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农民线上教学模式探究

2020-12-27 07:22王丹丹
山东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微信

王丹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打破了传统农民线下培训的模式。面对疫情的考验,新时期的农民培训教师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新考验,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的讲话精神下,山东省各级农广校充分利用系统优势,发挥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主阵地和专门机构的作用,在帮助农民抗疫情促生产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农民远程培训,指导农民现阶段生产经营。

一、疫情下的农民培训线上教学现状

(一)模式多样

一是“微信公众号+电视录播课+农村远程教育平台重播课”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借助微信公众号收集农民春耕备播的技术难题,利用广播电视台的专业录制优势,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或者农广校专业讲师录制讲解春耕生产的农业技术的视频课程,例如春耕时的农作物技术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要点等,然后由组织部农村远教技术后台上传这些课程到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终端,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等观看学习。

二是借助抖音、钉钉、腾讯直播、头条等新媒体APP的直播公开课。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农广校的培育对象“新生代农民”,多为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或者返乡的复员转业军人,该群体多为80~90后年龄段,容易接受新事物,多使用智能手机,家里安装网络,对于农业技术知识或者农业网络营销兴趣浓厚。这种模式的“直播课堂”,首先在高素质农民大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钉钉群或者QQ群,播报具体的上课时间,借助直播软件APP,利用计算机云服务功能,老师在直播室一端授课,学员通过互联网软件,利用手机或PC终端进行收看学习。

三是“微信公众号+微课”组合模式。该模式始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该校申请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号,把微课与新型职业农民微信公众号相结合,借助于微信公众号预告课程名,制作微课在微信发布,让农民自主学习感兴趣的课程。不同于新媒体直播课存在时效性,此模式的优点是微课可反复观看。

(二)典型多

疫情期间,针对农民学员需求,农广校教师队伍积极应对,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线上教学课程,与此同时农广校师资队伍涌现出一批利用新媒体软件的优秀教师。例如临沂市农广校的年轻教师在今日头条上推出的“临沂桃业”公众号,利用今日头条为农民学员推出《智能手机应用》和《视频编辑软件(电脑端、手机端)及微课制作》;每周上课两次,每次2课时,吸引了山东省大量农民学员的观看。

聊城市农广校的年轻教师在腾讯会议里推出《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分析了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的难题,很好地指导了当地农民学员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电商销售。

(三)效果好

一是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山东省农广校下发《关于积极参加山东省农广校组织的线上教学活动的通知》,自2月17日起至疫情全面结束,按计划不间断面向全省农民开展线上授课、答疑和指导等培训活动;同时规定上课安排周一上报、周五总结,这样整个山东农广校系统优质教师的课程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让学员提前知晓,学员不再受制于传统课堂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优质课程和教师。二是农民学员参与度高。由于疫情期间,各村设置关卡不能出入,大部分农民学员拥有自由支配增多,求知欲比较强的农民学员纷纷参与农广校系统的课程,以临沂市为例,仅2月17日~2月23日这一周,临沂市农广校和各县区农广校采取自开课程与网络学习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开课第一周,各县校课程安排均不低于8学时,全市总计开课100余课时,总观看人数近10万人次。三是促进农产品网上“无接触”销售。由于疫情期间,大部分农产品滞销,如何实行“无接触”销售成为摆在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此时,农广校系统教师推出的利用抖音、头条等APP的网络直播教程和开展社区“无接触”营销课程,给困境中的农民带来了转变营销渠道的曙光。

二、农民教育培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的老龄化农民学员参与度不高

线上教学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畅通的无线网络终端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由于经济因素或者个人认识问题,70%以上的55周岁以上的农民学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同时由于对于新媒体接受度慢,线上教学需要下载抖音、头条、钉钉、微信等软件,大部分农民学员存在不会下载的现象。特别是统计显示,参与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的沿海地区学员,例如青岛、威海、烟台地区,55周岁以上的学员占61%以上。

(二)农广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要提高

此次线上教学,对于农广校系统是一次整体大练兵,通过这次练兵,隐藏在农广校系统内的问题被暴露出来,部分教师使用新媒体熟练度不够、课程设计创新点少、课后对于如何利用新媒体软件分析直播数据更好地完善课程成为摆在农广校教师队伍的一道难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次疫情期间的课程以学员自愿参加为主,没有强制要求每日参与的次数,没有要求每日打卡,这导致部分农民学员在整个线上教学过程中一次也没有参与;这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形成了对比,传统的授课参训学员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接受到老师传授的农业技术知识。

三、对策与建议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广谱性系统培训,作为承办这个项目的农广校系统,如何让农民教育培训培养出适合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让农民教育更贴近农业、走向农民,探寻出满足大部分农民的学习需求,找出一条与农民学习特点和规律相符合的培训之路?笔者认为未来的农民培训的大趋势是线上教学+线下培训有机结合,线下教学可以将实践指导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线上教学可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受众面,调动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今后农民教育线上培训的建议:

(一)出台吸引高素质农民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未来农业的希望在于高素质的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现农村的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只有城乡差距变小,现代农业逐渐发达的时候,高素质农民增收能力逐渐提升才会让农村变得有吸引力。各级政府尽快出台更多吸引新生代农民留下来的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和农民职称评审政策,让农民中的人才得到资金的扶持和身份的认可,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农民投身农业。

(二)加强对农广校系统师资队伍的培训

近年来,由于农业改革不断深入,许多利于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的政策不断出台,这就需要农广校教师队伍不断更新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5G逐渐普及,农业新媒体网络营销手段和农产品营销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也需要农广校教师队伍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尽快适应农民学员不断扩大的线上培训需求,定期对农广校教师队伍实施知识体系更新的培训也成为新时代的需要。

(三)科学合理设置农广校课程

线上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大大提高了农民学员的自主选择权,按季节按产业分类设置课程,科学配置课程适合本区域农民学员需要的农业技术规程或者农业政策知识,以满足区域内农民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猜你喜欢
农广校农民微信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微信
微信
微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