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0-12-28 13:39刘平王明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

刘平 王明飞

【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常规组Barthel评分为(72.58±4.82)分、实验组Barthel评分为(88.34±5.07)分,常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8.82±1.55)分、实验组NIHSS评分为(5.44±1.26)分。实验组患者的Bart hel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449、11.6004.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常规组的66.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 1481,P<0.05)。治疗后,常规组IL-6水平为(18.94±4.6l)ng/L、实验组IL-6水平为(14.73±5.ll)ng/L,常规组hs-CRP水平为(12.40±4.06)mg/L、实验组hs-CRP水平为(7.43±3.17)mg/L。实验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38、6.6148.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

DOI: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45

近些年脑血管病患者中70%以上为急性脑梗死,呈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膜受损,导致动脉腔逐渐狭窄,脑供血明显不足,致使疾病发生。此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48h内会有急性神经缺损,各种生命体征骤然下降[1.2]。当前主要治疗方案有溶栓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促使机体功能尽快恢复。而临床中多数医生明确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性,来控制急性脑梗死病情,改善预后[3.4]。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现已取得良好结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7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22例,发病至住院时间2.3-2.7h,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f56.8±8.5)岁,平均住院天数(20.3±lO.l)d,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2例、高血糖患者16例、心房颤动患者6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23例,发病至住院时间2.2-2.8h.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2.0±8.7)岁,平均住院天数(26.4±10.7)d.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高血糖患者15例、心房颤动患者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至住院时间、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诊断,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并未服用过抗血小板凝结性药物;③并无明显溶栓禁忌证。

1.2.2排除标准①对麻醉药物与常规治疗药物过敏者;②患有大型免疫性功能障碍患者或者精神症状严重者;③凝血功能障碍与基本资料不全患者;④脑梗死合并脑水肿、肿瘤与血管异常者。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头颅CT检查,并检测心电图,观察病情,若已经发生感染迹象应在人院后第一时间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脑水肿药物,控制营养神经供给,保持血压稳定,保证治疗顺利实施。

1.3.1常规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选择药物规格50mg/支,抽取药物剂量0.6m/kg作为主剂量。其中lO%的阿替普酶溶于1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于10s内给予患者静脉推注,余下90%阿替普酶溶于100ml的O.9%氯化钠溶液中,于1h内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6]。给予药物后检查脑血管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严密监控脑出血。

1.3.2实验组除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外,增加依达拉奉治疗。用药2次/d.每次抽取30mg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充分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14d,注意不可以与高能量输液混合或者在同一条输液管中输入患者体内。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采用NIHSS评分,评分越低证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轻,患者症状良好。生活能力判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统计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能力(进食、穿衣、行走等),评分越高证明生活能力越好。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参考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治疗前,常规组Barthel评分为(60.23±6.60)分、实验组Barthel评分为(61.22±6.28)分,常规组NIHSS评分为(12.88±3.69)分、实验组NIHSS评分为(13.03±3.12)分。两组患者的Barthel評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50、0.2128,P>0.05)。治疗后,常规组Barthel评分为(72.58±4.82)分、实验组Barthel评分为(88.34±5.07)分,常规组NIHSS评分为(8.82±1.55)分、实验组NIHSS评分为(5.44±1.26)分。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449、11.6004,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常规组显效22例(46.8%),有效9例(19.1%),无效16例(34.O%),总有效31例(66.O%)。实验组显效25例(53.2%),有效19例(40.4%),无效3例(6.4%),总有效44例(93.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481, P<0.05)。见表l。

2.3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常规组IL-6水平为(58.24±6.66)ng/L、实验组IL-6水平为(57.29±6.49)ng/L,常规组hs-CRP水平为(21.48±3.56)mg/L、实验组hs-CRP水平为(22.61±3.59)mg/L。两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04、1.5323,P>0.05)。治疗后,常规组IL-6水平为(18.94±4.6l)ng/L、实验组IL-6水平为(14.73±5.ll)ng/L,常规组hs-CRP水平为(12.40±4.06)mg/L、实验组hs-CRP水平为(7.43±3.17)mdL。实验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38、6.6148,P<0.05)。

3讨论

近些年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也逐渐凸显,疾病的发生也同样在上涨。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已经引起医学工作人员的关注[7.8]引。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危险性在于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才能避免诸多后遗症的发生,使用依达拉奉主要是利用它的药理作用,作为脑组织保护剂来清除脑组织中自由基,改善神经症状,并同时抑制自由基的过度生成,避免神经脂质氧化导致神经元发生损伤。而阿替普酶作为血栓溶解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专用药,可选择性的激活纤溶酶原,两者联合可最大限度控制病情恶化[9.10]。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4449、11.6004,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常规组的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481,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IL-6、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統计学意义(t=4.1938、6.6148, P<0.05)。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在阿替普酶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可提高治疗效果,血清异常反应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白主生活能力明显提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静,姜爱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广西医学,2019,41(12):1509-1513.

[2]蒙真,韦什荣,韦晓阳,等.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2(18):2904-2905.

[3]李军.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河北医药,2019,41(19):2993-2996

[4]林伯吕急性脑梗死应用高压氧、阿替普酶及依达拉奉治疗疗效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6):105-106.

[5]李敬品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97-98.

[6]张会福.依达拉奉配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外医疗.2019,38(22):103-105.

[7]白英杰.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2):21.

[8]朱竹君,祁英杰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111-113.

[9]周玉兰,罗少成,吴盛华.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观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 34(8):179-180.

[10]计悠扬,上一涵,李畅畅,等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冉灌注的影响.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 22(2):233-236

[收稿日期:2020-01-07]

作者单位: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