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考,三大变革”助推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

2020-12-23 04:57梁蔚莹关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名著命题试题

梁蔚莹 关宇

一、引言

经典作品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一直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不仅仅影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更是对中考语文名著试题产生着深远而持续性的影响。

在如今中国的课改实验区内,绝大部分省市的中考语文都设置了名著阅读试题,以2020年为例,在笔者整理的39套中考语文样本卷内,就有36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设置了名著阅读题,占比达到92.3%[1],与2017年的29地相比有十分显著的提升。语文中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挥棒”,对其变革趋势进行分析,方能更好地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前沿动态,更好地发动“以评促学”的意义,推动语文教学的积极改革。近年来,中考语文名著试题日益受到关注,其发展变化对语文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唯有把握名著试题命题特征与趋势,才能更好地指导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推动深度阅读与真实阅读。

笔者通过挑选202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具有差异性与代表性的39套试卷作为样本卷,从中筛选出36套包含名著阅读试题的样本卷作为研究样本,与近五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进行比对,从测试材料、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三个方面来探究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近年来的变革趋势。

二、测试材料变革:由单本名著走向多本名著

从测试材料来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其中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等。教师还可以依据需要向学生补充推荐合适的读物。在这样大量的名著中筛选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材料,命题者往往希望能够涵盖更为丰富多元的测试材料,以更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在2020年中考语文36套样本卷中,有14套试卷选用一部名著作为测试材料,占样本卷38.9%,而选择两部及两部以上名著的试卷有22套,占61.1%,其中浙江杭州卷的名著更是有8部之多。可以说,多名著考查的形式已成为当前语文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主流。

在多本名著材料的命题条件下,如何做到名著之间的勾连,以保证名著与名著考查之间的流畅衔接,就成为了当前名著测试命题的重要突破点。以往的名著测试往往以选择题串联多部名著,每一个选项考查一部名著,以达到以一题承载多部名著的效果。然而,这种命题方式虽然能够承担多本名著的测试目的,但名著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无法体现学生在名著阅读积累中的知识网络。而2020年中考中的名著閱读测试,则能更加灵活地串联多部名著。如浙江杭州卷:

4.(4分)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哪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①白龙马(《西游记》)

②简·爱(《简·爱》)

③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④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这道名著阅读测试题独辟蹊径,将《海底两万里》中的故事背景与四个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相结合,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海底两万里》中的故事情节,还需要依据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的经历、性格在探索海底世界过程中的优势,方能有理有据地进行作答。

整本书因其信息间的关联,阅读发现常常是“点”与“点”之间的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比较、系统思考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在不同名著间的比较、勾连中也能得到较好的考査[2]。如此巧设题干,就能够用一道题目建立起多部名著之间的联系,不仅仅考查学生对于单本名著的零散记忆,更是考查学生在多本名著阅读中建立的知识网络,以命题者的点拨帮助学生建立名著之间的关联,使得一本本相互看似毫无关系的名著真正与学生的知识库建立关联,使得僵硬琐碎的信息串联成为灵活完整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在这样的连结中实现跃迁。

而在众多地区的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中,一种测试材料更为开放的名著阅读命题形式也在渐露头角。那就是将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的“全开放”命题。在这种命题中,各种测试材料能够以更为灵活的形式进行联结,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江苏南京卷:

(四)名著阅读(8分)

12.(8分)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下面是米豆和小轩所写读后感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另选角度,写出你的读后感提纲。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的测试材料虽然在题干中提供了两部名著,但在测试内容中却允许学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自行选择,以“读后感”为主题串联起题干中的限定性测试材料与测试内容中的开放性测试材料,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材料在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勾连,既为学生的阅读作答提供了参考,也使得学生在作答过程中不会囿于封闭材料的限制,而能够写出个性化的理解鉴赏,真正做到了个性化鉴赏评价。

开放性测试材料带来的另一点好处是学生能够有更加多样的阅读选择,反向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语文名著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而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名著阅读测试更是旨在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情况。然而,名著阅读测试题干中阅读材料的封闭容易限制住学生阅读的范围,学生往往将名著阅读看作是应试的任务,而不是拓展视野的兴趣所在。在测试材料更加开放的背景下,学生面对名著阅读题的选择性走向多元,而学生广泛阅读的意愿也由此被激发,由此真正达到“以考促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感兴趣的书的语文学习目的。

三、测试内容变革:由识记能力走向多元能力

纵观历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题,可以发现,名著阅读的测试内容通常围绕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评价能力三种能力展开,识记能力即识别和记忆能力,处于认知结构分类的最低层次,是认知结构中其他层次的基础。在名著阅读测试中主要体现为对名著作品的作品名称、题材与体裁、派别、体例的识记,对作品中关键人物、精彩场景与主要情节的再认与重现。2020年中考语文36套考查名著阅读的样本卷中,考查识记能力的分数占名著阅读总分的45.63%,占比最大。可以说,基础能力的考查依旧是名著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同时,有超过63.9%以上的试题综合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力,说明当前考查多元能力已成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的主流。

随着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名著阅读的测试内容上也出现了调整。以名著阅读中测试频率较高的名著《水浒传》为例,可以看到虽然识记能力赋分占比仍然保持最高,但近五年来已经呈稳步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相对高阶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评价能力赋分占比却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三种能力的比例在五年的发展中渐趋平均,而识记能力考查“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而“三元并立”的测试内容将成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的新常态。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识记能力在当前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中尚占较大比例,但识记能力的考查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省市不仅仅将识记能力的考查作为名著阅读考查的唯一能力,而是以识记能力的考查作为理解能力考查和鉴赏评价能力考查的前期准备,进而综合考查多元能力,实现从低阶能力到高阶能力的联结,以达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思维进阶。以2020年中考语文重庆B卷为例:

(1)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2分)

A   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hàn)天炽地。B   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A指_____(填人名),B指_____(填人名)。

(2)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4分)

这道名著阅读题目从《西游记》的选段入手,先通过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于名著大致内容的识记能力,然后再从识记能力的考查上升到对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学生不仅仅需要对《西游记》中较为浅表的文学常识内容有所掌握,还需要回忆起《西游记》第四回的整体情节,更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才能结合文章内容评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在作答过程中,考查能力层层深入,学生思维也逐步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中考语文在名著阅读上虽然仍旧将测试内容的重心放在了识记能力上,但却不仅止于识记能力,而是将识记能力与其他能力进行联结,从而实现考查能力的阶梯上升与多元发展。

除了识记能力与其他能力的联结以外,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在对识记能力的考查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关注在立体化的情景下考查识记能力。许多针对名著阅读测试的批评指出,名著阅读测试题的考查,尤其是对于基础识记能力的考查往往会流于平面化的文学常识,导致学生并未真正阅读名著,而是背诵提纲敷衍了事,“假阅读”现象泛滥。而识记能力的立体化考查则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以2020年广东深圳卷为例:

根据下面要求,完成19-20题。(4分)

19.(2分)根据截取的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目录(上图所示),你可以判断出这本书是《①》(填书名);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大圣”是被②(填人物)压在五行山下的。

20.(2分)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叙述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原因。

广东深圳卷的名著试题就将简单的识记能力测试放在了一个十分真实的情境下——目录的阅读中,通过目录还原出一个整本书阅读必不可少的情境。学生唯有对名著内容熟悉,方能够通过目录的片段得出答案。在这样的命题中,识记能力的考查脱离了以往停留于文学常识的模式化、平面化考查,而走向真实立体情境下的考查,更能够检验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避免名著阅读測试与学生的阅读“脱节”。

四、测试形式变革:由静态命题走向动态命题

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是名著阅读测试的基本测试形式。纵观近五年来我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形式占比的变化,可以发现,简答题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名著阅读测试中占比最高的一种测试形式。简答题的考查既能避免填空题与选择题考查对浅表化、琐细化信息的过度注重,也能够摆脱单一标准答案的局限,促进学生个性化作答。

然而,正如部分研究指出的“名著阅读中采用简答题的形式会导致产生猜题的危害,可能是这种题型以情节的考查为主,涉及的考点较为单一,易于猜题”[3]。研究认为名著阅读规避琐细化的考查,可从关注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角度入手。初中学生仍属于初级阅读者,需要在名著阅读的策略与方法上予以指导,这也是统编版教材在每部必读名著书目的导读中,安排了不同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初衷[4]。从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题可以看出,当前名著阅读测试题在测试形式上更加多样,而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从单纯静态知识的考查,变为了对更为复杂动态的阅读过程与阅读方法的考查。以2020年中考语文宁夏卷为例:

与此类似的还有山东临沂卷的题干:“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水浒传》时,发现两部名著中多用“三”的结构组织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尸魔三戏唐三藏”,《水浒传》中的“施恩三入死囚牢”。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名著,再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并简要概述其情节”。这些题目的类似点在于,学生都需要从自身的独特阅读经验出发回答问题,并且需要在一个任务性的情境中亲身参与,完成深层次的文本探究与串联,并且能够在题目的完成中有所收获。这种阅读批注、任务单的测试形式能够摆脱以往名著阅读测试形式的僵硬封闭与浅表化,而是展露学生真实完整的阅读过程,输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且在答题过程中掌握新的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运用名著阅读检测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清晰明确的阅读方法监控、调整、优化阅读过程,进而去读更多的书,名著阅读就不再只是着眼于整本书,而是拓展到了一类书。”[5]

五、名著阅读测试发展展望:由过往走向未来

展望过去五年以来的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的发展,可以看到名著阅读在测试材料、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上都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化。总体而言,名著阅读在测试材料上更具多样性,在测试内容上更能平衡高阶能力与低阶能力,在测试形式上更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与阅读方法的展现。可以说,近年来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在促进学生真实阅读、高效阅读、广泛阅读、深度阅读等方面都做出了探索。在未来的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发展中,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实践:

(一)提升名著阅读赋分比重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共识,而语文阅读测试应该发挥其在检测与促进学生阅读量与阅读面上的积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专门强调:“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然而,中考语文在名著阅读试题上的赋分占比却仍然不理想。当前从笔者搜集的39套样本卷来看,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的分值为3-10分不等,平均赋分值为5.7分,名著阅读分值占试卷总分的百分比平均值为4.4%。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中的地位仍然较为弱势。

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名著阅读积累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提升中考语文对名著阅读的重视度以刺激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度,是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对在未来的中考命题中,可以适当提升名著阅读试题在中考语文中的占分比例,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名著阅读中来,体会名著阅读之美,是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未来值得发展的方向。

(二)扩大名著阅读测试材料开放度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材料的开放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品味、生活经历选择自己真正喜爱的书籍,也使得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作答的过程中都能够“有话可说”,展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总而言之,开放的阅读材料对学生个性化作答与真实深度阅读都有正面意义。

纵观当前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虽然有部分省市已经在测试材料开放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北京卷已经持续几年保持测试材料全开放),但大部分省市的名著阅读测试材料仍然是封闭的状态,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长远来看,其实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阅读习惯的巩固,使得名著阅读仍然停留在“完成任务”的状态。

在未来的名著阅读测试命题发展中,各省市可以尝试适当放权,将测试材料的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真实阅读中的思考收获,更好地引导学生遨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在自主选择中不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新时代的阅读者。

(三)深化名著阅读考查综合度

真实的名著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综合的、动态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的各种能力维度应该是综合作用于阅读理解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然而,当前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内容,通常将识记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进行了僵化的拆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名著阅读试题都集中于考查学生的某一点能力,如通过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于名著的识记掌握情況,通过简答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某片段的理解或是鉴赏评价能力。在未来的名著阅读命题发展中,应该更多地探索符合学生真实阅读的测试情境,以便在这种情境中综合性地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呈现学生最为真实而全面的阅读情况。

总体来看,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在近年内的发展与突破值得关注,作为语文“整本书阅读”理念在语文测试中的集中体现,名著阅读测试的改革揭示出了语文课程的深化改革,让语文课程的未来图景变得不再模糊。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砥砺前行,在促进学生真阅读、广阅读、深阅读、全面阅读等方面发挥更好的指挥棒作用。

参考文献:

[1]36套含名著阅读试题的样本卷为:北京卷、天津卷、河北卷、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山东潍坊卷、山东临沂卷、江苏南京卷、江苏无锡卷、安徽卷、浙江杭州卷、浙江宁波卷、福建福州卷、福建泉州卷、广东卷、广东深圳卷、广西南宁卷、海南卷、湖北武汉卷、湖北黄冈卷、湖南长沙卷、湖南衡阳卷、河南卷、黑龙江哈尔滨卷、吉林卷、辽宁沈阳卷、辽宁大连卷、宁夏卷、新疆乌鲁木齐卷、陕西卷、甘肃武威卷、四川乐山卷、四川成都卷、云南卷、贵州遵义卷、重庆A卷、重庆B卷。其中福建福州卷与泉州卷已统为一套卷,但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将其分开统计。

[2]王思方,陈沛.名著阅读怎么考——从整本书阅读看近五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2):144-147.

[3]钱荃,关宇.探寻名著阅读命题发展新思路——2017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2):73-80.

[4]周日.“四化”现象:中考名著阅读题命制亟须矫正[J].中学语文教学,2019(04):70-73.

[5]高鑫.强调阅读过程,重视阅读方法——以杭州市为例探索初中名著评测新方向[J].语文建设,2018(21):49-52.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全国中高考语文试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66400004。]

猜你喜欢
名著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