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探讨

2020-12-25 19:34肖启强王雪琴陈仙萍查静茹陈明壮汪卓赟
安徽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门诊物资公立医院

肖启强 王雪琴 陈仙萍 查静茹 陈明壮 汪卓赟

公立医院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主体力量,其治疗防护、阻止传染扩散,疫情救援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安全、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建设有效的疫情应急管理模式对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应急管理实践为重点,从医院应急体制的现状、建设、实践等全过程管理视角出发,优化应急体制建设,总结A医院应急管理流程改造、就诊确诊、诊疗规范、互联网服务、后勤保障方面的疫情应急管理实践措施,为建立科学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卫生系统的突发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公立医院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现状

公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响疫情防治工作的开展[2]。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突然,形势严峻,借鉴非典时期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救治组织构架分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救治专家指导组和医疗机构3个部分,形成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专家组指导、定点医院为重点、后备医院为辅助的疫情应急救治网络。通过疫情应急救治网络,合理安排和调度医疗资源,公立医院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了病例发现、诊断、治疗能力,将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仍然暴露出应急预案设置不科学、应急储备物资不足等不少问题。

2 公立医院肺炎疫情应急管理与实践

2.1 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A医院高度重视,为防止疫情扩散,降低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集中医疗资源优先诊治患者。A医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一时间组织启动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预案,并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应急管理预案,成立医院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权利到人,责任到位,避免权责混乱,指挥不一致的现象出现[3]。医院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院感、医工、人事、财务、护理等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并具体负责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监督、检查及考核工作,并做好疫情动态反馈的调整工作。

2.2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面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A医院通过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开设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留观病房,开通互联网线上发热门诊,落实门诊三级预检分诊制度,甄选、鉴别发热患者,制定疑似病例诊断流程,做好患者隔离保护措施。同时,医院后勤部门做好医用物资应急储备工作和环境消毒清理工作,规范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2.2.1 流程改进措施 疫情发生后,A医院后勤部门配合医务、院感、门诊等科室,及时组织协调完成开设预检分诊台、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候诊室等病区改造工作。第一,在医院急诊楼门口开设带有醒目标识指示牌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门负责分诊导诊,以区分普通咨询台。第二,开设疫区接触史或流行病学史的专用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门诊区域与检验、检查、取药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医护人员通道与发热人员通道,避免混用,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能。第三,按照院感管理要求,在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候诊室等相关区域安装隔断、加装门禁、增加洗手池,并对上述所有区域的空调、新风、消防排风、管道等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处进行全面检查,停开带有回风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替代热源,封堵管道井缝隙、消防排风管道等,使得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分区合理,确保满足疫情诊疗区域的院感要求。第四,设置疫情防控区域医疗垃圾独立处置通道,规范医疗垃圾的全流程管理,在各区域设置废弃口罩等专用垃圾筒,实行专人、专车管理,定时收集污染物,并清运到垃圾处置中心单独存放,避免疫情污染物的二次传染。

2.2.2 就诊确认措施 医院门诊作为患者就医的必经途径、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担负着重要防控责任[4]。疫情时期,根据病种特点,A医院暂停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医患面部近距离接触、常规防护措施难以有效防护的科室门诊,仅保留这些科室外科急诊工作,其余可择期诊治项目疫情期间全部暂停。同时,A医院高度重视门诊确诊工作,第一时间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诊断措施,实施三级预检分诊措施,快速、有效的识别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诊断措施分为两步。第一步,初步诊断,对患者就诊,按《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方法》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由医护人员手持体温监测设备,配备红外线体温监控仪进行非接触式体温监测,对发热患者转往急、门诊预检分诊台,对符合流行病学病史和临床表现预检患者,分诊到发热门诊接诊,并辅助以血常规、影像学等检查,初步诊断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时,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科主任汇报病情。第二步,科室会诊,由医务部组织院内呼吸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等相关科室专家会诊,由检验科采集血液、咽拭子、咽嗽液等进行核酸检测等检查,会诊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时,收入疑似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对确定诊断的患者收入隔离病房进一步治疗。

2.2.3 诊疗规范措施 A医院在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下,采取严格的诊疗规范措施[5]。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A医院分别实施了6条隔离保护措施。第一,对疑似病例及观察病例进行单间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可集中处置。第二,指导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使用流动水洗手,手上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消毒[6]。第三,观察或确诊患者按指定路线进发热门诊、疑似病房或隔离病房,观察或确诊患者不能离开疑似病房或隔离病房,严禁患者之间相互接触。第四,疑似病房或隔离病房严格设立探视制度,一般不设陪护,若设陪护,则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得探视,若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探视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沿制定路线,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7]。第五,在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A医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做好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的医患双向防护工作,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对医护人员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并在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做好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2.2.4 互联网服务措施 为减少面对面接触,降低交叉感染,方便发热疑似患者,以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就诊,A医院第一时间推进互联网医院网络就诊服务,保证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在疫情期间可以享受常规、持续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开通线上发热门诊,多位发热门诊专家在线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患者进入互联网医院线上挂号诊疗,诊疗包括文字图片交流与视频诊疗,方便临床医师与患者线上沟通,对网上药品处方,可选择在线缴费后到院自取或邮寄自付,做到“复诊不出门,药品送到家”,减少群众出门就医相关暴露风险,缓解一线医疗资源的压力。同时,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和潜伏期患者难以诊断的特点,A医院为观察隔离病房紧急配置了3套高清远程转播会诊管理系统,为转诊医务人员配备了7部会诊转播手机,依托医疗云平台,利用5G远程会诊技术,为其他医院提供实时诊断和会诊援助,为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5 物资后勤保障措施 医院物资后勤保障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持续有力打赢肺炎疫情攻坚难关,疫情期间,A医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急用优先、公正规范”的原则,实施应急防护物资分配全过程管理措施,做到科学分配,高效使用。为满足一线临床科室应急防护物资的需求,解决医疗工作后顾之忧,A医院分别实施4条后勤保障措施。第一,在应急储备物资告急前,对疫情做出最大限度的预先判断,于年前紧急联系消毒设备供应厂家,多渠道最大限度地储备了11台紫外线消毒车、2台空气消毒机、6台额温枪、20台耳温枪、70台空气消毒机和3台呼吸机。第二,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通应急物资紧急筹措渠道,统计防疫物资库存与日均消耗量,依据物资库存动态变化趋势,重点筹措日均消耗量大的防疫物资。第三,搭建应急物资监管立体防控网,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实行双登记制度,合法有序接收应急物资,定期核对物资信息,保持每笔捐赠信息记录在案。第四,组织医工、院感、护理、临床等科室专家对采购和捐赠的应急物资进行质量鉴定和样品检测,确保各类物资达到国家规定使用标准,并根据物资数量、质量及实用程度区分适用范围,优先满足一线临床疫情防控需求,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入临床使用。

3 讨论

作为特殊公共场所,公立医院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人口密集性和影响辐射性,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对提高公立医院自身安全度、维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总结A医院疫情防控经验,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对取得疫情防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3.1 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建立科学应急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A医院疫情应急管理预案编制是一动态完善的过程,在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疫情实时情况,动态调整应急管理预案内容,开展应急资源风险评估调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管理实践措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完善和实施主要包含预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是否与有关应急预案进行了衔接,责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设计是否合理,应对措施是否具体简明等[8]。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结合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医院实际情况,以高效、可行、简洁明确的应急管理预案为基础,建立医院科学的应急管理机制。

3.2 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动态反馈调整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间,A医院应急管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院感专业人才匮乏、组织设置不合理、医护防护规范不到位、监督检查力度不足及应急知识教育碎片化等[9]。针对医院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A医院应实时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围绕医、教、研协同加强感染性疾病相关学科建设,开展院感专项监督检查,建立疫情信息统计系统,对医院疫情防控部门、防控基础设施、防控流程逐一检查并加以改进,动态调整应急管理措施,做到医院应急管理的持续改进。

3.3 科室部门联防联控,持续改进应急措施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不仅需要医院多科室合作参与,医院内部设置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10],还需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配合,增强公立医院与政府之间的协作配合,冲破部门之间的边界,以信息平台和机制平台为支撑,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团队联通互动网络,建设政府部门与医院科室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终形成疫情防控的有效合力。公立医院作为应对疫情的前沿阵地,在严峻形势下,仍需动态调整反馈疫情防控策略, 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发挥积极作用。A医院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开展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制定全面防范措施,筛查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疫情应急管理模式,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门诊物资公立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门诊支付之变
治理迭代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探讨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