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建构乡村小学“语言表达”的实践研究

2020-12-23 04:46孙华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民间文化

孙华

【摘  要】  一直以来,小学生在习作方面都很被动。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功利性太强,为了应试而教,缺乏有序性和计划性,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无病呻吟,机械模仿,作文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为了促进学生有效表达,做好情感输出,我校结合本地的民间文化,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方法探索。本文将从如何借助民间文化,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这个角度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小学习作;民间文化语言表达;有效探索

一直以来,习作是令老师头痛、学生胆怯的一件事情。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受到生活水平的限制,他们很少能够像城市孩子一样去体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生活圈子的局限导致学生见闻短少,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生活积累经验明显不足,这便导致了他们在习作中难以打开思路,写出来的习作题材单一,空洞无物,像记流水账一样。鉴于习作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整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教给他们灵活生动的方法,努力提升其习作素养呢?笔者认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我们可以紧密地依靠地方课程资源,深刻地挖掘本土的乡土教材,丰富学生认知,做好素材积累,由于是学生身边真真切切的例子,所以学习起来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

于是,我们学校依托板浦镇这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通过对家乡的各种特色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从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怀,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中感受家乡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把习作和家乡文化有机结合,激发出学生蓬勃的写作热情,点燃创作灵感,培养自主化、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写作水平,构建生命化的写作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习作教学的指导工作:

一、关注阅读体验,书写真实心得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联。众多的文学家们也都非常重视个人的阅读吸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我们首先要做好阅读的积累工作。教师要深刻意识到,阅读是学生丰富个人积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要指导学生读好我们小学阶段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之外,我们还积极借助民间文化资源,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家乡板浦的革命斗争史,搜集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积极阅读本乡本土的乡志、名人轶事等相关书籍,积累丰富的认知材料。

例如,在我们的家乡流传的板浦关帝庙的传奇、李汝珍识诗结良缘等相关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丰富自身的积累、见闻、体验和感受,从而能够积蓄一池活水,为接下来的书面表达储备下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才能下笔有物,文中有情。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本土的民族方言文化。在《板浦春秋》这本书中,收录了当地很多的方言俗语、旧的童谣和民风民俗等,这些内容都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作为板浦人,我们更应该以这些资源为指导,积极熟读掌握,在做好丰富的知识积淀的基础上,也为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构建生活化、活动化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的灵动表达

传统作文教学之所以会让学生心生抵触,主要是因为教师采用老套的模式,一题一讲一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模式化的教学,生产出流水线般的习作作品。我们要努力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良倾向,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和情境化,让学生真实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侧重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表达中追求真实的言语的生命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真正地亲近写作,热爱写作。

首先,从生活化这个角度来说,之所以学生的习作写得波澜不惊,千人一面,主要是因为教师给予的选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学生缺乏了自我的体验,自然写出来的作文便如隔靴搔痒。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汲取源头活水,加强他们的观察与表达、体验与表达、游戏与表达等,让他们的眼睛动起来,耳朵听起来,双手舞起来,然后才能够做到头脑充盈,心手相牵,再现生活,写出鲜活灵动的作文来。

例如,从本土文化来讲,板浦有着传统的特产,即中华老字号的汪醋厂,教师可以让学生真正到生产车间去参观、调查、访问,去看一看这个有着300余载历史的名醋是如何名扬海内外的。如果围绕着这样的过程写一篇参观游记,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下笔千言,因为有了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是生动的,鲜活的。同时,我们板浦镇是全国重点镇,是连云港市最具历史文化的乡镇,淮北盐都这一美称也曾经在中国盐业史上谱写下辉煌的篇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围绕这个话题去展开调查、讨论和实际的参观访问。而且,我们板浦镇的名人学术文化也是非常有名的。板浦自古以来名人荟萃,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这体现了板浦人的无穷魅力,也彰显了我们本土文化的杰出不凡,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去走访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去寻访这些名人名家的成长经过,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真实的感受,在习作表达时,就能有话可说。

其次,所谓习作教学的活动化,是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以新鲜的活动设计唤起学生的自我求知天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进来,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真实实践活动中,内化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成习作的智慧和灵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便积极依托民间文化的资源,让学生在真正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强生活体验。例如,我们板浦镇出名的剪纸、泥塑、糖人、豆贴、草编、花灯、纸扎等这些富有民间特色的手工制作,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全心观察,从而在真实的场景、生动的感受、详实的经历中,真正促进了语言的生成和表达。

三、做好作文的修改和展示,促进学生升华情感

学生有了扎实的语言积累以及生动的生活体验,学生在习作练习时,便顯得得心应手。当学生写成一篇作文,我们要引导他们不能沾沾自喜,还应该关注后续的修改工作。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很多作家也都提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当学生的习作写好之后,我们还应该积极做好其习作修改工作。修改中,我们指导学生在读中评议,把修改的过程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做到随读随评,随评随改,达到点评的及时性、实用性,就可以做到对习作的整体把握和感知,能够帮助学生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和最独特的感受来。在这个修改中,我们可以细小到某个词语的斟酌运用,某个句子的表达顺序调整,又可以对整篇作文框架的调整以及主题的升华。尤其是小学生,由于思想的局限,部分学生只关注于自己人生体验的真实,忽略了作文的表达立意,我们在对他们指导时,应该注重对其内心情感的升华和指导。

在学生真正全身心体验了家乡的酒文化、醋文化,或者是亲自去感受泥塑、剪纸、做草编、体验舞龙等多样化的民间特色艺术之后,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这些手工制作的精美和优良,以及从事这个行业艺人的匠心独具,精益求精,还应该从传承精神文明的角度加以思想升华和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家乡有这样优秀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感到骄傲,并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志向。至此,文章真正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并且言之有理,立意深远,发人深省。

展示单元,也是指导学生积极地与他人沟通和分享的过程,记录自身成长的印记,并且和同学互相交流看法,以达到更高的知识认知和情感共鸣,从而把习作当成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让习作滋润他们的心灵成长,为提升习作水平做好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优秀的民间文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做好了铺垫,我们应该积极在习作教学和民间文化的有机契合中,激发学生习作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民间文化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小学习作教学须从“实”字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