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整本书阅读策略微探

2020-12-23 04:57陈云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真假悟空孙悟空

陈云珍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与内容中提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深化整本书阅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选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为必读书目,可见其地位之重要。笔者在研读作品时,发现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多次采用了以假乱真的创作模式,呈现了多个“真假”故事,即作品中原有一个人或物,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个与原有的外形相类似的人或物,并与原有的事物形象产生矛盾,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这可以作为学生延伸阅读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运用典型分析法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更深的内涵,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恰当运用整理归纳法

整理归纳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指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基础上,按照内容角度不同,基于一个点,联想发散类似知识的归纳整理,以点带面,对书本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这有利于帮助學生建立起知识体系,从书本中寻找相关联信息,进而建构起读者对整本书的深度理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西游记》中找出有“真假”故事的章节,按照一定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可以用简明直观的图表形式来呈现。

学生在整理“真假”故事时,要求对文本仔细阅读品味,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以此为基点,更加清晰地梳理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认识分析同类故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精妙的语言艺术,高超的写作技巧及丰富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锻炼了学生的线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典型分析法分析本文意义

典型分析法即通过对个别典型事例的分析以达到认识一般的方法,毛泽东曾把这种方法形象地比喻为“解剖麻雀”,而对文本意义的分析是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整理归纳了一系列“真假”故事后,需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故事来分析此类文本的意义,以加深对作品的解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在众多“真假”故事中,哪个故事是最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显然,大部分同学回答是“真假”孙悟空。首先,在篇幅上,该故事占用了三个章节(第五十六回、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二,真假人物矛盾十分激烈,情节波澜起伏;第三,孙悟空为《西游记》头号主角,在师徒四人取经团队中,孙悟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一路除妖降魔,立下赫赫战功,胆敢有人假冒孙悟空?此处值得期待。

因此,“真假”孙悟空作为“真假”故事中的典型,其文本意义的探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安排学生精读此部分内容,并以真假形象、人生道理两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其文本意义。

(一)以“真假”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此书则实出于游戏”,“我们看了,但觉好玩”。作者吴承恩以其“复善戏谑”的笔法将真假故事写得好玩有趣,有如儿童游戏中的“过家家”“照妖镜”等,让读者体会角色替换,寻找真相的乐趣。

假孙悟空与真孙悟空模样无二,“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绵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真假悟空武艺都高强,大战许多回合,不分胜负;他们性情相同,观音唐僧念紧箍咒,“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都叫“莫念!莫念!”真假悟空相似度极高,难以分辨,以假乱真。对于这种类似“克隆”方法想象出另一个形象来,是人力所不及或不为之事,读者难免会怀有好奇和渴望,于是这种好奇和渴望便在一次次以假乱真中获得了满足,强烈激发阅读兴趣。

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孙悟空呢?为辨明“真假”孙悟空身份,上至观音玉帝、下至阎王地藏,都不能识破,寻找真相游戏让读者渐入佳境,深陷其中,想一探究竟。最终,“真假”悟空真相由西天如来佛祖揭秘,假悟空乃一只“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六耳猕猴,读者在鉴别“真假”的游戏中得到了满足,获得阅读趣味。

(二)以“真假”故事喻示人生道理

清人雨香在《西游记叙言》中认为“《西游记》无句不真,无句不假”,李卓吾在《西游记总批》中说“游戏之中暗传密谛”。“真假”孙悟空故事中,蕴含着哪些人生道理呢?与我们现实生活有何启示?教师可让学生共同探讨故事中的喻理。

第一、假必灭,真必存

尽管假悟空在外形、声音、性情特点及本领上与大圣非常相似,甚至以假乱真,但他毕竟是假的,仅是只六耳猕猴,在鉴别真伪时,假相终要被识破,假必灭;而大圣是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重重考验,他正义勇敢、嫉恶如仇,他的存在是能否成功取得真经的关键人物,真的假不了,真必永存。在其他真假故事中如“真假”观音、真假“佛祖”、真假“国王”同样也是如此,假相最终禁不起考验,终有一日要露出狐狸尾巴,启示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获得生活的真相。

第二、学会辨别真伪,透过现象看本质

凡以假乱真之物,均是在外形特点上相同于真物,但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就要人们用慧眼去发现辨别,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真假”悟空在外形特点虽极其相似,但本质是不同的,真大圣正义勇敢,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假悟空则邪恶贪婪,行凶作恶,打晕唐僧,抢取包袱,还想独占取经之功名,再如“真假”芭蕉扇中,真扇能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假扇却是一扇火光烘烘,二扇火气愈盛,三扇火头有千丈之高等都有着本质区别,让学生明白看到的不一定真实,要学会思考,告诉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众多“真假”故事中喻示的道理有很多,也可以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故事之间不同的意蕴和道理,更好的运用于现实生活。

三、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成整本书阅读目标的实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激发阅读兴趣,坚持读完整本书,完成作品的内化及输出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活动一:亮观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一本书,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可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设置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引领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及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在“真假”孙悟空章节中可以设置如下议题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1.你怎样看待唐僧驱逐孙悟空的行为?

2.为什么谛听分辨出了真假却不敢说?

3.假设六耳猕猴取代了孙悟空的位置,取经能成功吗?

此类问题可让学生在思辨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训练,思维也获得提升。对于学生各具个性的见解,我们不必制定统一的标尺,使学生在思辨讨论的过程中,让真善美的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深处植根,逐步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个性化体验并非无原则的生发,必须在主导价值观这个“共性”的框架之内。

活动二:当侦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真假”故事,开展“真相推理”大比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提炼出能甄别真假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例如有学生对第三十九回“乌鸡国真假唐僧”的推理:

乌鸡国国王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帮助下,反阴还阳,孙悟空道出事情真相,变作假国王的妖怪急抽身跳上云端,悟空直追而去,那妖魔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气体相同,实难辨认,行者险些打杀真师傅。那怎么辨别真伪呢?有两个理由,第一,真正的唐僧是没有任何变化本领的,在眼前的是真师傅,腾云驾雾上殿去的是假师傅。第二,看谁会念紧箍咒。真的唐僧为了解决困境真念起来了,假唐僧呢?也只能“口里胡哼乱哼”。得出结论:眼前这个会念紧箍咒的,不会变的是真唐僧,那个腾云驾雾口里胡哼乱哼的是妖魔。

学生当“福尔摩斯”时,能激发好奇心并积极参与文本的互动,增加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当侦探”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演剧本

著名的儿童戏剧表演家朱曙明说:“儿童戏剧的本质就是游戏。”演剧本是学生阅读积累后的游戏。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精彩的“真假”故事创作剧本,如“真假”孙悟空、“真假”芭蕉扇、“真假”经书等故事来表演。学生可分小组创编书本剧,自主选择导演、主角、服装设计、报幕员等。从选戏、编剧、安排角色、记台词、使用音乐和舞蹈、准备道具,直至面向全校师生汇报演出都由学生负责,在活动中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表达、组织协调、团结协作的能力。演剧本是一种深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学生有真实的阅读体验内化以及输出过程,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总结

温儒敏说“读经典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就是台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不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图式与思维模式,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实现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深度学习,感受经典作品中的高尚情操与趣味,从而潜移默化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

[1]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2]郑文庆.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

[3]刘勇.如何创造性地阅读整本书——例谈《西游记》之整本书阅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9(8).

[4]虞鹏.浅析“真假美猴王”在《西游记》中的文本意义[D].咸宁学院毕业论文库.

[5]李晓媛.《西游记》真假悟空与《红楼梦》真假宝玉对比[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3).

[6]张振国.《西游记》“六耳猕猴”意象的文化与心理学阐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猜你喜欢
真假悟空孙悟空
真假厨师
“帅”悟空来也
悟空戏八戒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真假大富翁
缘来缘去
雷伊大战孙悟空
酱爆西游⑤
真假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