血管疾病历史悠久的患者,对肾、脑、肺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术中护理方案,做好急救准备[3]。介入手术当天,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应仔细检查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防止误接。术中密切注意心电图、血压的变化,随时询问病人是否有胸闷、胸痛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操作人员,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成功赢得时间。

1.2.2 护理技巧

1.2.2.1 系统观察

系统观察病人的病情是每位护士必备的技能之一。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4];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和积极治疗的心理准备。

1.2.2.2 有效沟通

医生与护士、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实现良好治疗的纽带。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询问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并迅速向医生反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达到三者之间有效、良好的沟通[5]。

1.2.2.3 护理体检

护理体检运用视、触、叩、听等基本技能和测量工具,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具有专业护理特点的技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各种护理准备和术后护理[6]。通过大量的护理经验总结,了解到患者非常关心介入手术的过程和时间、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术后恢复情况、预防措施和手术费用等。随着介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法和知识的快速发展,要求介入护理也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不断融合新知识、新发展、新要素;增强护理安全意识,做好同期安全护理,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7]。

1.2.3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越来越复杂,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日益增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如何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者和全体护理人员永恒的任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模式,强调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并重。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护理人力资源的作用,是质量安全的前馈管理机制之一。住院治疗与康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保证夜班、节假日护理质量安全与日常护理质量一致的管理方法,关键在于护士长的值班管理。因此,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住院护理服务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护理服务,住院期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医疗质量[8]。改善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记录标准;按照医嘱为病人提供规范化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反应;按照医嘱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1.2.4 用药的安全

急救药物应在介入手术前1 d检查补充,并放置在易拿取的地方备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管好安全瓶备查。

1.2.5 设备安全管理

在介入手术前1 d检查各种仪器,特别是急救设备的功能是否齐全,如除颤器的电量是否充足,除颤器是否能正常放电;多导电生理仪中的心电监护能否正常运行走纸,有创血压监测系统的压力校准和零点是否准确等;如有问题,需及时修复,确保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由于导管室电气设施较多,为消除安全隐患,要求导管室内禁止一切火源,工作后必须切断所有电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满意 24例(70.59%),基本满意 8例(23.53%),不满意2例(5.88%),总满意度94.12%;对照组患者34例,满意 18例(52.94%),基本满意 10例(29.41%),不满意6例(17.65%),总满意度82.3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82.3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发生低血压2例、局部出血1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患者34例发生低血压4例、局部出血2例、血肿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护理差错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4例,手术成功33例,成功率97.06%;护理差错1例,护理差错率为2.94%;对照组患者34例,手术成功31例,成功率91.18%;护理差错3例,护理差错率为8.82%;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18%,护理差错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2%;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差错率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医疗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疗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医疗风险在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脏病学医务人员每天的主要工作。随着我国介入治疗的深入发展,对介入护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总体要求。因此,有必要不断制定适应发展的各种安全措施,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的准备与配合,做好患者的生理、心理和医疗护理工作。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应在不同病区分班完成,以保持病人的持续治疗。然而,各种介入手术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如导管室或介入治疗中心等。介入护士在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要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严格执行治疗指令,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人医疗手术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谁是病人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手术之后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