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导学”,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

2020-12-23 04:23张铭月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蝴蝶

张铭月

【摘 要】 在早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由教师对教学路线进行精准设计,同时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进行落实,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当前,只有巧用“问题导学”,才能让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充分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导学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式之一,更是古代主要的教学主张,所谓“学贵有疑”就是这一主张的直接显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展开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普遍共识。

一、注重提问,步步为引

问题导学是门艺术,而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难”。只要接触新知识,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难、困惑,凭借学生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麻烦。从积极的角度看,正是问题的存在才让教学活动顺利延续,从而有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链”吸引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促进学生突破文本重难点。

在执教《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采取“引”“问”两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四季夜景的美。首先,用具体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营造的氛围。接着,用一连串阶梯式的提问将课堂引向高潮:如(1)文章中描绘的四季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2)作者在描写这些季节时,运用的笔墨是否均衡?哪些重点描绘,哪些简要描绘?(3)结合文中具体的段落,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4)你认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怎样的收获呢?通过这些问题链,学生的思维将逐步深化,进而从文章的表层深入文章的肌理,很快地解决文章的核心目标。

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现状,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学生的思维将一步一步深化,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询问

一直以来,有的教师存在一个执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备课的结果,只要教师备课备得好,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都能接受,即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也是无可避免的,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即可。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平常的教学中做起。只有學生主动问,主动学,才能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时,教师在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歌《两只蝴蝶》,动听优美的旋律融入课堂,唱到了学生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氛围里。等歌曲播放完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首歌唱的是两只蝴蝶,那么你们谁知道蝴蝶有没有家呢?”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参与课堂讨论。有的说一切生物都有家,蝴蝶肯定也不例外;还有的说从来没见过蝴蝶的家,也许蝴蝶一直都是飞呀飞的;有的说蝴蝶的家肯定在树上,因为树很大,随便停在哪个枝条上就可以了;有的说,蝴蝶的家肯定不在树上,万一要下雨,打雷闪电可怎么办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七嘴八舌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导学,教师有必要营造探究的情境。探究的情境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意味着学生的奇思妙想可以展开,意味着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教师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提高问题导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科学办法,给出问题模板

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出一个问题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提出更具价值的问题。有的小学生思想简单,提出的问题也很浅显,并没有什么锻炼思维的价值;而有的学生则完全不知道该问什么。不论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其思维的深度。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加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办法和角度,促使学生有“策”善问。

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具体的提问标准,必须得满足3个要素:(1)启发性,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开放性,即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3)趣味性,即轻松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如,学习《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在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出一个问题作为示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既具有启发性,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充分的讨论价值。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示范后,要求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提出至少两个符合标准的问题。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两个问题:(1)科学家是怎样破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2)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有哪些从动物身上获取灵感的例子?由此可见,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准确示范,学生才能提出真正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提问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参照,就会提出更加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而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问题导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问题,学生将沉浸在文本的世界,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走向深刻,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参考文献】

[1]杨翠萍.走向童心,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主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0):148-149.

[2]薛莉.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35.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蝴蝶
为了蝴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捉蝴蝶
捉蝴蝶
我是小导游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