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每一秒钟都要发出光和热

2020-12-23 04:58赖敏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5期
关键词:气象学大气气象

赖敏

叶笃正: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全球变化科学、大气运动适应理论等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1916年,中国有了第一份气候记录。也正是这一年,叶笃正出生了。十四岁以前,叶笃正没有进过学校,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1930年,叶笃正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开始全面地接触和认识社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三年后,日本人把从北京到天津的长城以南地区强行规定为“非军事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傀儡(kuǐ lěi)政府。一场民族的悲剧开始降临到中国人民身上。在“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儿被学校开除。

在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叶笃正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定下了远大的目标。“南开中学的理科教育很好,培养了我学理科的兴趣,我立志要念科学,将来一定要把科学搞好。中国人实在是被人欺负得太厉害了!我感到,许多双脚踩着我,我透不过气来。”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参加了这场爱国运动。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后来的“兩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

1945年,叶笃正远赴美国留学,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叶笃正留美学习期间,在欧美多本著名杂志上发表了重要论文10多篇。尤其是他的博士论文《关于大气能量频散传播》受到各国气象学界的重视。在这篇著名论文里,叶笃正对影响天气发展的大槽和大脊的预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些成果,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沿用,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事,叶笃正几乎想都没想,就决定启程回国。在“祖国需要我”的信念支持下,年轻有为的叶笃正拒绝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几经周折,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之时,叶笃正登上了一艘将在香港停靠的轮船……

回国后,他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中。当时的中国气象学研究非常落后,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叶笃正和竺可桢、赵久章等杰出的气象学家一起,拉开了新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序幕……从此,他就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气象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在“文革”那段痛苦的岁月中,也不曾动摇过。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当初那个只研究古典气候的十几人科研小组,已经发展成为现在国际知名的大气物理科学研究所,研究范围几乎包含所有大气科学的分支。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叶笃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研究成果,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发现大气环流的突变;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

叶笃正是一位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是他使中国的气象研究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由于他的努力,中国的气象科研始终与世界保持了同步。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把先辈们的辉煌当成动力,为中国更强大而努力。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出多大的贡献,只要我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好事,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贡献了。

猜你喜欢
气象学大气气象
大气的呵护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科学(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