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结构化教学,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0-12-23 04:44陈虹亦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陈虹亦

【摘 要】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递专业技能与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清晰了解构成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可见,运用结构化教学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升华学生的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模式,由于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具有结构化特征,所以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各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结构化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学科结构与教材内容,引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结构,使学生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本质,逐步增强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逐步提高问题难度梯次,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结构化教学时,教师需尽量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要求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梯次,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思考、讨论中,还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出新知识,使其由易到难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到引人入胜的感受,有助于结构化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形成,让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时思维更为严密。

例如,在进行“认识垂线”的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场景图,询问:图中分别画了什么?指引学生抽象出相交的直线,并画出来,再比较这三组相交直线,交流各自的发现。接着,教师提升问题难度:这里的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为什么后两组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你能画出只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相交直线吗?组织学生认真讨论,使其初步认识垂线的特征。追问:两条直线相交,当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提示学生说出答案,阐述理由,指出后两组图中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之后,教师继续提升问题难度:什么叫相互垂直?怎样理解“互相”的含义?什么是垂线与垂足?后两个图形里的直线为什么互相垂直?谁是谁的垂线?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垂线的相关知识。

上述案例,教师围绕“垂线”精心设计一组难易程度不同的梯次问题,引领学生在思考、分析中慢慢认识垂线及特征,使其直观感知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形成结构化思维。

二、层层递进呈现教学内容,学生结構化认知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选编的内容以基础性为主,运用结构化教学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根本要求,能够层层递进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结构化认知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按照一定顺序呈现教学内容,由旧及新地带领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并适当扩大教学范围,使学生逐步深化认知所学知识,让他们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在课前调查了学校绘画兴趣小组学生的年龄和出生年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屏幕上,并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地知道绘画小组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少,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多?有的学生提议可以直接数,但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陷入了深思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统计表,统计表分为两行,上面一行是年龄、合计,下面一行是人数。学生运用统计表进行统计,方便多了,很快就统计出每个年龄的人数,顺利地解答了问题,感受到借助表格进行统计的优势。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让学生继续思考:如何统计每个月份的出生人数呢?学生很快意识到同样可以借助表格进行统计,教师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交流,很快统计出了结果,轻松得出了结论,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如此,教师巧妙地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出新内容,再组织学生统计,使其在层层递进中发现和认知统计的意义,帮助学生结构化地掌握统计知识,建构高效课堂。

三、运用知识迁移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法结构化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为通过运用结构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融入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焕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使其顺利延续至新知识的探索中,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地接受知识,掌握结构化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展“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几个平行四边形,标出底与高,要求学生口头列式快速求出面积,并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一个梯形,使其指出上底、下底与高,设疑:梯形的面积该如何求?与什么因素有关?唤醒学生学习经验。接着,教师讲述:是否可以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由此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割补法积极动手操作,指引他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操作和转化过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讲述新课,渗透割补法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其有效迁移至新知探索中,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学习方法,助推高效课堂的建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结构化教学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新式教学法的原理与内涵,推动学生结构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使其形成结构化的数学思维、认知模式与学习方法,全面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欧丽丽.探寻联系 发展思维——关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析[J].考试周刊,2018(99):97.

[2]吕国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50-151.

[3]徐微.树立系统教学理念 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9(18):17-18.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