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川高效统一融合发展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研究

2020-12-24 20:40王青年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储备库粮油储备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确保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对四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2019 年,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构建高效统一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开展软科学研究,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促进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统筹规划设施建设、优化配置资金投入的对策建议。

一、四川省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四川省在经历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以及九寨沟地震之后,在有效保障粮油和应急物资供应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粮食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一)粮食应急预案比较完善。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205 个,部分市、县也逐步完成了《粮食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提高了适用性。截至2018 年底,全省已建成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009 个,日供应能力12.9 万吨;落实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07 个,日加工能力5.0 万吨;粮食应急配送中心231 个,日配送能力3.1 万吨;应急储运企业329 个,运输能力4.5 万吨。

(二)地方粮油储备体系比较健全。已建立相当规模的粮食和菜籽油地方储备,全省90%以上的县存有地方储备粮油。各级储备粮权属本级人民政府,储备品种以四川省主要口粮消费品种稻谷、小麦、菜籽油为主,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了玉米品种。针对高寒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特点还储备有青稞等品种。

(三)粮油应急加工体系基本建立。充分利用全省各地粮食企业退城进郊、灾后重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等时机,抓紧建立规模以上粮油加工厂。积极争取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和扶持本土粮油加工业,保留和支持县域粮油加工厂,与民营加工企业签订应急加工协议,为粮油应急保障创造有利条件。

(四)粮食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健全。建立了粮油信息日常监测制度、异情报告制度、粮油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制度等信息监测制度,实行监测信息周报、旬报、月报,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准确研判市场行情,提高应急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建立省级粮油价格监测直报系统,全省共设立国家级价格监测点50个,省级价格监测点66 个。

(五)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充实完善。“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18 年底,四川共建有救灾物资储备点2151个,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89 个,其中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 个、市州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5 个、县市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63 个。

二、存在问题

(一)应急指挥体系效率不高。粮食和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包括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横向体系一般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多部门共同参与临时协调。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实际工作中难以厘清工作重点和头绪,加上部门机构变动、领导分工调整频繁,难以达到应对突发事件快速、灵敏的要求。纵向体系因条块分割、上下机构不对应、缺乏统一指挥等原因,也存在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

(二)统筹协调需要加强。职能整合后,部分粮食储备与物资储备岗位职能相近,部分工作存在重叠现象。储备品种管理统筹协调性不足,难以发挥“1+1>2”的系统效应。

(三)仓储网点分散、设施设备利用效率不高。机构改革前,粮食储备和救灾物资储备都各自建有仓储网点,但救灾物资仓储规模小、布局分散、储备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机构改革后,仓储网点分散、设施设备闲置、规模效应不明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四)应急储备物资品类协同性差。除了少量救灾物资外,能源、糖、棉花等物资还未建立省级储备,难以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持续性的重大事件。在军供保障方面,除米、面、油外,副食品供给保障不足,粮油食品品种较少。

三、构建高效统一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践

四川部分市(县)积极探索构建高效统一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三种模式。

(一)粮食和物资储备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模式。遂宁市蓬溪县委县政府坚持“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思路,通过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把重要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储备库建设地点部署在蓬溪县粮食物流园内,通过粮油和物资储备集中管理,突出管理和储备的统一性,最大程度发挥其粮食储备功能、应急功能和物资储备功能。

(二)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什邡市针对驻军多且较集中的情况,主动适应部队消费需求升级,与什邡市川仓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建立军民融合保障基地,引进营养丰富、口感好的新品种,构建“军供站+合作社+农户”新模式,高质高效保障后勤服务工作。

(三)成立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管理模式。芦山县政府将粮食储备物流中心与红十字会备灾防灾仓库等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在同一区域,优化储备物资管理职能,探索建立统一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应急、抢险、救灾等情况下粮食和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将能源、糖、棉花等物资纳入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规划。从仓库建设、信息平台、应急机制、供应体制、检验监测等方面统一规划建设,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实现储备体系顺畅高效运行。

(二)促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探索构建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政府主导包括制度建设、财政投入、组织指挥等方面,社会参与包括应急网点设施租赁、加工运输、后勤保障等,逐步完善考核、监督、评价机制,增强政府的综合调控手段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三)统筹规划设施建设。在应急指挥平台、仓库设施、检测机构等方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将粮食储备库和应急物资储备库统一部署在同一园区,合理利用土地,降低建设成本。加强粮食和应急物资保障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充分考虑设施设备的专用性和通用性,提高使用效率。

(四)优化配置资金投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及时调整粮食和应急物资保管费和轮换补贴标准,将资金配置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艰苦地区和储备量较小的地区倾斜,有力保障粮食和应急物资承储主体正常运转,推动建设高效统一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猜你喜欢
储备库粮油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欧盟启动首个医疗物资储备库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
东亚外汇储备库:参与动力与成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