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探讨

2020-12-28 13:39薛兆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青光眼

薛兆武

【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2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1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手术成功情况和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4.46%低于参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弥散理想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浅前房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

DOI: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38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出现致盲现象[1]。在传统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应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在手术治疗中,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通过手术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的控制,减少疾病对患者的眼部视力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选取11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22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12例。参照组男76例,女36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6.31±13.12)岁。研究组男69例,女43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5.12±12.11)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2.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眼部进行浸润麻醉,制作结膜瓣,采用烧灼方式进行止血,在角膜边缘进行切口,放出部分房水,能够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切除小梁组织,并对周边的虹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患者的瞳孔进行恢复,最后进行清洗和缝合。

1.2.2研究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与参照组相同,但是在巩膜瓣制作完成后首先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时间1-5min,在放置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包括患者的年龄和眼部情况等,然后将棉片取出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后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缝合,对缝线的松紧度进行调节,有助于患者前房的形成。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手术成功情况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对患者的前房情况进行分级评估,分为1、2、3级。浅前房发生率=(1级+2级+3级)/总例数×100%。手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随访,测量患者眼压,数值<21 mmHg(lmm Hg=0.133 kPa)为手术成功[2];手术后1年对患者的滤过泡形成情况进行随访和检查,滤过泡分为弥散理想功能型、微小囊泡型及包裹型,对两组弥散理想功能型滤过泡形成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4.46%低于参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两组手术成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弥散理想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青光眼为临床上常见眼部疾病,患病后患者的眼压超出正常范围,对视神经产生影响,青光眼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视力会不断下降,甚至是致盲,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现阶段临床上手术为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降低患者的眼压,稳定患者的病情。小梁切除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

在传统手术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常规切除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术后经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出现浅前房等,这样的现象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术后出现白内障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视力[5]。对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以传统切除方式为基础,在手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棉片和可调节缝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丝裂霉素属于抗代谢药物的一种,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减少瘢痕的形成,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在应用完成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洗,避免对患者的角膜等组织产生影响[7]。使用丝裂霉素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使用时间,患者的年龄越大使用的时间也要进行相应的缩短。在手术中应用的缝线具有调节作用,且在术后一段时间能够拆除缝线,有助于增加引流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使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患者的远期效果[8]。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患者视力的影响[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4.46%低于参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弥散理想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97.32%高于参照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志杰,顾丽萍,吴作志,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并发症及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06-108

[2]贾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学,2018. 38(4):94-96.

[3]叶雷,刘志才,完夏冰.单纯小梁切除与复合性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实用防盲技术,2017,12(2):74-77

[4]郭玉强,张清生.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和预后.中国实用医刊,2017,44(7):95-97

[5]张小鹏小梁切除术前应用不同眼药水对青光眼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上海医药.2017,38(7):18-20.

[6]施婷婷规范化眼部按摩护理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与眼压的影响.健康之路,2017,23(9):121.

[7]邓慧华单纯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8, 16(14):56-58.

[8]方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观察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156-158

[9]陈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学,2019. 39(1):94-96.

[收稿日期:2019-09-06]

作者单位:277800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青光眼能治好吗?
不要让青光眼偷走你的视力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
感觉视疲劳 测测眼压
预防青光眼 这些行为“做不得”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吃点肉预防青光眼
关灯看手机恶心想吐,当心是青光眼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