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28 13:39周路余征刘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周路 余征 刘星

【摘要】目的分析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调强放疗序贯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化疗。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4个周后近期疗效,分析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6例,稳定(SD)18例,进展(PD)4例。根据近期疗效分为A组(CR+PR,58例)和B组(SD+PD,22例)。A组合并化疗、等效剂量、疾病类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变位置、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合并化疗、等效剂量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疾病类型、合并化疗、等效剂量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者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因而临床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可考虑综合治疗方案,以改善近期疗效。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预后

DOl: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20

局部晚期NSCLC具有高度抑制性,从治疗学的观点来看,有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两类,一般I-Ⅱ期患者部分可进行手术治疗,但大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因而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方式,但单独的放疗或化疗疗效较差,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因而临床治疗时已经从单纯的放疗或化疗转为综合治疗,但目前无针对局部晚期NSCLC治疗的单独标准,因此治疗方式存在较大的争议性[1]。调强放疗技术通过对局部肿瘤和局部淋巴结的消灭作用来缓解患者症状,同时可最大程度的保护正常组织,提高疗效,故临床应用较广。但其对预后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资料與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均不能耐受手术,组织活检确诊;均无放化疗禁忌证;体力状态评分≥70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官严重障碍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1.85±4.62)岁;单纯放疗31例,合并化疗49例;ⅢA期、ⅢB期分别为49例、31例。治疗前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均正常。

1.2方法调强放疗:取仰卧位,采用高分子低温水解塑料模进行固定;采用GE 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层厚为5mm,将影像结构准确勾画靶区,形成大体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制定优化治疗方案;射线能量为6MV-XRav,95%PTV60Gy,常规分割照射剂量为2Gy/次,心脏受照量≤20Gy,双肺V20≤28%,可根据患者自身耐受量来调整剂量。化疗:采用序贯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在第1天和第8天采用1000 mg/m2吉西他滨(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69)静脉滴注;第1-3天采用顺铂(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41)静脉滴注,30mg/m2,2ld为1个周期;同时可配合水化、止吐等对症治疗。先连续干顸3-4个周期。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2]评价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的疗效,CR:目标病灶完全消失,无其他病灶出现,且至少维持1个月;PR:可测量目标病灶的直径总和低于基线≥30%以上;PD:可测量目标病灶的直径总和增加>20%。稳定SD:不符合以上3个条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期、等效剂量等,分析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患者中CR 12例,PR 46例,SD 18例,PD4例。根据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A组(CR+PR,58例)和B组(SD+PD,22例)。

2.2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预后的单因素A组合并化疗、等效剂量、疾病类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变位置、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合并化疗、等效剂量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在综合治疗局部晚期NSCLC时,序贯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方案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吉西他滨是新型的脱氧胞苷拟似物和核苷还原酶抑制剂,属于嘧啶类抗代谢肿瘤药物,且主要代谢物无活性,90%经尿排出,可抑制DNA复制和修复,与损伤DNA药物联用,不改变药动学特点,与铂类药物联用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且与其他化疗药物无价差耐药且毒性反应物叠加,因而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显著的疗效[3]。

调强放疗即调强适行放射治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在三维适形照射的基础上对照射野截面内诸点输出剂量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可使靶区接受高剂量的照射,从而提高肿瘤控制率,且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从而有效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之一[4.5]。本研究对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进行单纯放疗或联合化疗后发现,A组有合并化疗、等效剂量>60Gy占比均高于B组,腺癌占比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合并化疗、等效剂量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疗效控制效果较佳;小区域高剂量照射可改善器官功能,但剂量越大,组织耐受剂量越差,因而需合理调整剂量。其中腺癌病情恶化的程度较快,癌细胞较容易向其他部位进行扩散,使治疗变得棘手,放化疗虽然可短期内控制病情,但短时间内亦反复,可能在原发病灶也可能是转移,因而预后比其他疾病类型较差。此外,由于放化疗无法有效清除机体内所有癌细胞,加上药物作用,机体耐受性降低,可加重病情,甚至恶化,预后较差。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70%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需接受放疗。而在局部晚期,可结合根治性放疗联合化疗,可有效缩短肿瘤,降低分期。常规放疗技术能够给予的最大肿瘤剂量为60-64Gy,肿瘤的3年局部控制率为50%左右,而消灭NSCLC所需的剂量为90-100C,因而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可增加局部控制率,因而在短期内等效剂量>60Gy时疗效要优于≤60Gy,但是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后,放射的并发症会增加,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因而长期进行放疗者需合理调节等效剂量。但本研究未对中远期效果进行追踪,且信心采集并不全面,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疾病类型、合并化疗、等效剂量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者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因而临床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可考虑综合治疗方案,以改善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崔媛媛,李杭,张瑜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的研究进展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1-3.

[2]靳宏虎,赵长应,张桢,等两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肝细胞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评价的比较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9,25(6):411-414

[3]李淼,陈蓉,冀保研,等.华蟾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中国医师杂志,2018, 20(12):1844-1846.

[4]张涛,毕楠,周宗玫,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余达铂和顺铂为主双药同步放化疗结果比较.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5):334-338

[5]陈智琴.肺癌凋强放疗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相关因素肿瘤学杂志,2018,24(10):981-986.

[收稿日期:2020-03-30]

作者单位: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达及意义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