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药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思考

2020-12-25 07:10陆中华
食药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肺炎新冠生产

陆中华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杭州310020)

春节前后本是各类食药用菌出菇、采摘旺季,也是菌类产品销售的黄金期。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于限制人员流动和车辆出入等疫情控制措施,致使食药用菌产业出现企业(主体)用工短缺、产品销售不畅、原料无法正常供应等一系列问题,无疑将对本年度的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冲击。食药用菌企业如何应对疫情,以减少影响和损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食药用菌产业的影响

(1)疫情对当前食用菌生产的主要不利影响。

生产严重受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大批春节前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滞留原籍不能如期返程,各食药用菌生产主体,特别是工厂化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用工严重短缺,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生产。如庆元县宏鹏家庭农场,因缺少用工,无法及时采收、烘干所种植的食用菌,曾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向社会请求援助。疫情期间,除人员流动受控外,全国的物流也受到限制,生产企业和制棒企业因原材料无法正常供应,严重影响后续生产,有的开工不足,有的面临停产。据初步估计,工厂化企业因疫情将延迟1~2 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水平。如浙江康诚菌业公司、嘉善宁远农业开发公司等,开工率不足1/2,若后期若材料不能及时供应,将面临停产的风险。

产品滞销严重。由于物流限制和批发交易市场停止营业,使大量采收的鲜菇不能进市场正常销售,只能保鲜贮藏或烘干。因此,大量已采收的鲜菇和干香菇、黑木耳等积压待售,经济损失严重。

(2)疫情对促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积极作用。

疫情下健康饮食意识提高为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最易感的人群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患病(包括死亡)的被感染者,有的本身有某些基础疾病、或为老年人、或为免疫低下者。这使人们明白,抵抗病毒,提高自身免疫力是上策。食药用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真菌多糖、腺苷、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牛黄酸、内酯、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等特殊功效,尤其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如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作为抗肿瘤辅助药物,已在临床应用,其机理是食药用菌的多糖能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杀伤力等,抵御外源性疾病的侵害。有的真菌多糖则具有增强人体巨噬细胞活性的作用,也有助于其吞噬病原体。

疫情下的新型商业模式为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任何一次重大事件都会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时间长、范围广,政府不得不实行人流限制,呼吁大家居家防护抗击疫情,这使得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发生很大变化。生鲜蔬菜网购,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以及空投配送、机器人配送等“互联网+”的垂直服务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群众所接受和习惯,传统的购物、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目前整个食药用菌行业在“互联网+”方面都处于低层次、初级水平,没有真正得到企业主或决策层的重视。在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食药用菌行业应以此为借鉴,从根本上思考和规划线上销售平台、新媒体平台、与合作商及消费者的互动平台等,建立食药用菌新型商业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1)进一步树立食药用菌大健康产业理念,加大宣传引导。

食药用菌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健、药用价值。如中药灵芝,我国年产量已超过5 000 多吨,产值超过100 亿元;又如蛹虫草、茯苓、猴头菇、灰树花、桑黄等菌类,也都在大健康产业中发挥作用。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未病人群、已病人群和健康人群的体质都可通过药用菌得到改善。因此,要进一步树立食药用菌大健康产业理念,积极引导食药用菌产业从单纯营养食品向保健食品、保健药品方向发展,深入对食药用菌营养保健和药用功能的挖掘,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使食药用菌产业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展示展览、展销促销、健康讲座、评优活动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提高全民对食药用菌产业、菌类产品营养保健功能的认识,逐步形成需求导向,推动食药用菌产业稳步发展。

(2)加强食药用菌产业集聚区培育。

经考察发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食药用菌一、二、三产融合度较高的产区影响较小。因此,各食药用菌产区应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人才、市场、技术、金融资本等要素禀赋,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理念,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的规模,及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基质供应能力、保鲜贮藏能力、产品加工能力、市场销售能力、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以及生产副产物处理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等,积极培育集生产、技术研发、加工贮藏、市场销售、蕈菌文化传播等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食药用菌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

突然爆发的疫情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营养与保健功能。符合这些特点的食药用菌及其深加工产品将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以功能性食品、即食食品和新型菌类药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是未来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但目前我国食药用菌的精深加工能力明显欠缺,菌类精深加工产品少,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品种500 多种,加工率只有6%,而先进国家已达到75%[2],且一些精深加工产品已成为新型治疗药剂。如日本生产的“天地欣”,主要成分为香菇多糖,高纯度并可直接注射入血管,售价高达1 680 元/mg,而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生产出与之相媲美的药剂产品。因此,我国食药用菌产业亟需加大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产业从初加工阶段步入精深加工阶段[2]。

(4)加快食药用菌新型商业形态的开拓培育。

此次疫情使得网购生鲜蔬菜、在线医疗、无接触送货上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本地生活便利服务、机器人配送等“互联网+”的垂直服务模式更为大众接受和追捧。食药用菌行业要以此为契机,有条件的企业应有的放矢地做准备,从产品包装方式、渠道划分、物流配套、团队组建等方面,充分学习和思考,逐步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新媒体平台、与合作商及消费者的互动平台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同时加大与饿了么、美团等外卖配送平台,丰巢、菜鸟驿站等收取件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平台的合作,学习防控疫情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社区网格化新型营销系统,抢占最后终端的“一百米”,构建产品品牌与用户的直接通道,开拓培育食药用菌商业新业态,将其作为增加家庭消费到达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食药用菌企业要善于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建立完善依托于互联网终端的平台,以赢得行业下一阶段发展大转变的先机。

(5)加强现有食药用菌的生产管理。

疫情结束后,整个春节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必然会阶段性地迎来“报复性”增长和释放,尤其是餐饮行业,这也给食药用菌产业提供了契机。食药用菌行业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早谋划、早行动,对生产进行科学管理,适当延迟出菇,增加出菇潮次,加强保鲜贮藏等,以期于疫情后增加收益,弥补损失。

猜你喜欢
肺炎新冠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新冠疫苗怎么打?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