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2020-12-23 04:57王鹃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秋天里菊花儿子

王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在小学学过《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吧?當时有什么感受?

生1:写母爱的文章。

师:初中重读之后,大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生2:作者痛苦之深和母爱之深。

师: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学段出现,应该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再读之后也会有新的感受。今天我们将带着课前同学们在预习时产生的主要疑问,进入新的学习。

PPT展示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主要疑问:

1.文章有些地方感觉不合常理,比如作者怎么会一点不知道母亲的病情?

2.文章为何要几次写到菊花?

3.“好好儿活”有什么含义?

4.题目《秋天的怀念》是什么意思?

二、发现矛盾,感悟亲情

师:有些同学读书注意细节推敲并发现问题,这非常好。比如母亲的“疼”和“一声不吭”就不合常理,显得矛盾,不过这倒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点。找一找文中母亲有哪些自相矛盾的言行,并说说你的发现。

生3:喜欢花,花却死了。表明母亲没时间照顾花了,集中精力照顾儿子,爱儿子胜过爱花。

师:是的,为了儿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

生4:母亲肝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却从未喊叫一声。这样忍痛是不想让儿子知道,不想给他增加思想负担。

师:有没有同学对肝癌这种重病有所了解?

生:我爷爷就是得这种病去世的。经常疼痛,喊疼,疼的时候头上冒汗,蜷缩成一团,后期常要靠吗啡来减轻疼痛。

师:人在疼痛难忍时候的喊叫是正常生理反应,可母亲却为了“我”以超常的毅力将疼痛默默地自己扛。

生5:“絮絮叨叨地说……她忽然不说了”因为发现说到了会刺激儿子的字眼。

师:母亲在儿子面前非常小心,唯恐伤害了他。从细节上表现了母亲的艰难与隐忍。

生6:“她又悄悄地进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表明她怕打扰儿子更怕儿子轻生。

师:确实,我们不妨重点来探究一下这个矛盾。请看屏幕,大家自己揣读品悟一下,再请两位同学读一读,品一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师:两位同学都读出了感情基调,节奏上如果再缓一点效果会更好。品悟也都抓住了人物心理来分析。如果我们把“悄悄地”或“偷偷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词谈谈你的看法。

生7:选第一个“悄悄地”,这个词写出母亲的动作悄无声息,目的是不引起我的注意。如果去掉,不能准确表现出母亲的心理状态。

师:如果去掉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忍耐程度。母亲重病,儿子瘫痪,母亲的痛苦远大于我的痛苦,母亲不但没有发泄情绪,反而忍受我的坏脾气。

生8:“偷偷地”写出母亲出去之后一直关注我,不想被我发现,怕我心烦。如果去掉,就不能表现出母亲的小心翼翼。

师:是啊,既然母亲如此小心体贴,为何又有疯狂动作“扑”“抓”呢?干嘛要忍住“哭声”呢?

生9:母亲怕我想不开,也担心哭会引起儿子心烦。

师: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作者的“我可活什么劲儿”透露出他觉得双腿瘫痪活着没意思的心理,所以母亲想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抓回活下去的信心。

师:同学们看一下屏显材料。

PPT补充1:作者在北京治病,母亲一人在云南插队,她经常躲到草丛或老树下哭。

补充2:母亲为作者寻医问药,找各种偏方,给作者洗、敷、灸等,总是经历希望——失望——绝望的折磨。

补充3:母亲低三下气地求人帮忙解决作者的工作问题。

师:原来在这些矛盾的背后隐藏着母亲超常的“痛苦”和深沉的母爱。也正因此在母亲去世之后,“我”有怎样的反省?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语句。

生10:“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不知道母亲的病而愧疚。

师:逗号前后两小句能否调换位置?

生11:应该不能吧?

师:你先读一下这句话,然后再调换位置读读,比较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生11:感觉课文原句让人印象更深刻,“一直”饱含对自己沉浸在自己世界,对母亲漠不关心,连母亲生病那么长时间都不知道的愧疚。

师:通过朗读可以感知到句子的重心在前半句,放在逗号前面的位置是种强调,如果调换一下则是强调母亲的病重,此处作者强调自己的“一直”“不知道”,并且是应该知而竟然不知,所以深感愧疚自责。

生1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作者万万没有想到会永远见不到母亲了,充满悔恨与自责。

师:这句中的“绝”和“竟”能否删去?请去掉这两个字后读读该句。

生12:通过朗读发现语气差别很大,如果去掉,只能感受到一丝意外的情绪。

师:“绝”强调的是一丝一毫也没有想到母亲会离世,“竟”含有非常意外,极不情愿的意思。

生13:“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师:“再也”能否换成“很久”?

生13:不能换。“再也”是永远不会回来的意思,而“很久”是时间长,但还有可能回来。

PPT补充:一个男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要让母亲骄傲,获奖之后敢面对母亲了,可母亲已离世两年了。——史铁生

师:本想来日方长,没想到竟然成永别。从“再也”和补充资料里我们感受出作者对母亲还有什么感情?

生:遗憾之情。

师:不但没能报答母亲的养育、教导之恩,还让母亲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种悔恨和遗憾一直伴随作者的后半生。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愧对父母,至今想来都觉后悔的事?

生13:有。比如,当遇到学习压力的时候,会对父母发火,伤了父母的心,觉得很后悔。

生14:以前不爱学习爱玩游戏,家人苦口婆心劝说,我不但不听,还说出“你们再管我,我就一点也不学了”之类的狠话,让父母伤透了心,现在想来当时太幼稚了。

师:如果岁月可回头,你们会怎么做呢?

生13:先不张嘴,等心情平复了,再和父母沟通。

生14:即使自己有压力也要控制情绪,不喜欢父母的做法可以耐心劝说。

生15:换位思考,不要觉得亲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要懂得感恩。

师:是啊!古语“子欲养而亲不待”,你们还有机会。沐浴在亲情中,我们应珍惜亲情,及时回应父母发出的爱的信号,以智慧之举化解代沟。

三、聚焦矛盾,领悟生命

师:不光母亲的言行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作者和母亲之间也有矛盾,大家能看出他们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吗?

生16:感觉应该是对待生命生活的态度。

师:说的非常好,具体体现在哪一句?

生16:作者: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那么这个矛盾如何化解呢?我们不妨联系文中描写菊花的文字来理解,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结合关键词来品析。

生17:“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泼泼洒洒”这些词描写出菊花怒放的生命,都是美好品质的表现。

师:是啊!母亲非常朴实,除了无微不至的爱,她也懂得以花开导我,文章以母亲提议看花起,到妹妹推我看花终,为什么?

生17:应该是以花喻人,告诉我们人应像花一样怒放,活得高洁,活得热烈;活得深沉,活得泼泼洒洒。

师:对,人应该像花一样活出生命力,活出色彩。母亲就是用这样一个饱含良苦用心隐喻来劝导我,显示出生活的大智慧。

生18:从“母亲多次希望他能去看菊花,在母亲去世之后,作者自愿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了”这个前后照应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读懂了母亲的“好好儿活”的含义,那就是过花一样的生活。

师:是的,作者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其实其中的深层含义在于,菊花的生命启悟只是表象,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才是最美的生命怒放的菊花,永远开在他心里,这种对高贵生命的反省与赞美无疑是写作本文的用意之一。

PPT补充1:1951年出生,1972年双腿瘫痪,1980年患上肾病,1998年患上尿毒症,2010年去世,中间还有各种疾病,特别是患尿毒症后12年的透析,让他的身体糟糕透了,可他仍笔耕不辍。

补充2:后来的他不但从苦闷中走了出来,还异常开朗,只要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在他家里,总是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师:通过这些材料我们感知到作者是真的活明白了,那么是什么促使他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生19:可能是母亲的死。母亲的死让作者愧疚,觉得不好好儿活对不起母亲。

PPT补充:

作者在医治无望时,曾选择自杀,被及时发现,自杀没有成功。经过父母的苦苦哀求,他活了下来。但为了亲人而活,他活得并不好。

写《南京大屠杀》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因为精神痛苦,选择饮弹自尽。遗书中流露出对亲人的不舍和愧疚。

师:是啊!如果一个人不想活,或仅仅为了别人而活,那他不可能好好活。从材料看,作者后来活得很快乐,因此母亲的突然离世只是一个触发点,促使作者开始思考自己和母亲人生,想想看两人人生有何异同。

生19:同是身患重疾,遭遇生活的不幸,命运坎坷。

生20:不同在于母亲死了,作者还没死。(众生笑)

师:除了人生的结果不同,母子二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一样吗?

生21:完全不同。母亲在肝疼的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不喊疼,勇敢坚强;“我”因为双腿瘫痪,发脾气,不想活,任性脆弱。

师:为什么“我”和母亲的表现大不相同?

生22:“我”是一个还不成熟的大孩子,比较任性,不懂得隐耐;而母亲的人生饱经沧桑,虽然生活曲折坎坷,但她很坚强,很爱自己的儿子。

師:是的,母爱太伟大,她不仅承受儿子疾病的打击,还要承受自己身上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作者的坏脾气,还要给作者求医问药,还要为作者的工作奔波,还要操持家务,是一位非常坚强伟大的母亲!

师:细细品读母亲的这句话,体悟母亲人生态度。

生23:“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现出母亲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确实,面对疾病,母亲坚强,作者脆弱,在母亲去世之后,作者用了几年时间思考这个人生问题,感觉到母亲是一个活的教材,是他的榜样,母亲的坚强真正触动到了作者,使作者觉得应该好好活下去,活出价值!所以,从母子对待疾病的不同态度不难看出人生的境界,作者的转变和后来的人生逆袭无疑是母亲活脱脱生命教育的结果。

师:我们在感动的同时想想,他们的“好好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生24:这样艰难都好好儿活,我们更应该好好活着。

生25:面对挫折,应该坚强一点。

师:珍惜生命,反思生活,直面挫折,活出尊严,绽放光彩,应该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四、回读课题

师:既然母亲对作者影响很大,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很深,题目能否改成《怀念母亲》呢?

生:不可以。因为本文作者怀念的不只是母亲。

师:那秋天里有什么呢?请大家以“秋天里有……”的句式说话。

生26:秋天里有母亲深沉的爱。

生27:秋天里有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愧疚和遗憾。

生28:秋天里有母亲的坚强和乐观。

生29:秋天里有作者从“不想活”到想“好好活”的人生态度转变。

生30:秋天里有生活的磨折,生命的启悟。

师:是啊!秋天里不仅有作者难忘的景、情、事,还有那段艰难的岁月和人生成长蜕变的印记,它提升了我们对生命形态、价值、意义的理解,这实在是无比珍贵的生命之秋,人生之秋!

师:今天我们不仅深度认识了亲情,还感受到“好好儿活”的生命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汲取这份精神力量,认真、坚强、乐观的生活!请大家以《给史铁生的一封信》为题将自己对高贵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写出来。

师: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

猜你喜欢
秋天里菊花儿子
秋天里
秋日里的动物世界
打儿子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的梦在秋天里有点凉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