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类比推理,凸显概念本质

2020-12-23 04:44张军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数学概念一元二次方程

张军

【摘 要】 数学概念教学要从实际问题出发,立足类比推理,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概念的特征,自主建构数学概念。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片段为例,在类比推理中领悟概念本质,构建起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概念;类比推理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成分,数学概念的教学对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概念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近期笔者全程参加了该地区的一次评优课活动,课题为“一元二次方程”,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谈谈对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类比生活情景,激发概念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一些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容易上手、易于完成问题,避免了与概念无关的干扰,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引入问题的设计上,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教学:

问题引入: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矩形。

(1)假设这个矩形的周长是20米,长比宽多2米,求这个矩形的宽?

(2)假设这个矩形的面积是12平方米,长比宽多2米,求这个矩形的宽?

(3)假设这个矩形的周长是20米,面积为12平方米,求这个矩形的宽?

二、类比已有经验,揭示概念本质内涵

1.形式类比,引出概念

数学概念里有些是核心概念,比如方程、函数等,但像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概念则属于派生概念。充分利用好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经验,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类比、感悟新知,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评析:学生经过观察、探索、分类等活动,总结经验,类比已学过的概念,大胆猜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会概念的特征。类比已有的知识经验,总结方程的命名,依據未知数的位置、次数、个数,加深对概念特征的理解,强化概念本质属性。

2.经验类比,深化概念

通过辨析方程,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时需要整理成统一的形式,接着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深刻体会“最高次数为二次”这一特征,理解一般形式“ax2+bx+c=0”中“a≠0”的本质。

例1: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_。

评析: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体会方程学习过程中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理解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拐杖——方程的一般式,感悟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透彻理解概念的本质。

三、类比变式探究,固化概念发散思维

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变式,层层深入,学生类比题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营造思辨氛围,让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推理能力不断发展。

评析:例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围绕概念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在类比分析中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追问:一般形式的a、b、c分别代表什么?在多次变与不变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符号意识,“类比推理”落地开花,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类比研究过程,探讨概念生成体系

通过类比的思想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从学生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经验入手,初步掌握如何研究一个新方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类比,进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问题“接下来我们还会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认知事物的规律,掌握研究方程问题的方法,建构方程体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教后反思,总结概念教学经验

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简单地模仿,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观察发现、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新的概括与创造,自主建构新概念。同时,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变得自然、合理、有趣,充分利用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联系,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经过类比推理,揭示概念本质,体验概念获得的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数学概念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参考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