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融合路径

2020-12-23 04:57谢荣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创新能力文学

谢荣娥

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近十年来的大类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学科综合趋势,也推进了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改革进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立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核心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从课程教学到第二课堂的延展,皆需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在专业性、创新性与社会性三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了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等两大融合路径,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富有启发价值的理论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思想的改革和发展,学科建设的内涵逐渐向加深基础转变,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也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大类培养模式突破了单纯的“专业视域”,体现了学科综合趋势,培养目标乃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与手段。

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培养模式大多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年专业分流,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才进入专业平台课的学习。大类培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了开阔的发展视野,通识课程与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难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传授模式较为单一、写作能力培养不够、经典阅读缺失。学校大多沿用“大班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学生听”为主,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更多侧重于知识记忆,创新意识不明确。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写作能力是本专业的核心素养。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再到语言运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扎实的汉语基础及创新素养。但是,较多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使用、汉字书写、表情达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各种文体写作与训练不足,这一点在实践实习的训练中体现较为突出。在求职与工作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往往突显不了优势,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在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大量阅读文学原典,不少学生虽然背了一大堆描绘与分析作家艺术特色的文字,但对作品具体的内容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于文学原典的阅读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古代文学原典与现当代文学原典没有认真阅读,对于作品本体的分析也只停留在表面,往往容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认识,缺乏深度思考。提到某一部分作品的看法或探讨某一个问题,不少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获取只言片语的分析,导致知识碎片化,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了。

这些现状与问题的存在自然是不利于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改变现状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二、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基于读写目标的融合路径

实行大类培养的专业分流制度,学生进校大多第一年是大类培养,第二年开始专业分流。课程的设置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平台:

一是通识课程平台,主要是全校公选课,一般有军事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体育、英语、计算机等课程;

二是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主要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应用文写作、神话与中国文化、逻辑学、社会学调查方法、社会语言学、西方文化概论、国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美学概论、文字学、词汇学、少数民族文化审美、民俗文艺学等课程;

三是专业课程平台,主要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少数民族语言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小说写作、诗歌写作、古典诗词赋联写作、剧本写作、散文写作、诗词吟唱、文学文本细读、文史经典导读、《诗经》《楚辞》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讲、中国现代小研究、汉语言文字规范、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等课程。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般课程开设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写作类课程的设置,应用文写作、小说写作、诗歌写作、古典诗词赋联写作、剧本写作、散文写作等寫作类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其中应用文写作在中国语言文学大类课程中开设,其余均是专业分流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开设,加强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不少语言文字类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汉语言文字规范等课程为学生汉语言文字规范运用奠定了基础。古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研究类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进行原典阅读,提升阅读与鉴赏分析的能力与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研究能力。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基于知识运用的融合路径

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各种能力素质的重要阵地。专业实践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师指导实践机制,二是学生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实践机制作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纽带与桥梁,比较全面地打通了知识与运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可以开展“四合一”导师制,即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考研规划、毕业论文撰写、实习实践等学业发展。导师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从选题、大纲写作,到正文撰写、论文修改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地指导,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进行了规划,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深入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生实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征文大赛、朗诵大赛、中华民间技艺和创意设计大赛等知识运用形式。如规划“四月季风”品牌活动,可以设计专业技能实践类赛事(诗歌、古典诗词、短篇小说创作大赛等)与素质拓展类赛事(如朗诵大赛、十佳歌手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两大类别,既是专业课程的有益拓展,又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价值。

专业技能实践类赛事如“南湖之春”原创文学作品大赛,参赛作品体裁设计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4个类别,激活大学生的文学梦想,提升大学生文学创作兴趣,引领大学生书写校园生活、记录时代风貌,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展现个性才华的文学平台。

学科竞赛项目可设计国家级或省级写作类、演讲类、教学技能类的竞赛项目,全面考核和引导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的融合路径,是在知识运用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实践形式多样,涵盖听、说、读、写、用的实践过程,具有激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网络语言环境具有鲜活、丰富和切实的现实能量,可以设计出非常有冲击力的专业创新项目,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调研紧密融合,从创新思维培养与创新能力竞赛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实践和理论前沿问题,学习新的实践成果与研究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汉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评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与评价指标。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各项指标(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细化,分布于不同的年级:低年级阶段以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为特色开设各类课程,开办读书会,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质疑求变能力;中高年级阶段以创新项目、专业特色实践活动、毕业论文为拓展,通过创新研究项目、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论文撰写等方面指标来评价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创新科研能力。

总之,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的融合、专业实践与学科竞赛的融合,成为我们思考汉语言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融合路径。因此,完善考核机制,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稳定成效的基本前提,以此来指导人才的创新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贤清.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2]冷余生.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3]和少英,和光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6.

[4]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5]姜磊.開放教育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语文建设,2012.3.

[6]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ZD19006)]

猜你喜欢
汉语言创新能力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文学小说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文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