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26 06:21河南省荣军医院453000陈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河南省荣军医院(453000)陈伟

现阶段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手术方式应用广泛,其中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的有效性已被证实[1],但容易出现固定效果不良等问题,探究新型术式具有必要性。髋关节置换术可对髋关节进行重建,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将分析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使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A组、B组。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A组43例,男女分别18例、25例,年龄61~77岁,平均(68.8±3.7)岁;B组41例,男女分别17例、24例,年龄62~78岁,平均(69.1±3.9)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硬膜外麻醉,保持患者侧卧体位,固定两侧躯体,在髋部前外侧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暴露关节囊,在小粗隆上方1.5cm位置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在确认髋臼无显著病变后将关节囊、关节盖唇缘、圆韧带清除,选用适当髋臼锉把髋臼软组织锉除,试模后打入同一型号的髋臼假体,外展角与前倾角分别为45°、10°,稳定、拧入螺钉,并使用高分子聚乙烯内衬;在股骨近端实行扩髓操作,选取、安放适当的股骨假体,复位、止血、引流、缝合。

B组应用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后在髋关节前侧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暴露、切开关节囊,对骨折股骨颈进行复位,经三枚导针(直径2.0mm)固定,第一枚固定位置为大粗隆下4cm,其余两枚为骨皮质,每枚导针深度10cm,固定完成后经透视机检查,满意后选用合适螺钉固定。

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随访时间为6个月。

1.3 研究指标 ①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依据为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包括疼痛(0~44分)、行走(0 ~4 7 分)、下肢畸形(0 ~4分)、髋关节活动范围(0~45分),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②不良事件。随访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5.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 手术前A、B两组Harris评分比较,(65.87±6.48)VS(66.03±6.3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6个月均提升,A组为(90.10±3.24)分,比B组(83.65±4.67)分高(P<0.05)。

2.2 不良事件 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比B组的14.63%低(P<0.0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将损伤供血血管,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加上老年患者通常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显著提升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延长恢复时间,严重时需要二次手术。由此可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出现。本研究中,手术后6个月A组Harris评分比B组高,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模拟人体生理的股骨头与髋臼,实现髋关节功能的重建,有效加快恢复速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尽可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此外,本研究还显示,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B组低,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不良事件。虽然髋关节置换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失血量也更多,但可实现在不依靠骨折愈合的情况下即能进行康复锻炼,有效缩短患者绝对卧床的时间,促进不良事件的减少,与陈波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在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需注意:术前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正确评估,积极控制基础指标,确保手术安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保证操作技术的熟练,尽可能缩短手术耗时;选择适当的假体,保证头臼匹配的正确性;术后进行全面的早期康复锻炼,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综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不良事件。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