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讨

2020-12-28 13:39王金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王金标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冠心病Ⅱ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NIF-a、IL-6、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NIF-a、IL-6、hs-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40.33±3.20)mm、LVESD(30.11±2.13)mm小于对照组的(49.88±3.66)、(40.23±2.19)mm,LVEH50.85±4.21)%明显高于的对照组的(41.1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清炎性因子

DOI: 10.14163/j.cnki.1 1-5547/r.2020.19.048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粘附,激活凝血因子与血栓,导致冠状动脉f冠脉)阻塞不够完全,斑块出现破裂与斑块炎症息息相关。因此,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实现斑块的稳定对治疗来说极为重要[1]。他汀类药物除过调脂作用可以对不稳定斑块所出现的炎性反应进行抑制,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2]。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患者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心功能加以改善,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但目前这类药物是否能够改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心功能障碍还未有确切的说法[3]。本文为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5:15;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8.5±14.35)岁;观察组男女比为16:14;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8.1+ 13.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内情,并自愿签约知情同意书,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冠心病Ⅱ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山东朗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94,规格:5mg)5mg/d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d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人院后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非ST段提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实施介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NT-proBNP浓度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测定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NT-proBNP水平。抽取患者肘静脉中鲜血5ml,分离血清,将其保存于冰箱中,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TNF-a、IL-6水平,试剂盒是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来提供。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试剂是由芬兰公司所提供,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Beckman,Immage,美国)。利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仪(Biosite,Triage)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

1.3.2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为患者实施超声心动检查,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ingmed CFM800,美国)对LVEDD、LVESD和LVEF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兩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NT-proBNP浓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NF-a、IL-6、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NF-a、IL-6、hs-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40.33±3.20)mm、LVESD(30.11±2.13)mm小于对照组的(49.88±3.66)、(40.23±2.19)mm,LVEF(50.85±4.21)%明显高于的对月强组的(41.1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心肌出现急性缺血性坏死,但是心电图并没有出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更多见于本身有心肌梗死病史或严重冠脉病变的患者,发病年龄通常较高,且症状不明显,不具有典型性[4]。急性期及远期的预后较差,死亡率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更高。因此,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若不能及时展开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瑞舒伐他汀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具有降血脂功效,主要适用于饮食控制和其他药物控制血脂。具有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胆固醇酯在巨噬细胞的堆积,抗击炎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5]。本研究对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TNF-a、IL-6、hs-CRP、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NF-a、IL-6、hs-CRP、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40.33±3.20)mm、LVESD(30.11±2.13)mm小于对照组的(49.88±3.66)、(40.23±2.19)mm,LVEF(50.85±4.21)%明显高于的对照组的(41.1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刘红艳[6]所获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足以表明该药物的使用价值。瑞舒伐他汀在使用后可明显对血清炎性因子起到抑制作用,随药物剂量的增加会对易损斑块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并对人体的心肌供血加以改善,减少心肌存在的损伤与坏死。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使用后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会表现出对药物剂量的依赖性,NT-proBNP也是早期心功能受损的信号之一,由此可体现出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在早期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强化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7-9]。

综上所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d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心功能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令伟,杨品,张亮,等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肌醇磷酸酶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临床荟萃,2019,34(6):535-540.

[2]邢隆,黄珊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临床效果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医学临床研究,2018,35(9):1814-1816

[3]侯元菊.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T)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4(56):11029-11030.

[4]上丹丹,李秀,上蔓蔓,等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天津医药,2017,45(3):314-317.

[5]上静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保护作用.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0):103-106

[6]刘红艳.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LOX-I、hs-CRP水平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2):114-118.

[7]袁维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61,64.

[8]骆衡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北方药学,2019,16(6):152-153

[9]仇集,上玉霞,赵立坤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和短期预后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23-25.

[收稿日期:2020-02-12]

作者单位: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对比及对病症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对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意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研究